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上海与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创新的定位和互动模式

上海与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创新的定位和互动模式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上海在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的地位判定上海在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网络中,应确立自身的引领性地位。上海引领长江经济带城市的协同创新,应注重形成不同层级创新城市基于创新链的合作模式。总体上应借助长江经济带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建设,合理定位城市连绵区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与布局,构建若干层次的创新链合作模式。

上海与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创新的定位和互动模式

(一)上海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的地位判定

上海在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网络中,应确立自身的引领性地位。上海应发挥自身作为全球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集聚区、世界前沿技术研发和先进标准创制的引领区、国际性领军企业的发展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技术产业的辐射区、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的试验区的“五区”优势,在引领、辐射、服务方面,发挥沿江都市创新连绵区的创新引领作用。

具体而言,这种引领地位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科技创新的核心城市。上海作为科技创新资源齐备、综合配套能力强大、制度创新能力卓越的国际性大都市,发挥在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的核心枢纽功能。其二,创新平台服务能力。上海具备较高能级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能够发挥知识集成与扩散的重要平台功能,并在研发与产业化之间建构重要的融合机制。其三,金融支撑作用。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已基本确立,能够在资金、资本层面形成对区域创新发展的核心支撑体系。其四,创新国际化枢纽。上海的“四个中心”与世界城市地位,使其具备全球要素资源配置的门户与中心地位。上海本地的研发机构、跨国企业的研发部门与国际资本、人才、市场的互动能力较强。上海在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中,应发挥这种重要优势资源,提升基于创新研发中心基地的全球研发网络节点能级,成为长江经济带创新资源国际化发展的枢纽。

(二)“点-网”向“面-群”模式的发展:以全球科创中心枢纽功能带动全球性科创大都市连绵区

上海与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的主要模式,应在上海与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的“点-网”模式,即科创中心-世界级城市群的互动模式,向以全球性科创中心-全球科技创新大都市连绵区基于创新网络互动为特点的“面-群”发展。在整体模式的选择上,应顺应国际区域性创新模式从传统线性和链式模式,向非线性、多角色、网络化、开放性转换的总体趋势,塑造以长江流域为轴线,沿江大都市连绵区多元创新主体协同互动为基础的协同创新模式,打破领域、区域的界限,实现地区性的协同创新,构建多元创新网络,实现创新要素最大限度的整合。上海应充分发挥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枢纽功能和带动功能,支撑长江经济带各主要创新城市与周边区域形成以大都市区为空间表现形式的“创新面”,进而以11个沿江省市的多“创新面”为主要支撑,形成轴带状的“创新群”。

这要求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谋划要基于上海,跳出上海,在创新的“双向开放”策略中,充分考虑发挥长江经济带的广阔创新腹地优势,从区域视角整体通盘考虑,与长江经济带重要创新节点城市形成多层次的协同,进而发挥“建面”“筑群”的核心作用,形成全球科创中心-区域的整体发展。(www.daowen.com)

(三)协同创新体系塑造:多层次科创城市基于“创新链-产业链”的协同网络建构

长江经济带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的城市数量众多,但创新能力与水平层次差异明显。其中有全国乃至全球具备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城市,也有具备创新特色的科技发展先进城市,还有一系列科技发展基础良好城市,以及部分尽管科技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但具有先进制造业基础的潜力型城市。多层次的科创城市的协同发展,应主要基于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分工及比较优势进行推进,避免科技要素集聚和产业发展方面的“同构化”竞争。应正视长江经济带几大城市群各自不同的创新合作阶段,针对长三角城市群制度合作、成渝城市群要素合作、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协调等不同的创新合作方式的特点,建立有包容性的协同创新体系。

上海引领长江经济带城市的协同创新,应注重形成不同层级创新城市基于创新链的合作模式。总体上应借助长江经济带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建设,合理定位城市连绵区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与布局,构建若干层次的创新链合作模式。第一层,全球创新中心城市。上海应重点围绕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以专业服务及市场平台为主、以科技研发为支撑的科技研发服务中心;主要构建科技资源服务系统、科技创新服务系统、科技管理服务系统等三大系统,为长江经济带兄弟创新城市提供包括建立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和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化服务平台等四大类重大创新平台在内的服务,构建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行业创新平台和区域创新平台等三大研发科技服务平台体系。第二层,区域创新中心城市。南京、武汉、苏州、重庆、杭州、成都等区域创新中心要建立以综合性科技研发为主、以区域专业服务为辅的创新链。第三层,专业性创新节点。无锡合肥长沙宁波、南昌、昆明贵阳等其他创新节点城市形成以专业性研发和研发产业化为主、市场面向上海和区域性创新中心的创新链。

(四)区域协同方向:长三角协同创新经验在长江经济带的复制推广

上海与长三角区域的协同创新实践,已经持续数十年实践。特别在上海加速建设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近一时期,这种区域性的协同创新进一步深化。在长期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长三角区域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协同创新经验。在协调机制方面,这些经验表现在上海与周边区域的创新定位协调、创新公共平台建设、创新制度体系设定、产业园区合作、高科技园区联盟、科技中介体系等多领域的协同体系。在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方面,上海与长三角城市间也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互动方式,即通过构建研发与生产承接紧密融合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各城市产业升级。通过以研发为中心的协同创新,形成跨区域的上下游企业,以及外部企业、联盟企业等之间稳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推进科技成果在更广的范围迅速实现产业化。这种协同创新的成功经验,应在上海与长江经济带的协同创新推进中得以复制、推广、提升,从而降低创新模式设定的风险和成本,提升协同创新体系建构的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