理论教育 再熟悉不过,也要讲礼节

再熟悉不过,也要讲礼节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还有人存在另一种误区,他们认为,只有在与陌生人、不熟悉的人交往时才需要讲究礼仪,而与家人、朋友之间则不必讲究那么多。我们应当要明白,即使是自己的家人、朋友,我们也应该讲究礼节。有时候,越是熟悉的人,越应该对他讲礼,这样才能巩固双方的关系。当然,熟人与陌生人仍有不同之处,熟人之间的确不需要繁文缛节,但我们要时刻谨记,熟人之间也需要讲“礼”。否则,再好的关系,也会被一次次的无礼透支,直到归零。

再熟悉不过,也要讲礼节

自古以来,我国就极为重视礼仪,世称“礼仪之邦”。荀子是我国先秦诸子中杰出的思想家,他“隆礼重法”的思想开儒法合流之先河,影响极为深远。他说:“礼者,人道之极也。”他把礼看作做人的根本目的和最高理想,把识礼、循礼与否作为衡量人的贤愚和高低贵贱的尺度。他强调:“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对一个人来说,他的思想道德水平及文化修养都表现在礼节上。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风尚的反应,也正因为如此,国家时刻都在强调“礼”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治国理念之一。

人们通过观察你的言行举止来决定对待你的方式和态度。换句话说,一个人的礼仪就像名片上的头衔,它决定着别人是否会尊重你。一个有修养的人,他随时都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他们不会因为失礼而影响自己在公众面前的形象。所以,在教给孩子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他礼仪方面的知识,有一个良好社交礼仪的孩子,在他融入社会以后,无论身处什么场合,他都会被人尊重、被人欢迎,他就像一块磁石,能吸引很多人围绕在他的周围。

但是,生活中有许多人,他们学历越高,却完全不懂礼数。他们尽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却不善言谈和交际。

还有人存在另一种误区,他们认为,只有在与陌生人、不熟悉的人交往时才需要讲究礼仪,而与家人、朋友之间则不必讲究那么多。其实不然。我们应当要明白,即使是自己的家人、朋友,我们也应该讲究礼节。不要把熟悉当成是自己忽略礼节的理由。有时候,越是熟悉的人,越应该对他讲礼,这样才能巩固双方的关系。

浩东大学毕业后就去了深圳工作,凭着自己的努力,他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新入职的公司要他的档案,可浩东却发现,毕业时走得匆忙,档案还在学校里寄存着,而学校又把他的档案放进了当地的人才中心。

浩东本想回去一趟,奈何深圳离母校太远,回去一趟没摸清楚情况不说,来回还得耽误时间。没办法,浩东就找曾经的室友李星帮忙。

浩东跟李星是大学里最好的朋友,两人性格相投、兴趣相近,所以他俩关系特别好。毕业后,浩东去了深圳,李星留在学校所在的城市,两人忙着工作的事,有些时间没有联系了。

面对浩东的请求,李星却是二话没说就同意了,他让浩东将需要的材料从深圳寄来,自己利用下班和午休的时间跑了两趟人才市场,把浩东的档案材料给他转了过去。(www.daowen.com)

事情解决后,浩东很是感激。他不但说了几次“谢谢兄弟”这样的话,还给李星买了个电子阅读器。

李星却有些不好意思,同学之间,这点事是应该的,何必见外呢?

可浩东却说:“老兄,我不光耽误了你的时间,也让你平白无故地多出了车马费,这个礼物就权当是我对你的感谢。”

见浩东态度坚决,李星也不好推辞,他愉快地接受了浩东的礼物。在这之后,他们又开始频繁交流起来。后来二人也有互相麻烦的时候,但每一次双方都非常客气,这不但没有让他们见外,反而令他们的关系更加亲密。

没错,对熟悉的人讲礼并不是为了什么仪式感,而是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认同和尊重。无论是对家人和朋友,我们都需要给予他们尊重。那些认为熟人之间不必客气的人忽略的也正是这一点。当你不客气的时候,对方无法从你这里得到感情回馈,如此一来,双方的关系难免会出现裂痕。

当然,熟人与陌生人仍有不同之处,熟人之间的确不需要繁文缛节,但我们要时刻谨记,熟人之间也需要讲“礼”。为什么我们用“相敬如宾”来形容夫妻关系融洽,难道不是因为“礼”的存在吗?

懂礼、知礼、讲礼,这是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人必须要学会的。面对熟人,不要做出无礼的行为来,只有这样,你们的关系才有可能一直好下去。否则,再好的关系,也会被一次次的无礼透支,直到归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