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理论基础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理论基础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公共产品理论对建立以公共产品绩效结果为导向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体系起到了积极作用。更进一步,PDCA理论恰好为对财政专项资金这一公共产品进行绩效审计提供了一套值得遵循的程序、原则。

(一)公共产品理论

公共产品是一个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的概念,在经济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直到现在对“公共产品”的定义仍没有统一的意见。纵观公共产品理论从提出到现在的发展历程,对公共产品的定义得到多数人认可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萨缪尔森、奥尔森和布坎南三人。

萨缪尔森认为公共产品是一种“好处不可分割的分布到社区的每个角落”的产品。奥尔森认为公共产品就是这样一个产品:如果一个集团中的任意一个人都可以消费它,那么这个产品就不能排斥另外的其他人对其进行消费。布坎南认为:任何集团或社会团体因为任意的意愿通过具体组织向外所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都可以定义为公共产品。

综合以上关于公共产品的经典定义,虽然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论述,内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体现了公共产品的三个最重要的特征,即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不可分割性。财政专项资金也具备公共产品的这三种特征,主体表现为:首先,人们对财政专项资金所带来的利益的享用,不会因为多增加一个人而减少其他任何一个人对该利益的享用,当然也不会因为增加多一个人对此利益的享用而增加财政专项资金的支出成本,也就是说财政专项资金及其所带来的利益具有非竞争性;其次,财政专项资金所带来的利益一旦可以为社会公众中的任何一个人所享用,那么其他人都可以不受排除的享用,也就是说财政专项资金及其所带来的利益具有非排他性;最后,财政专项资金要求做到专款专用,不得分解、挪作他用,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也就是说财政专项资金具有不可分割性。所以,公共产品理论对建立以公共产品绩效结果为导向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体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

政府不是营利性机构,有责任、有义务提供公共服务,这在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中得以体现。只要能够做到收支平衡,严格按照预算安排进行政府性活动,即可达到目的。而目前新的形势下,这种传统的理论和观点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当前,政府职能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但对于财政资金的使用和分配等,有了新的变化,我们通常称之为新公共管理理论。这一理论首先肯定了政府的义务和责任,同时,将公共资源的分配由关注过程向关注结果方向转变。而对于这种转变,需要对政府资金进行绩效审计,以便于监督政府改善资金用途、提高使用效益。这种审计活动能够更为有效地扩大评估范围,为政府部门的财政支配和使用提供参考和依据。通过客观的审计信息,管理者可以制定出更为合理、更具优势的政策和计划,对目标任务的实现更有把握,对于预算的制定和执行更为妥当,政府资源能够得以更好地运用运行。针对公共部门的绩效有很多种类,目前具有多样化发展的趋势,有些绩效能够通过经济效益来衡量,有些能够通过社会效益来衡量,因此要综合各类因素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才能准确地反映财政资金使用的真实效益和用途。

(三) PDCA理论

PDCA理论提倡在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中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时应遵循、D、C、A办事顺序和原则,其中PDCA分别代表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反馈)。实践已经证明,PDCA理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PDCA理论要求整个组织及其落实任务的各个环节都应遵循PDCA循环要求来开展工作,于是就会形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的管理循环,环环相扣不断前行,也不断解决问题,提高管理绩效。

综合上述三种理论,公共产品理论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财政专项资金的本质和基本特征;新公共管理理论要求注重质量,以结果导向和顾客满意为改进管理、服务和提升绩效的衡量标准,这为公共产品绩效审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即通过审计以提高公共产品的的服务质量和公众满意度。更进一步,PDCA理论恰好为对财政专项资金这一公共产品进行绩效审计提供了一套值得遵循的程序、原则。所以,在具体设置以公共产品绩效结果为导向的财政专项绩效审计体系时,可以基于PDCA理论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四)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资源占有人将其所占有的资源委托给资源经管人进行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即为受托责任关系。这种关系形成的原因是由于资源占有人自身无法进行有效经营,只能将资源委托他人经营。对于大众和政府而言,大众为资源占有人,政府为资源经管人。通俗来讲,政府是受公众委托来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组织,公众是委托人,政府是代理人。而审计执行工作即为大众通过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来审查、监督和评价政府的履职情况,这也是进行绩效审计的动机和原因。显然公共受托责任关系的双方是大众和政府,大众处于监督和决策的需要,授权或委托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政府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可见,审计机关的职责是服务于大众的,是为了监督和促进政府履行职责而设立的,这也是政府审计的基本原则和根本准则。R. E.布朗教授和他的团队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总结了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基本内涵,他们认为公众需要了解公共资源的基本情况,希望对资金的使用过程和结果有所了解和掌握,而如何通过简单易懂的信息来获取这方面的需求,是绩效审计应运而生的根本因素。

(五)平衡计分卡理论(www.daowen.com)

平衡计分卡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哈弗商业评论》杂志上,由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共同提出的,当时两人共同主持了一个研究项目,其总结报告书中正式提出这一概念,通常人们将其简写为BSC。这一理论体系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完善和成熟,已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当中。作为一套能够使高层管理者快速而全面考察企业的业绩评价系统,这一理论体系是管理系统的基石。使用者已经从企业界发展到了政府部门当中,目前已成为政府绩效评价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对各类指标的平衡,实现单位长期有效发展顺利推进。平衡计分卡以财务指标为基础进行扩展,一般形成四个维度:一是财务维度,二是客户维度,三是内部流程维度,四是学习和成长维度。

首先对于财务维度而言,主要对企业及股东创造利润的能力进行考察。常见指标有投资报酬率、资产负债收益率、销售收入增长率等。

其次对于客户维度而言,主要对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反映进行考察。常见指标有市场份额的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及保持率等。

再者对于内部流程维度而言,主要对内部流程能否创造更高价值、能否令客户、股东满意进行考察。常见指标有供应链管理、内部及运营流程、资产管理等。

最后对于学习和成长维度而言,这是整个体系中的最大创新部分,主要对企业学习和发展能力提升进行考察。常见指标有员工忠诚度、员工流失率、员工技能培训等。

这一理论体系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应用有着很强的可行性,主要表现有:

一是内涵本质的相似性。平衡计分卡将战略目标进行具体分解,通过各个具体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来实现长远规划的完成。这其中针对各个分解目标进行考核,最终达到组织使命和战略愿景分解成具体目标,通过考核评价每个具体目标,达到绩效管理和评价的目的。而四个维度所处体系内的地位和作用得以明确,为企业分析项目进展情况和了解具体运营状况指明了方向。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目标是财政专项资金,通过对每个部门或项目使用资金情况进行审查和考核,最终实现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顺利进行。可见,从内在要求上两者是完全吻合。

二是技术方法的相通性。经过20多年的发展,平衡计分卡理论基础成熟,技术方法完善,企业依照战略目标制定可量化的绩效考核指标,对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考核与评估。传统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主要依照经济指标进行评价绩效,而当前绩效指标已呈现为多样化、多重性的特点,通过采用类似于平衡计分卡的技术方法,可以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更为有效、更具合理性的绩效审计。

三是理念能力的侧重性。平衡计分卡强调平衡,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为核心目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引入其他维度,也充分体现了平衡理念,体现了政府履职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是战略思想的全局性。平衡计分卡把战略目标分解,并对各项具体指标进行考核评价,企业运行过程中,各部门相互结合、相互影响,而评价过程也始终贯穿于整个发展过程,最后得到的评价即为多维度的和全方位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战略目标有一定的灵活性,分解的具体目标有社会、经济、生态、管理等不同性质,审计人员要用财务、社会、生态等指标去评价,将战略思想融会贯通到各个层面上,实现全方位的综合审计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