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产业创新网络国际化演进及知识耗散结构优化

产业创新网络国际化演进及知识耗散结构优化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产业创新网络符合知识耗散结构的基本特征。同样,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熵变dS由熵产生diS与熵流deS两部分组成。此时,产业创新体系的国际化,也即跨国知识流动能作为负熵流来有效抵消正熵流对产业创新体系的威胁。跨国知识流动的过程是产业创新网络中国际化主体与本地主体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进行互动、交流、知识传播的过程。由此可见,产业创新网络内国际化知识资源的溢出与转移对产业创新体系的整体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产业创新网络国际化演进及知识耗散结构优化

借用物理学耗散结构理论我们得出知识耗散结构概念,知识耗散结构指非平衡状态的知识组织不断从内外环境中吸取知识和信息,使知识组织有序度增加大于自身无序度的增加,形成新的有序结构[214]

产业创新网络是一个复杂网络,从系统的观点看它总是随着自身的调整及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知识资源的存量与流量,处于非平衡的动态变化之中;产业创新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跨国公司的R&D国际化与东道国的组织在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将人员、资金、信息等输入转换为新技术、新产品等输出;产业创新网络各主体之间进行知识的溢出、转移、共享、累积以及损耗,相互的影响呈非线性状态。可见,产业创新网络符合知识耗散结构的基本特征。

在耗散结构理论中,普利高津把平衡热力学所得结果推广到远离平衡状况,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力学的、化学的、生物的乃至社会经济系统)通过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与能量,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阈值时,可能从原有的混沌无序的混乱状态,转化为一种时间上、空间上、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这种远离平衡的情况下所形成的新的有序结构称为耗散结构。

热力学系统中,系统的状态用熵dS表示,热力学第二定律数学表达式:

其中,deS是外界供给系统的熵,而diS是系统内部的熵,对于孤立系统deS=0,因此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达式为:diS≥0,即对孤立系统平衡时,熵增加或者不变。但是,只有在离平衡位置一定距离才能产生耗散结构,只有在与外界交换物质与能量时,即-deS>0时才能维持耗散结构。

同样,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熵变dS由熵产生diS与熵流deS两部分组成。其中diS总是正的,以deS在封闭系统中不存在,在开放系统中既存在正熵流de+S(无序度增加),也存在负熵流de-S(有序度增加)[215]。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熵变数学模型如公式4.2所示:

正熵流是产业创新网络中阻碍知识流动的因素,例如组织结构的膨胀、老化,知识流通渠道延长、节点增多、知识的老化等,这些要素都从不同层面使组织的知识创新效率逐渐递减,从而稳定地出现知识熵增趋势,使知识系统从有序向无序演变。此时,产业创新体系的国际化,也即跨国知识流动能作为负熵流来有效抵消正熵流对产业创新体系的威胁。

跨国知识流动的过程是产业创新网络中国际化主体与本地主体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进行互动、交流、知识传播的过程。显性知识可以编码化、记录,以专利或书面文字等形式存在,能够通过间接的方式在比较大的空间范围内进行传播。隐秘性知识难以进行编码化或记录,只能通过直接的互动和交流,在特定区域范围内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不断接触等形式进行交流传播[216]。(www.daowen.com)

产业创新网络中的跨国知识流动是由三个环节循环转化的动态过程。第一步,国际知识源对产业创新网络中企业的用知识输入;第二步,企业吸收网络中的知识并进行知识创造;第三步,企业创新产出在网络中知识重新扩散。由于知识的累积性,知识流动的循环使产业创新网络中知识存量不断增加,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217]。产业网络主体对知识吸收导致整个创新体系的知识存量增加,一部分知识作为新的知识源参加整个产业网络的知识流动循环,另一部分知识会通过企业的吸收及运用变成新的知识,通过企业间的学习在产业中扩散,影响并促进其他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及创新绩效的提高,出现更多新知识源加入到产业创新网络的知识资源流动中。

知识资源依据结构和功能在创新主体及其构成网络上流动,产生乘数效应和再循环效应,随着更多创新资源注入创新主体,网络总效应成倍递增,创新资源再循环增加输出[218]。同时,技术创新存在交叉激发效应,随着产业创新网络各主体间不断进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知识溢出及知识转移,从而实现各主体间物质、能量和信息不断流动[219]。总的看来,产业创新网络国际化使网络从外部获取能量大于系统耗散能量,即de-S>de+S,负熵流大于正熵流时,系统产业创新系统才能克服熵增现象不断演进。

由此可见,产业创新网络内国际化知识资源的溢出与转移对产业创新体系的整体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知识转移及溢出效应,创新网络成员之间可以通过合作或者交易改善双方创新绩效,这种共赢模式可以从不对称收益开始形成正反馈,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到创新网络中[220],加强创新网络合作,进而提升整个产业创新网络的绩效。

基于知识流动视角,产业创新网络国际化程度具体由三个网络指标进行测度,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表4.1 产业创新网络国际化程度测度指标

(1)整体网络内国际化子网规模。国际化主体的规模决定网络国际化知识源的知识溢出及知识转移的数量,对产业创新网络中本地子网自主创新绩效产生影响。

(2)整体网络中国际化联结。国际化子网与本地子网的联结的数量决定网络国际知识流动的渠道多少与流量大小,进而对产业创新网络的技术创新产生影响。

(3)整体网络内国际化子网的密度。国际化子网的密度对网络中知识溢出及知识转移的质量和效率产生影响,进而对产业创新的自主创新绩效产生影响。

下面就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