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溢出是知识扩散的一种方式,是经济外部性的一种表现,其知识传播一般是被动的、无意识的、非自愿的或表现为技术交换中信息的占有[203]。Kokko(1992)把外商企业所拥有的知识没有正式转让给本地企业,却被本地企业获取的现象称为知识溢出[204]。从知识溢出中获益是企业国际化活动的重要原因。
Pinglan(1996)根据知识溢出的过程,将其定义为跨国公司所拥有的知识伴随原材料的交换和东道国人才的流动流出或扩散出去的状态[205]。缪小明和李刚(2006)将知识溢出分为无介质的知识溢出、以产品为介质的知识溢出和以流动人力资本为介质的知识溢出[206]。我们将产业创新网络的知识溢出界定为两类,一类是伴随着跨国公司先进设备操作使用、产品生产及营销过程带来操作技术、工艺流程、产品标准、营销管理等类型知识的溢出,另一类是“纯知识”溢出,此类知识溢出不直接与实物流相关,而是通过专利信息、科学论文,以及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参与进行学术交流、参与行业展会,或人员流动带来的知识溢出。
4.1.1.1 基于示范与模仿的知识溢出机制
跨国公司是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前沿性、关键性重大技术的创新者,也是全球技术转移与扩散的主体,一般拥有比东道国的内资企业更强大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并借此获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东道国的企业通过模仿跨国公司示范的技术与管理优势,提升了技术水平,增加了知识存量。从示范与模仿中溢出的知识分类如下:
(1)境外公司在东道国申请的技术专利或公开的技术标准。进入国内市场之前,为了确保自身的技术优势不会在短期内受到挑战,往往会提前在东道国进行专利布局,从而在竞争中获取主动。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专利活动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跨国公司母公司或通过子公司将原来在境外申请过的专利在东道国重复申请,实施专利布局。另一种是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子公司或研发机构,根据母公司的战略及当地市场需求进行创新并将创新成果在东道国申请专利。尽管跨国公司的专利布局造成了技术壁垒,但是公开的专利信息以及技术标准中所包含的核心技术信息,成为境内企业可以学习的主要编码知识,为本地产业的二次创新提供了知识基础。
(2)境外公司在东道国境内生产和销售的产品。作为知识溢出的一个主要介质,产品本身就是知识改进和创新的良好示范,东道国企业为了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对其产品所包含的技术、知识和理念进行分析分解,通过“逆向工程”进行模仿,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
(3)境外公司在东道国生产、销售、管理时采用的技术、流程与理念。跨国公司良好的生产运作规范、丰富的营销方法手段、科学的管理工具与理念带来高效率的生产与研发,给境内的本土企业以直观的示范与感受,其成功的经营管理经验对东道国的内资企业优化管理、提升效率而言极具参考价值。境内公司通过参观、学习、会议交流,以及雇佣在跨国公司工作过在受过培训的员工,从模仿中学习,进行能力和经验的积累,并将这些知识本土化,形成新的知识存量。
4.1.1.2 基于产业竞争的知识溢出机制(www.daowen.com)
竞争是产业创新网络国际化知识溢出的重要作用机制。竞争发生于产业内的厂商间,知识溢出的强弱取决于市场环境和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厂商间的相互影响。
由于特定的社会、政治与经济等众多复杂的因素,发展中国家通常存在一些具有较高进入壁垒、较高集中度的垄断性行业,即使是本国的新创企业也往往很难进入到产业创新网络中,造成了行业创新网络规模小、节点类型少、边界僵化、知识流动不畅、整体产业效率低、技术水平落后、创新停滞的状态。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东道国产业政策制定时,往往会提供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外资进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跨国公司凭借政策、技术与管理的优势,迅速进入到产业创新体系中,与其存在业务关联的企业也被间接纳入这一网络,甚至在东道国的产业创新体系中复制原有的产业链,形成东道国产业创新网络中的子网,并且以高效率以及优良的产品创造更高的利润,与产业内原有的企业进行竞争。此时,本土企业不得不加大技术投入,改善资源配置,加强与本土企业和机构的技术合作,主动在产业创新体系中结网,扩充企业以及企业关系网络中的技术、管理与服务方面的知识存量以应对境外公司的竞争。
从动态的角度讲,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博弈的结果促进了当地企业的技术进步,并缩小了二者之间的技术差距,跨国公司为维护其在竞争中的技术比较优势必须进行新的技术开发或从母国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导致了新一轮的知识溢出。
跨国公司对我国通讯设备、电站设备、汽车和工程机械等许多行业的竞争成为内资企业技术水平提升的重要推力。我国金融保险、批发零售、电信服务等行业不断提高其对外开放程度,跨国公司FDI大规模的投入,促使了行业效率的提高,服务层次明显提升[9]。
也有观点认为,竞争机制导致了知识的反向溢出。跨国公司在产业网络中占据重要位置,控制网络中知识的流动,通过吸引当地大批优秀的人才,吸收与本地相关的市场知识,抢占了原本由本国企业利用的知识资源,最终导致东道国本土企业竞争能力下降,从而进一步削弱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Haddad and Harrison,1993)。
4.1.1.3 基于人力资本流动的知识溢出机制
境外公司的知识溢出往往以在该公司系统接受培训和工作过的人员(尤其是技术人员)为载体扩散到东道国的本土企业。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的水平相对较低,为了巩固自身的技术与管理优势,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境外企业开始大量雇佣并培训本地的员工进行生产与基层管理,这些培训知识不可能完全固化于生产设备与企业机构之中,一旦人员的流动,这些技术与管理知识就会随之溢出。另一方面,东道国企业突然面临来自跨国公司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原有的技术知识、管理知识老化,需要大量的新知识涌入以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使企业对合格人才产生极大需求,特别是在产业活动空间集中的区域或人口密度多样化的城市中,本地人才的回流,以及由于乡缘地缘等关系同行业人才之间的非正式交流,都会成为境外先进技术管理知识的溢出渠道,促进了知识在不同群体和区域之间的传播扩散,进而促进技术进步。境外公司在东道国产业体系中的规模扩张以及投资水平的提升,使得境外公司培训的人数与层次也会增加或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