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资源依赖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资源依赖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获取资源的需求产生了组织对外部环境的依赖。资源依赖理论可以部分解释企业等创新主体在创新活动中形成网络,是为了获得网络资源以及外源性研发帮助。图2.1是扩展的资源基础理论的分析框架[24]。图2.1扩展的资源基础理论框架Gulati首先提出企业间联系也是不可模仿的资源,即网络资源,包括网络结构资源、网络成员资格、关系链形态和网络管理能力等资源。

资源依赖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资源依赖理论扎根于开放系统理论,资源依赖理论的4个基本假设为:没有任何一个组织是自给自足的,所有组织都必须为了生存而与其环境进行交换。获取资源的需求产生了组织对外部环境的依赖。Pfeffer(1977)指出资源的稀缺性和重要性则决定组织依赖性的本质和范围,依赖性是权力的对应面。资源依赖学派还区分了两个概念,效力(effectiveness)和效率(efficiency)。效力是指组织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以获得有效结果的能力。效率则强调组织要正确地做事,衡量的标准主要是资源的投入产出比。由于效率带来了组织间联系和依赖的加深,组织在获取和维持资源方面的效力至关重要[20]

资源观认为企业是一组异质资源的集合。Grant(1991)指出资源可以分成有形资源、无形资源,以及基于人员的资源[21],A kintoye & E Chinyio(2005)提出知识资源的难以模仿和社会复杂性是组织长期竞争优势的基础[22]。而Amit & Schoemaker(1991)提出了一个更为明晰和确切的关于资源的定义资源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可利用因素的存量”[23]。根据资源的定义,资源只有限制在企业的边界内,才能被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然而20世纪初,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网络或联盟伙伴在企业基于资源的竞争优势构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03年Chesbrough提出了开放式创新模型,强调技术绩效不仅取决于内部研发,更取决于企业能否将内外部资源利用起来,并将其创新有效地整合到整个技术创新过程之中。资源获取可以来自于一个与其有直接联系的组织或个体,也可以来自于与其有非直接联系的诸多组织或个体,它的网络是多维度的。因此,资源依赖的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与其有直接合作关系的其他组织或个体之间,也可以扩展至与其无直接联系的组织或个体。资源整合意味着其他组织和企业之间的创新活动依赖一系列有别于科层及市场的一系列丰富的组织与制度安排,构成企业与外部创新主体间相互依存关系网络。资源依赖理论可以部分解释企业等创新主体在创新活动中形成网络,是为了获得网络资源以及外源性研发帮助。

图2.1是扩展的资源基础理论的分析框架[24]。Barney(1997)指出,企业的网络资源是那些企业所控制的能够使企业构思和实施设计好的战略效果和效率来提高企业绩效特性,包括全部的财产、能力、竞争力、组织程序、信息、知识等等[25]

(www.daowen.com)

图2.1 扩展的资源基础理论框架

Gulati首先提出企业间联系也是不可模仿的资源,即网络资源,包括网络结构资源、网络成员资格、关系链形态和网络管理能力等资源。网络资源为企业国际化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撑,关系网络资源获取是中小企业国际化核心机制。

企业为了生存,需要企业从环境中其他组织处获取必要的创新资源以实现持续创新。正因为创新资源具有稀缺性,创新主体才依赖于环境中其他成员。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商业环境的开放性增强,各种知识资源已经分散在不同的组织或区域中,而企业只能通过实现跨组织或区域知识资源的整合才能取得成功[26]。Christian Debrensson主编的《经济的互相依赖和创新活动》一书,以及随后发表的论文《一个企业家不能单独创新,创新网络是必须的》中通过统计分析与理论分析,说明了创新组织之间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影响着创新活动的特点。并且认为关注创新组织个体的研究方法忽略了整个社会经济现象中各个创新组织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复杂的交互作用[27]

资源依赖理论对本书启示在于:通过产业创新网络,积累和配置战略性的知识和创新资源,可以达到产业内多方共赢的场面。针对我国技术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现状,资源依赖意味着通过获取、吸收、消化、应用国外知识资源,实现速度经济、技术跃迁和后发优势,弥补自身研发能力的不足,加快技术追赶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