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产业创新网络
要清晰地界定产业创新网络,首先对产业网络以及产业技术创新的内涵进行分析。产业网络由行为主体、活动和资源三大要素构成。行为主体是产业网络的主体;活动是行动者之间进行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流动的过程;资源包括物质资源(机械设备、原材料等)、金融资产、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以及关系资源[11]。
基于产业创新的过程观认为,产业创新是位于企业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之间,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目标,通过技术开发、引进、消化吸收、生产、商业化到产业化一系列活动完成的创新[12]。基于产业创新的系统观认为:产业创新是一个包括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在内的一个综合系统,是产业升级换代的动力和源泉。产业创新是一个依附于产业链、技术链的价值增值活动,各创新主体之间交互作用体现出一种非线性网状链接模式,具有网络性特征[13]。
承接产业创新的过程观与系统观,本书只针对技术创新进行研究与分析。对产业创新网络做出如下的概念界定:产业创新网络是产业内的行为主体(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组织及其中介组织)之间在长期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与交流关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具有开放边界的、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的、具有良好的组合与运行方式相对稳定的系统。在这个网络中,创新知识流动、扩散并在各个网络节点内部发挥作用。网络联结是传递可编码的显性知识以及不可编码的隐形知识的重要渠道,企业是网络中产生知识、转移知识和吸收知识最重要的主体。
1.2.1.2 知识流动(www.daowen.com)
OECD(1997)的报告指出创新主体之间知识与信息的流动能够大大影响创新绩效,创新与科技发展是各类知识的主体在创造、传播、应用过程中发展错综复杂关系的结果。知识流动关系着创新网络中的各主体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如果没有知识流动,创新网络将无法形成一个动态、发展、联系的开放系统。创新主体之间只有通过知识的传递、共享、使用,才能完成创新并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知识溢出是知识流动的一种方式,是经济外部性的一种表现,其知识传播一般是被动的、无意识的、非自愿的或表现为技术交换中信息的占有[14]。Kokko(1992)把外商企业所拥有的知识没有正式转让给本地企业,却被本地企业获取的现象称为知识溢出[15],从知识溢出中获益是企业国际化活动的重要原因。知识转移的过程可类比为信息沟通传递的过程,是知识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下从来源方向接收方的知识传输过程。吴林海等(2006)认为溢出与转移的主要区别在于:技术溢出是技术知识无意识的被动性扩散行为;技术转移主要是有目的的主观经济行为[16]。企业的知识搜索行为分为本地搜索(local search)和远距离搜索(distant search)两种。本地搜索主要是对与现有知识相似相关的知识的利用,远距离搜索则强调超越当前组织惯例和知识基础的限制,对外部知识渠道中的异质性知识的开发和利用[17]。根据Zahra和George(2002)对于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的界定,知识吸收是企业通过获取、消化外部知识,并将其转化和应用来发展组织动态能力的一系列组织惯例与过程[18]。
根据以上概念以及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本书在讨论产业创新网络中知识流动时,将从产业创新网络间的无意识的知识溢出与有意识的知识转移,企业主动的知识搜索行为与知识转移活动以及知识吸收能力的提升几个方面逐步展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