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是一种创新型市场行为,因此,电商扶贫要基于市场,重视线上交易,以政府、公益和市场作为三大主体,不断探索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协调市场竞争,找出遵循电商发展的投入补偿方式,实现精准扶贫“成规模、可持续、见实效”的发展要求。
电子商务深入农村,对落后地域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有巨大的提升,进一步推动了现阶段我国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并加速全国人民奔向小康的目标。为贯彻落实中国政府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扶贫攻坚的战略部署,农村精准扶贫应按照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思路进行(见图5-1)。
图5-1 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思路
(1)转变贫困对象旧有意识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1]就目前来看,要实现收入低下群众全面脱贫仍存在许多困难,这主要是由于农民思想意识落后,对实现富裕缺少信心。扶贫先要“扶志”,因此,基层党组织和政府要通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育培训,让广大群众树立脱贫的信心,逐渐减少贫困意识,不断提升个人能力,进而积极热情地参与到脱贫工作当中。致贫因素多种多样,但是人的原因始终是根本的。
首先,要从思想上脱贫,只有贫困对象有强烈的致富愿望,精准扶贫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并不是仅仅限定于对贫困主体的直接帮扶,更多地是从整个地区的产业和经济出发,通过电子商务的发展来促进地区产业和经济的发展,进而实现贫困家庭的减贫脱贫。
其次,针对部分有脱贫愿望,却由于缺乏自主精神、受教育程度不足、综合素质较低等原因不知道如何脱贫的人,授人以“渔”。扶贫既要帮助贫困人口改变生活环境,更要努力改变他们的心理环境,让他们从根本上告别贫困。一是要确立贫困者的主体地位,这有助于扶贫资源的传递和接收,使贫困对象了解造成贫困的原因不是所谓的“天命”,其本身就是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体;二是要改变他们的依赖心理,政府给予他们的帮助是一时的不是永久的,惰性心理只能使自己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三要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在充分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后,改变他们被动接收帮扶的局面,调动起贫困对象学习生产技能的积极性,鼓励他们通过发展生产,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来适应各种社会变革和自然环境的变化。
(2)提高贫困主体获得感。在电商扶贫的实践中,提高贫困主体的获得感非常重要。它是电商扶贫可以长期有效进行的基本点,也是政府、社会等其他主体开展电商扶贫工作的关键点。提高贫困主体获得感具有以下意义。
首先,贫困主体的获得感,是电商扶贫、电商脱贫发展变化的内因。电商扶贫要“见实效”,就是要让贫困主体有获得感,让贫困户发自内心地认同“做电子商务,能脱贫增收”,让贫困村、贫困县认同“电商能助力本地产业振兴、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道理。事实上,这种获得感,也是贫困主体对特定电商扶贫行为和自己参与电商脱贫是否“见实效”的自我体验,这与作为“外因”的其他主体包括帮扶者的体验,或许一致,或许不同。不过,贫困主体自己的获得感,才是他们愿意真心投入和不断去从事电商活动的行为依据,也是他们产生内生动力的源泉,由此成为构建电商扶贫长效机制的核心基础。(www.daowen.com)
其次,从农村电商的实践来看,广大农民包括贫困主体的获得感,也是过往在沙集、曹县等地形成淘宝村,今天在砀山、武乡等地出现微商村,以及跨平台的电商村规模化发展的根本动因。农村电商“成规模”,固然需要外部条件,但最根本的还是这些地方的农村有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活生生的生活实践,认同电商带来的获得感,广泛参与进来的结果。这种更多人认同的获得感,成为农村电商规模化复制的关键因素。
再次,农村电商让贫困主体有持续不断、更多更强的获得感,是推动电商扶贫、电商脱贫长期发展、滚动前进的不竭动力。农村电商扶贫、电商脱贫的生命力,不能只靠外部“输血”来维系,必须形成和保持贫困主体自我“造血”能力。一个地方农民群众和贫困主体的获得感越多、越强、越持久,这个地方农村电商扶贫、电商脱贫就会有旺盛持久、生生不息的发展活力。
最后,让贫困主体有广泛持续、更多更强的获得感,也是政府、企业、社会其他主体开展电商扶贫的努力目标和关键落脚点。与其他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电商扶贫的外因也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一方面,如果贫困主体“坐在墙根晒太阳,等人帮扶进小康”,那么,再多的扶贫措施也将无济于事,“输血”中止,返贫即至;另一方面,帮扶者的措施如果只是浮于表层,外部循环,不能抵达和长驻贫困主体心中,化为他们的获得感和行动依据的话,也会让电商扶贫的效果大打折扣。
(3)因地制宜开展产业扶贫。产业扶贫是农村电商脱贫的根本之策,进行产业扶贫要根据地区具体情况、突出地区产业重点、科学分类指导,将地区产业进行合理的调整、注重特色经济发展工作,要做到将产业扶贫工作覆盖到每个贫困户。要想将产业扶贫工作准确有效地在农村进行下去,就要注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地去探索更加科学、高效、具有经济效益的发展道路,只有更高的经济效益才可以使得所有贫困户参与进来。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本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因此,电商扶贫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完善电商发展的各方面条件,补短板,打破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结合各村实际,统筹规划产业发展的区域规模、经营形式,提升农产品品质,延伸产业链,树立特色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变简单的“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保证扶贫项目顺利开展。关于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电商扶贫的注意事项见图5-2。
(4)搭建综合服务体系。在我国电商扶贫工作向前推进过程中,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是它的内在要求。政府决策层、企业领导以及个人网商对农村电商的认识要更加全面和细化,通过加强对落后地区的政策支持和本地文化建设,持续推动物流、供应链、公共服务、电商平台等综合服务体系的完善以及农民思维方式和互联网运用能力的提升,同时借助数据分析技术,为消费者带来个性化的购买体验和服务,从而带动贫困地区群众整体收入的提高,这对繁荣我国农村经济和扶贫工作的长期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图5-2 因地制宜开展产业扶贫的注意事项
(5)发挥政府及社会各界力量。应进一步完善协调机制,互帮互助,加速共同富裕。国家党政机关应该设立完成度高的各项考核机制来完善现有的扶贫指标,出台相关惠民政策,来鼓励和支持企业、机构、个人积极热情地加入扶贫攻坚工作中。通过党员干部引导、带领农户加入电子商务中,推动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另外,实行扶贫资金股份化,贫困户由于生产能力低,往往难以获得一些专项的农业扶持资金,通过这一措施,可以使更多的农户从中受益,有利于规模化、组织化生产,强化人口带动作用,增强群众抗风险能力,推动扶贫工作的连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