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科技创新资源丰富的上海大都市圈

科技创新资源丰富的上海大都市圈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科技创新资源载体丰富上海大都市圈拥有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科技创新资源和平台载体,且近年呈现较快的增长势头,科技创新的基础支撑能力较强。近年上海大都市圈高能级的科技创新载体发展速度加快。表7-182017年上海大都市圈R&D经费投入概况此外,地方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投入力度增强。(三)科技创新成效较明显近年来,上海大都市圈科技成果数量持续增长,科技产业发展活跃,经济支撑作用增强,科技创新质量逐渐提升。

科技创新资源丰富的上海大都市圈

(一)科技创新资源载体丰富

上海大都市圈拥有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科技创新资源和平台载体,且近年呈现较快的增长势头,科技创新的基础支撑能力较强。2017年“1+6”市共拥有普通高等学校134所,在校学生超过119万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大学生190人。其中,论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在校学生、每万人拥有大学生数等,上海市均居首位,其次为苏州市,第三位为宁波市。其他市中,无锡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数量超过10所,在校生数量超过10万人;南通、嘉兴、舟山等市高校资源相对较薄弱。2017年末,上海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口48.55万人,占总从业人员的3.5%;无锡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口11.63万人,占总从业人口的3%;宁波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从业人员14.71万人,占总从业人口的2.8%。

表7-15 2017年上海大都市圈普通高等学校概况

续 表

企业是上海大都市圈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2017年上海大都市圈“1+6”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R&D活动的单位约1.68万个,R&D人员约56.69万人。其中,论有R&D活动单位及人员数量,苏州市均居首位。论有R&D活动单位数量,上海市居第四位;论R&D人员数量,上海市居第二位。论有R&D活动单位数量,宁波市居第二位;论R&D人员数量,宁波市居第三位。舟山市工业总量规模小,规模以上企业有R&D活动单位和人员数量均明显低于其他各市。

表7-16 2017年上海大都市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资源概况

上海大都市圈拥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特色产业基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双创示范基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类型多样的科技创新载体;分属于政府部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涵盖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市级等多个层级。例如,“1+6”市拥有2个国家级新区、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1个国家级高新区、28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国家级双创区域示范基地,以及多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企业示范基地。

表7-17 上海大都市圈部分科技创新载体概况

续 表

此外,上海大都市圈还拥有其他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科技创新平台载体。例如,2017年末,苏州市共有省级以上孵化器107个、科研机构155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677个、企业技术中心447个、工程中心(实验室)79个,省级以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60家,省级众创空间148家。近年上海大都市圈高能级的科技创新载体发展速度加快。例如,2017年,苏州市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7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4家、省级以上工程中心(实验室)11家,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19家、省级众创空间60家;宁波市新认定省级企业研究院2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46家,新增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家,新增省级众创空间9家、国家级众创空间4家。

(二)科技研发投入力度较大

近年,上海大都市圈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呈现较快的增长势头,科技研发的资金支持能力不断提升。2017年,上海大都市圈“1+6”市R&D经费内部支出约2 577亿元,约占区域生产总值的3.16%。其中,上海市2017年R&D经费内部支出超过1 200亿元,相当于2010年投入额的2.5倍多,相当于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的3.93%,比重较2010年提高1个多百分点。上海市R&D经费总量规模及比重均明显领先于上海大都市圈其他各市。论R&D经费规模,苏州市居第二位,无锡市居第三位;宁波、南通、嘉兴三市总量规模及比重较相近;舟山市R&D经费总量规模及比重均很小,明显低于其他各市。从R&D内部经费执行主体来看,上海大都市圈各市均是以企业为主。其中,上海市规模以上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约占全市R&D内部经费支出的44.8%,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四市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占全市比重均达到80%以上,嘉兴和舟山两市达到100%。

表7-18 2017年上海大都市圈R&D经费投入概况(www.daowen.com)

此外,地方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投入力度增强。2017年,上海市地方财政科技经费支出389.9亿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5.2%;苏州市财政性科技投入123.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

(三)科技创新成效较明显

近年来,上海大都市圈科技成果数量持续增长,科技产业发展活跃,经济支撑作用增强,科技创新质量逐渐提升。2017年,上海大都市圈“1+6”市的专利授权量合计约23.1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约2.7万件,平均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约28.7件。其中,上海和苏州两市的发明专利均达到1万件以上,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40%,明显领先于其他各市;舟山市专利授权量和发明专利拥有量最低,其他各市处于中间水平。就国际PCT专利申请量而言,上海和苏州两市均超过1 000件,南通市接近1 000件,无锡、宁波低于500件,嘉兴低于100件,舟山刚刚实现零突破。

表7-19 2017年上海大都市圈专利授权及拥有量概况

续 表

注:上海、苏州、无锡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

上海大都市圈的技术交易市场较活跃。2017年,上海市实现各类技术合同项目21 559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867.53亿元;苏州、无锡两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达到150亿元和100亿元以上,分别位列当年江苏省设区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宁波和嘉兴两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较低,不足100亿元;舟山市最低,不足5亿元。

近年,上海大都市圈科技产业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经济贡献份额不断提升,成为支撑和引领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17年,上海大都市圈“1+6”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近1.8万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或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平均比重值超过40%。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最多的是上海市;第二位为苏州市;无锡、南通、宁波三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少,但均超过1 000家;嘉兴市不到1 000家;舟山市最少,2017年刚突破100家。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南通市最高,超过50%,苏州、无锡、宁波、嘉兴等市超过40%,舟山市超过30%,上海市超过20%。“1+6”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或增加值占地区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平均值为36%。其中,苏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最高,达到50%以上;上海、嘉兴、舟山等市比重在30%以上;宁波市比重高于25%。

表7-20 2017年上海大都市圈科技产业发展概况

续 表

注:“—”代表未查到公开数据。

综上分析,上海大都市圈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和平台载体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力度较大,支撑能力较强,科技创新发展较活跃,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但上海大都市圈内部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分布、科技创新基础实力等还存在较明显的地区差距,强化了上海大都市圈协同推动科技创新的现实需求及可行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