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产业创新网络中的知识转移优化方案

产业创新网络中的知识转移优化方案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1.2.3基于技术引进、许可及技术并购的知识转移机制技术引进是指通过购置设备和软件等方式,获取企业所需要的技术,也是最常见的技术知识转移方式之一。

产业创新网络中的知识转移优化方案

产业创新网络知识转移的过程可类比为信息沟通传递的过程,是知识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下从来源方向接收方的知识传输过程。本书认为知识转移是某一系统特定时段的知识转移总量,反映系统知识扩散的速度和水平[207]。陈菲琼(2001)在研究我国企业如何利用与跨国公司建立知识联盟获得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时,将知识转移分为装配,零部件的调整,本地化,产品再设计与自主的产品设计四个层次[208]

产业创新网络的知识转移存在不同的模式,影响技术创新网络演化的因素也众多,且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4.1.2.1 基于产业链上下游联结的知识转移机制

在产业创新网络中,知识可以通过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结进行转移,既包括与产业链的上游企业的后向联结,也包括与产业链的下游企业的前向联结。

后向联结指的跨国公司上游的东道国厂商为跨国公司提供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相关服务而发生的关系互动。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求长期的高效资源要素配置。东道国的企业由于劳动力成本、原材料及零部件价格相对较低,具有对本土文化情境较好的融合性等有利条件,降低了境外公司在东道国生产经营的风险,增加了产品在国际及本地市场的竞争力;跨国公司将外围业务外包,能够集中优势专注于核心业务,大量削减管理成本。因此,跨国公司在权衡了付出的知识转移成本与节约的本地采购成本之后,为了帮助东道国供应商达到其产品标准,保证产品质量,作为知识的输出源为东道国的供应商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与培训。具体措施有:帮助建立生产设施,提供技术协助和相关信息,为供应商进行管理培训,提供甄选合格原材料的知识与信息等。跨国公司要求其国内供应商采用它们母公司一样的生产工序和技术,或者要求东道国供应商供应优质低价的商品,促进了跨国公司将原本属于本公司的先进产品、工艺技术或市场知识通过转移给东道国的企业。东道国供应商在知识积累技术创新后获得了更高的生产效率以及更好的生产技能,越来越多国内企业进入跨国公司的国际分工体系,进而从产业网络中的境外节点获得更多的知识转移。

前向联结是指在产业链中处于跨国公司下游的东道国厂商为跨国公司提供成品市场营销服务,或半成品、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再加工和各种维修服务等产生的关系互动。跨国公司进入当地的产业体系也是看中了东道国当地有巨大潜力的未发育完善的市场。因此在服务当地市场的战略导向中,跨国公司会在当地培育下游企业,提供产品性能、使用及服务方面的技术指导与帮助,转移产品组装、配套、维修、服务方面的知识,使得下游企业能够更好地为本地市场服务。

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联结,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会沿着产业链进行纵向扩散,并转化为下游企业自身的创造性活动。

4.1.2.2 基于技术战略联盟的知识转移机制

跨国知识转移可以通过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的技术战略联盟的组织形式来进行。技术创新联盟是包括两个或多个企业集团之间进行知识传递、知识分享、知识整合以及知识管理等多维互动过程在内的跨学科、跨部门、跨区域的网络组织。技术创新联盟包括协作研发与技术标准联盟两种主要的组织形式[209]。(www.daowen.com)

协作研发是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技术平台,以知识技术共享为作用基础,以共同提高技术开发的速度与质量为目标组建的跨时间、空间和地域的组织模式。主要优点在于充分利用协作方的稀缺性知识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有利于双方私有知识的共享,分担创新成本减小风险。主要缺点是由于不同组织之间的战略目标、组织文化不同,涉及到管理过程和利益分配时会出矛盾和冲突,形成良好的长期的合作关系需要合作各方付出较高的协调成本。

技术标准联盟是企业为了产业技术标准而组建的战略联盟,在技术标准联盟中,参与的企业形成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创新以及刺激新型市场或业务的出现而加速了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组织的不断进化[210]。技术标准联盟中技术与标准共同开发,境内企业参与到技术标准联盟中,可以获准使用联盟专利池中的专利,学习联盟中的技术和标准知识,这不仅可保证企业自己开发的技术与随后产生的国际标准相容,而且也有利于企业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顺利地获得联盟中的转移的知识与技术。

吴传荣(2009)对于协作研发与知识转移的因果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企业间研发协作以及企业与研究机构间合作研发引发知识转移,影响创新网络经济增长,进而吸引更多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入创新网络[211]

4.1.2.3 基于技术引进、许可及技术并购的知识转移机制

技术引进是指通过购置设备和软件等方式,获取企业所需要的技术,也是最常见的技术知识转移方式之一。技术产品和设备承载的显性知识随着中间产品、机器设备、工具的所有权变更发生转移。这种知识转移的优点是能够快速获取成熟知识、获得技术提供方的培训或指导,投资获利较快,市场风险相对较小。随着技术的复杂程度和系统性越来越强,技术中包含的难以表达的隐秘性知识越来越多,对引进技术的学习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发达国家出于政治、经济的考虑,为了维持其技术地位,保持国际竞争力,一般会严格控制其最先进的技术,而出售对技术引进国尚属先进且在本国已经过时的技术。自1991年以来,我国逐步控制成套设备进口,提倡和鼓励企业采用多种方式从国外引进软技术,如许可证贸易、技术服务、顾问咨询、合作生产、联合设计等技术引进逐渐向以“软件”为主的方向转移[212]

技术许可,通常授权的有专利使用权、商标使用权和专用技术使用权,知识是以授权的形式流入东道国。技术许可为企业运用他人的知识产权提供了机会,是目前技术知识转移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技术许可的费用与效益之比取决于技术与市场的性质、企业技术战略和技术创新能力。为确保受让企业能够快速掌握和高效率使用许可技术,许可企业通常对受让企业进行培训、示范、指导,帮助受让企业提高质量控制等,大量许可合同之外的重要隐秘性知识和技术随着这种交流、沟通等互动活动发生了转移。购买技术许可证可以降低开发费用,减少技术和市场风险,加快产品开发速度,缩短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使用许可证的缺点主要包括:受到许可证转让者的条款限制,除了购买费用外还有搜寻对比谈判等交易费用,对企业技术创新核心能力的提升不够明显。

技术并购是以获取目标方技术资源为目标的并购活动。通过技术并购,收购方获得了目标方的控制权,将组织外部的技术资源转化为组织内部的技术资源,可以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对目标方的技术资源重新整合,是技术转移的最彻底形式。我国产业创新网络国际化发展到高级阶段,一些经济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通过对境外技术密集的企业进行并购的方式获取核心技术,实现知识的转移,获得先动优势和R&D能力,加快企业的技术创新速度,并将这种技术带入更高阶段的商业化。王玉(2007)以上海电气集团跨国技术并购为切入点,论证了跨国技术并购是适合我国企业获得核心能力的路径[2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