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化原则
1.客观性原则
企业管理者只有在真实的财务状况的基础上,进行严谨缜密的决策分析,才能做出适宜的公司未来战略,满足现阶段每一步的经营要求,反映在财务数据(利润表)的经营结果就是对目标制定与执行程度的反馈。借此循环改进,达到公司的治理完成甚至突破目标的目的。因此,财务从业人员必须一切从事实出发,无论何种的会计核算方法都务必依据真实发生的经济业务、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进行。同时,为保证财务人员所得数据的真实、有效,在组织架构、人员分工和职责上又提出进一步要求,比如,规范记载财务信息的原始单据的种类和填制等细节要求,提供与收集财务信息的部门、人员和职责,审核分类财务信息的部门、人员和职责。
2.整体性原则
在社会的发展中,企业会发展成大大小小的分公司、或拥有各行各业的子公司,这就需要管理者纵观全局、把握细节,这样才能掌握好企业的船舵。因此,企业必须要求财务管理体系从整体性原则上进行优化,利用各分公司、子公司的资源进行整合,发挥整体效率优势,并根据现实市场与自身及各个分部的经营与规模情况,整体与分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制约关系调整整体目标。财务从业人员数据信息的处理也必须一切从整体、大局出发,摒弃盲人摸象的局限思维。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应提供适宜有效的财务报表与财务分析,在组织架构上,应要求机动有效组合各个分部的财务系统,以达到既能为集团总部目标提供服务,又为其所属分部目标提供服务的目的,从而起到整体性原则的作用,又兼顾各方利益。为此,各个财务系统架构应相互结合、彼此独立,呈现层层递进、横向关联的模式。
3.效率效益原则
财务管理的重要目的是要降低集团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当风险损失不能避免时,尽量减少损失到最小化,其主要原因是财务风险管理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财务风险与收益相平衡。风险损失与收益的对称性要求管理者在建立利益机制的同时也要考虑风险防范机制,使两者相互制约平衡。在制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还要注意是否有强有力的组织职能支撑,经济上是否划算,技术上能否掌握等。因此,相关部门要注意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关系,使获得的收益大于控制成本,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总之,风险与收益总是相互矛盾的,为追求较大利益,往往要冒较大风险,如果风险过大会减弱企业未来获利能力,如果收益过小也会增加企业未来风险。财务管理的原则是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使收益达到较高的水平;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将风险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二)优化途径
1.优化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模块是可以用一个名称调用的一段程序语句,过程、函数、子程序等都可作为模块,模块是构成应用程序系统的基本单元。模块化指的是将程序划分成独立命名且可独立访问的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子功能,把这些模块集成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可以完成指定的功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进行总体结构设计可以使应用系统软件结构清晰,程序设计错误出现在某个或某几个模块及它们之间的接口中,修改移植可能只涉及少数几个模块,所以系统的可修改、可移植性较强,可读性、可理解性较高,容易测试和调试,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开发的难度。一个复杂的大型系统需由很多开发人员分工完成,模块化设计便于分工与协作,有助于系统资源的组织管理。
(2)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是存储数据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支持管理决策过程、面向主题、集成、稳定、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数据仓库是将原始的操作数据进行处理并转换成综合信息,通过提供的分析工具,对这些信息进行多维分析。
数据仓库的基本框架包括三部分:数据源、转换、装载不同的数据源而形成的新数据库,多维报表分析功能。数据仓库中数据的物理存储形式有多维结构数据组织形式和基于关系数据组织形式两种。数据仓库从传统数据库中获得数据源,首先根据辅助决策的信息需求构成基本数据层,再根据综合决策的信息需求构成综合数据层。由于时间因素,基本数据层将会转为历史数据层。数据仓库从事务处理系统中获取数据,并转换存储在借助联机分析处理技术对数据进一步加工。
(3)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是根据确定的业务目标,从海量的数据中识别出潜在有用、先前未知、最终可理解的数据过程。它不仅具有根据现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查询、检索及报表功能,与多维分析、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进行联机分析处理的功能;可以从数据库中发现前所未有的、隐含的知识。数据挖掘方法有面向数据库的方法、统计学方法、机器学习方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可以将各种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比如,机器学习中的推导方法和演绎数据库结合,推导方法用于知识的推导,演绎数据库发现知识的正确性,提高数据挖掘的效率。
2.优化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www.daowen.com)
(1)划分财务管理权限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为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了促进对子公司的有效监管和控制,应该在企业内合理的划分财权,做到对各个子公司有效地激励和约束,明确落实责任和利益。经济的全球化使得企业在横向和纵向都在进行不断地扩张,从而使企业内部各经营单位,投资与被投资单位之间的层级关系日渐复杂。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应该处理好财务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关系,对各个层级进行合理授权。1924年,美国通用公司开始根据自己经营的事业按照产品、客户需求、地区等因素划分事业部,公司只保留人事决策,预算决策和监督等重大决策,并规定一些财务指标对事业部进行控制。
针对规模大且涉及行业多的企业,管理层应该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管理模式,既不能完全集权也不能完全分权,应该采取集权和分权相结合型的财务管理体制。对于所有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处理,企业集团应该采取高度的集权,对于下属子公司日常的经营活动应该在可以控制的情况下,给予最大限度的自主权,这样既完善了公司的体制,降低了经营风险,又能使整个集团的运营效率得到提高。
(2)建立健全组织规划
①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
集团企业常出现董事会成员和总经理班子成员重叠的情况,这种交叉任职的情况违背了内部控制的原则,董事会缺乏独立性,使执行权、监督权和控制权无法分离,造成董事会和总经理之间权责不清,监管力度减弱。实际上,在经营中的资金调拨、对外投资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很多是由于交叉任职造成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职务由一人担任,这对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是十分危险的,一人几乎独揽大权,拥有对企业内部一切管理事项的控制权,容易出现办事程序由一人操控的局面,为徇私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在机构设置上,相关部门必须避免人员重叠的情况,要坚持董事长和总经理职务分设,董事会和总经理班子成员分设。
②设立管理控制机构
集团公司应该根据各子公司的特点,相应地设置一些有利于监督和管理企业内部事宜的管理机构。例如,对于一些规模较大、采购方式比较集中以及一些科技含量高的企业,拥有的高知人才较多,应该为这些能够给企业带来高收益的人才进行按劳分配,提出更加科学的薪酬体系,可以设立报酬委员会,对股票的期权问题和管理层持股比例等进行研究,为高水平人才提供更加完善的激励,并加强报酬体系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3.确立合理的融资模式
资金是企业的命脉,企业没有资金将难以生存。目前,很多企业对合理安排资金结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必须考虑所筹资金的使用成本及资金收回的利益,企业能否在需要资金的时候筹集到资金,一方面要在日常财务管理中加强对现金流量的管理,另一方面更要注重企业资金信用方面的管理。
(1)合理安排资金的结构,控制融资成本
现阶段,企业应该正确预测企业的经营状况,摆脱资金不足的情况,合理安排资金的结构,比如,扩大融资的规模可以选择吸引外国资本,实施股权多元化,为集团及时补充新的资金血液。在融资的成本控制上应该提高自身的产品质量和信誉度,增强用户订货的积极性,提高收到预付款的额度,适当减少金融负债。同时,企业还可以借机调整股权结构,使盈利企业的股权增加,减少或者消除亏损企业的持股比例,从而改善资产结构和利润结构。
(2)建立企业内部银行管理制度
公司应该合理使用网上结算中心,形成“企业内部银行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增设信贷功能,集团的资金管理部门应该制定合理的内部资金成本率,根据不同的资金存取期限进行利息的计算,并控制总体贷款规模,测算出合理的安全警戒线,防范资金风险。对于那些销售过程产生的长期无法追回的应收账款,影响企业经营效率和运营质量的赊销款项,很容易形成不良资产行严格的管理门审批后予以对于已经破产的企业,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保全债权措施,明确责任,应该由有关部门进行纠正。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对客户资信度的调查和评价,并建立客户档案的客户要采取防范措施,比如,减少发货,加强催收和加强预防等,减少风险对资信下降对资信差或长期拖欠货款的客户要停止发货通过银行、同行及社会机构等各种渠道对客户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人员变动等方面对客户进行全面的了解,加强客户资信动态管理。
除此之外,相关人员还应该加强法律意识,对于逾期的货款,若债务人没有提供有效的承诺,要及时诉诸法律要求进行清缴,若本企业追缴不利,错过法律有效期造成损失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同时,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信用观念,认真清理应付账款,注重合同,按期还款,对于不能按时还款的要提供书面说明,做出还款计划,并积极组织资金,落实债权债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