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着重探讨国际化背景下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的分类与测度,首先通过文献回顾和规范分析,提出知识吸收能力的分类方法,并列出反映这些类型的知识吸收能力的题项(items)。通过访谈加入与国际化知识吸收能力相关的内容,对吸收能力的量表进行设计,并通过小规模的试调研确定创新国际化背景下知识吸收能力的量表。然后对获得的量表进行信度(reliability)的相关分析。最后,利用另一组样本,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验证其结构,形成国际化背景下知识吸收能力的最终量表。
吸收能力体现了企业识别和获取外部知识并将获取的知识进行整合最终商业化的能力。在早期的吸收能力研究中,往往以研发费用作为吸收能力的代理变量,在近期的研究中,大多学者都认同知识吸收能力是一个多维概念,学者们围绕知识吸收能力的构成及其对创新的影响做了大量的探讨。根据上一章的分析,我们认为在创新国际化背景下,企业的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嵌入到全球的各个网络之中,包括研发、制造、营销和售后服务与市场网络内的其他国际主体(国外供应商、顾客、分销商、竞争者)进行互动协调,且由于国内外创新主体所面临的创新环境、技术环境、知识基础、文化制度等都存在较大差异,企业需识别国际化创新知识源,辨别不同国外供应商、客户、同类企业的知识价值,因此我们将国际化知识识别作为知识吸收能力构成中需单独列出一部分,结合Zahra和George(2002)将吸收能力划分为的四个维度——知识获取、知识消化、知识转换和知识应用的观点,我们将知识吸收能力从四个维度的题项进行提炼与总结,具体结果见表7.2。
表7.2 吸收能力题项的构成
(续表)
资料来源:本人研究整理。
对知识吸收能力的题项进行筛选与组合,将搜集市场信息、评估企业知识状况、关注知识最新进展放入知识识别能力的框架;将员工获取外部知识、与外界交流,放入知识的获取能力框架;将企业的知识管理、知识共享放入知识转换能力的框架,将市场规划、专利开发、技术领先放入知识运用能力的框架。将国际化因素加入到量表中,围绕知识吸收能力的具体内涵见表7.3。(www.daowen.com)
表7.3 知识吸收能力的测量指标内涵
结合研究中的国际化背景,将以上测量指标呈现给中联重科集团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及中联重科的海外营销部经理,通过访谈邀请他们对创新国际化背景下知识吸收能力的构成进行分析,他们给出如下改进意见:
(1)对国外技术与知识的识别,是决定国际化知识吸收能力的重要因素。不仅要辨识新产品新服务与专利,辨识国外的研发流程与理念也很重要。
(2)国外技术与知识的获取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对国外企业文化的熟悉程度,国际化交流语言的流畅程度,因此企业是否具备国际化人才,对于知识的获取也十分重要。
(3)对国外技术知识的转化能力主要取决于组织内部原有知识基础、部门知识共享等方面,与一般的知识吸收能力基本一致。
(4)对于国际化知识的应用能力,不仅包括国际市场经营能力,以及技术的先进性、海外专利申请,还应包括是否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