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员工管理在14.1危机中的应对策略

员工管理在14.1危机中的应对策略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如此,管理者一定不能轻易流露出任何惶恐情绪,管理者在危机中要明确自己的“顶梁柱”角色。相反,管理者要表现出对危机事件的格外关注和对员工的关心。当企业遭遇巨大的自然灾害、恐怖事件和战争所带来的危机时,员工会非常担心自我和家人的生命安危,有些员工的家庭已在灾难中受到了重创,这时企业不仅要给予受创伤的员工一定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而且最好采取弹性工作制。

员工管理在14.1危机中的应对策略

当今世界,企业所面对的外部环境越来越纷繁复杂,外部环境中的不可控因素越来越多,尽管许多企业为了应对变化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有时还是难以避免陷入突然而来的危机之中。可以说,现代企业面对危机,就如同人们必须面对死亡一样,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危机处理不好,要么严重地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要么严重地损害企业的公众形象。如何平稳地渡过危机,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当企业处于危机中时,直接受影响的是企业的员工,员工的心态和情绪以及在危机中的表现直接影响到企业能否顺利渡过危机。

一般而言,影响员工心态和情绪的危机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严重损害企业形象的重大事故。

突发经济事件使企业经济利益蒙受巨大损失。

主要企业领导者因不正常原因离职或去世。

企业遭受沉痛打击后面临被拆分或被兼并。

新的政策和法律的颁布使企业的原有的经营领域受到限制。

突发的自然灾害恐怖事件战争

在危机中,员工会往往出现以下几种不稳定心态和情绪:

当企业突然陷入危机,员工无法预料企业未来的发展时,大多数员工会出现无所适从,不知该干什么的感觉。例如,当企业的主要领导者突然离职或去世,很多人因不能预知未来领导者的管理风格,并且对未来领导者是否能够有效地领导企业持怀疑态度,这时往往会停下手边的工作,保持观望和等待,这样企业整体工作效率就会大大降低。

当员工了解到企业受到了严重打击,并预测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并由此联系到自身利益时,他们往往会出现十分焦虑和不安的情绪,在工作中经常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积极性不高,差错率上升。为降低焦虑感,很多员工会变得热衷于传播小道消息,并经常在一起聊天和抱怨,以至于影响到其他员工的工作。

由于巨大的天灾人祸,不仅使企业自身受到重创,也威胁到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员工家人的生命安全,甚至个别员工和员工的家人在灾难中丧生。此时对于公司上下所有人的震撼和打击都是巨大的,整个公司会沉浸在悲痛的气氛之中,人心涣散,此时公司整体工作的停滞可能在所难免。

由于自然灾害、恐怖事件、战争等危机事件波及面广,打击沉痛,不可预测性非常强,一旦发生,往往使很多员工陷入极度恐惧担心情绪之中。这种情绪产生后,在很长时间内都很难消除。人们惶惶不可终日,致使公司的工作事故频发,整体工作效率下降。

由于某种原因,受员工爱戴的企业领导离开公司或不幸去世,企业的业务遭受重创,这使员工对企业失去了信心,原来对企业的热切希望往往会转变为悲观失望。(www.daowen.com)

由此可见,当企业遭遇危机时,不仅自身经济利益和生存发展受到了严重损害,企业员工的不稳定心态和情绪反过来也会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使企业的经营更加困难,雪上加霜。管理者如何管理和对待危机中的员工,消除员工的种种不稳定心态和情绪,稳定人心,对于企业顺利渡过危机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管理者明确自己在危机中的角色至关重要,管理者要做到以下几点:

在危机中,应该说管理层的不安和感受到的压力比其他人更大。尽管如此,管理者一定不能轻易流露出任何惶恐情绪,管理者在危机中要明确自己的“顶梁柱”角色。“顶梁柱”若是倒了,别指望整座大厦还能撑多久。事实上,危机中人们感兴趣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管理层对事情的态度。这时候,几乎所有员工的目光都会不自觉地集中到组织中主要领导者身上,领导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和表情都会传递出某种信息,员工会就此猜测企业的真实状况到底如何。如果让员工察觉到连管理层都丧失了信心,企业再做任何努力也很难让员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管理者在危机中要保持镇定,并不是说管理者对危机事件不闻不问,毫不关心。相反,管理者要表现出对危机事件的格外关注和对员工的关心。如果管理者表现得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若无其事,不仅不会减轻人们的惶恐感,还会更加加重人们的猜疑心态,一些员工会觉得这样的管理者没有人情味,对企业更加失去信心。管理者在危机中就像家长一样,对自己的员工要比平时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而且,如果危机已经暴露无遗,管理层就不应该再遮遮掩掩,反而要及时正式地向员工通报危机情况和危机处理的进展,告诉大家危机虽然发生了,但迟早会被解决,这样才有助于员工在危机中保持正常的心态。

注意员工的需求,当危机发生时,管理者应及时深入第一线,了解员工的情绪和与员工有关的各种情况。危机的影响往往是多方面的,忽略它们任何一方,其代价都将是高昂的。留心那些细微的地方,对企业非常有益。例如,在1992年安德鲁飓风过后,美国某电话公司发现,它们在南加利福尼亚州短缺的不是电线杆、电线或开关,而是日间托儿中心。许多电话公司的野外工作人员都有孩子,需要日间托儿服务。当飓风将托儿中心摧毁后,必须有人在家中照看孩子,这就导致在企业最需要人的时候工作人员反而减少了。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是通过招募一些退休人员开办临时托儿中心,从而将父母们解脱出来,投入到电话网络的恢复工作中去。

企业一旦陷入危机,就与正常时有所不同。一些灵活的、专门针对危机的管理措施和策略的采纳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有助于缓解员工的不稳定心态,帮助企业尽快解决危机,顺利地渡过难关。可借鉴的做法有:

让一部分职员专职从事危机的控制工作,这是一种非常明智的做法,一来有助于危机的尽快解决;二来可向大家说明公司对危机处理十分重视;此外,还能让其他管理者有精力继续公司的正常经营工作。危机应变委员会的职责是对危机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对所获信息加以分析,尽快制定出能快速解决危机的方案。

当企业遭遇巨大的自然灾害、恐怖事件和战争所带来的危机时,员工会非常担心自我和家人的生命安危,有些员工的家庭已在灾难中受到了重创,这时企业不仅要给予受创伤的员工一定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而且最好采取弹性工作制。多和家人在一起可能是危机中释放恐惧心态的最好方法。而且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不同,弹性工作制可以让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工作时间。尽管弹性工作制会使某些公司的运营成本上升,但由于这种工作方式最能体现出对人性需要的满足,是在危机中能缓解各种危机情绪的好办法。

一种危机处理不当,往往会引发另一种危机,这种危机的涟漪效应在企业经常出现。例如,企业的经济危机往往会引发企业的人才危机,使企业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因此,可通过建立跳闸机制,当企业某一部分发生危机时,应迅速采取措施,切断这一危机对企业其他经营方面的联系,及时将爆发的危机予以隔离,以防扩散。当企业面临财务危机时,如果管理者能够及时向重要的员工承诺保证他们的待遇,并且对他们予以足够的关心和重视,取得他们的理解的话,往往可以避免因人才的进一步流失而给企业带来新的危机。

事实上,企业的每一次危机既包含了导致失败的根源,又蕴藏着成功的种子。聪明的领导者会想办法把坏事转变为好事,即在综合考虑危机的危害程度之后,努力促成有利于企业某方面利益的结果。例如,在市场疲软的情况下,有些企业不是忙着推销和降价,而使眼睛向内,利用危机造成的危机感,发动员工提合理化建议,搞技术革新,降低生产成本,开发新产品。有研究表明,当一个群体共同面对外来威胁时,其内部的凝聚力反而会加强。管理者可以利用这一点趁机培养员工的互助友爱和团队精神。危机也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沟通和了解的机会,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都可以借此机会了解一下自己在其他人心目中的角色和工作失误的地方,以改进自己今后的工作。有些时候,危机的发生直接暴露出企业管理体制中的很多漏洞,企业也可利用危机处理的机会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组织管理水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企业能不能变坏事为好事,关键在于领导者的把握和引导。

最后,要管理好危机中的员工,保证他们有面对危机的良好心态,并不仅仅在于事后采取一些措施和办法去应对,更重要的是企业要有危机预防的意识,做到未雨绸缪。企业在平时就应该加强员工危机管理的教育,树立上下全体员工的危机意识,使整个企业保持对危机的高度警惕,这样才能在危机到来时,不至于全体乱了阵脚。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将所有可能会对商业活动造成麻烦的事件一一列举出来,考虑其可能的后果和处理办法,并估计所需的费用,这样做可能很费事,但却非常管用。此外,企业平时就要注意员工的自律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利用一些培训的机会增强员工的心理素质,利用企业文化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总之,当企业面对危机时,不仅应以社会公众和消费者的利益为重,也应该尽可能地保证企业员工的利益不受侵害。企业若失去了自己内部员工的支持,将成为无源之水。“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企业渡过危机难关最终依靠的必将是自己的员工。如今,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强调人本管理的思想。当企业面对危机的考验时,最能体现出企业的核心管理思想,企业究竟是不是真的以人为中心。希望“以人为本”不只是企业的一句口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