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网络的密度反映整体网络内连接的紧密程度。当产业创新网络密度较低时,网络内主体间联接较少,缺乏促进深度合作的紧密联系以及促进深度理解企业边界知识的互动,知识传递渠道较少,阻碍网络内隐秘性知识转移[237]。成员间监督效果较弱,存在投机行为,使网络主体面临机会主义风险,网络成员之间的信任水平较低,网络成员在复杂缄默知识的转移中会多有保留,知识信息的交换与整合遭到抑制[67]。过低的网络密度容易导致网络的知识转移能力不高,抑制网络知识扩散,阻碍产业创新网络的整体的知识增长[238]。
随着创新网络密度逐步提升,网络内联接数量和成员间互动频率将增加,成员违规行为受到的制裁效果将被放大,从而产生强制和威慑的信任[239],促成网络成员间共享准则以及共同行为模式的形成,网络成员间合作和知识共享水平也将随之提高,伙伴间特定的知识共享路径逐步形成,能提高知识流动的速度,从而促进网络的知识扩散;创新网络内互动频率的提升使得网络成员可以通过与第三方伙伴的沟通来降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Baum等(2003)基于小世界理论的视角,发现整体网的稳定性一部分取决于子网中的关系类型,随着子网的演化,网络的稳定性由网络中组织的地位这一属性决定。核心组织以及他们的子网倾向于使整个网络变得稳定,然而外围的行动者将破坏网络的稳定。实际上,网络产生的社会和信息影响将造成适应和演化(Kraatz,1998)。
国际化子网密度的演化对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4.4.1.1 放大由示范、模仿、关联而产生的知识溢出与知识转移效用
高密度的国际化子网使得主体之间相互信任、规范、权威和制裁等制度的建立和维持。因为具有同样的第三方合作伙伴,高密度网络减少企业间的信息的不对称性,增加各方知识基础上的信任[240]。高密度子网会产生大量的企业间联系,网络内信息和资源将更快速地流动。信息传递的平均路径的缩短,有利于创新知识和成果的迅速传播、学习和转化。网络成员间频繁交流减少了网络成员间知识的差异,建立更加高效的知识转移机制,从而使得网络成员间传递、吸收、整合、创新知识的过程更加顺畅,提升网络转移知识质量,推动创新网络的知识增长[241]。(www.daowen.com)
国际化子网内部知识转移的数量与质量增长也使东道国产业技术创新整体网络中国际化知识溢出的数量有所增长。子网内部知识流动的速度加快,知识转移的障碍减小,整个子网内部知识分布均匀,使得本地企业只需关注和模仿,关联少数的国际化主体就可以获得产业先进的技术与知识。国际化子网密度放大了跨国企业的示范、本地企业的模仿以及国际化联结之间产生的知识溢出和知识转移的效用,促进了产业技术创新。
4.4.1.2 加速竞争,推动本地子网内部的创新合作与知识流动
由于特定的社会、政治与经济等众多复杂的因素,发展中国家通常存在一些具有较高进入壁垒、较高集中度的垄断性行业,造成了行业创新网络规模小、节点类型少、边界僵化、知识流动不畅、整体产业效率低、技术水平落后、创新停滞的状态。东道国往往会提供一些优惠政策、产业政策,以期通过国际化主体的介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国际化主体凭借技术与管理的优势迅速进入到产业创新体系中,并将与其存在业务关联的企业一并纳入东道国的产业创新网络,形成密度较高的国际化子网络。高密度的国际化子网的成员之间合作关系稳固,信息与知识较少背扭曲,丰富的高质量信息的获得,使得境外企业能够在短期内,在产品、流程、市场和管理方面迅速地得到提升。此时,竞争成为促进产业创新网络国际化知识循环的重要作用机制,竞争发生于产业内的国际化与本地化的子网之间,以及位于两个子网的国际化与本地的网络主体之间。国际化主体与境外的企业、大学以及科研机构建立各种相互联结,增加了企业创新网络创新主体相互联结的数量;增加了知识流动的速度与效率,能够比本地企业更快地获得创新所需的知识与技术,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在东道国市场,以及境外市场与东道国的厂商形成多方位的竞争。
为应对来自跨国企业的竞争压力,本土企业不得不加大技术投入,改善资源配置,加强与本土企业和机构的技术合作,主动在产业创新体系中结网,扩充企业以及企业关系网络中的技术、管理与服务方面的知识存量,通过在内部获取更多的知识资源,使原本结构稀松、联结较少的本地子网加强合作。因此,国际化子网密度的提升促进了东道国的企业联盟的建立以及企业与大学、科学院所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核心企业与其他企业、大学以及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的合作强度,从而对东道国的技术创新起到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