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陈一舟:缔造千橡模式的创新先驱

陈一舟:缔造千橡模式的创新先驱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对于陈一舟来说,却是一把价值3.84亿美元的利剑的产生。做DuDu.com的时候,陈一舟脑子想的都是怎么加快速度,怎么缩短和领先者的距离。如此一来,千橡互动的总体规模和营收急剧扩大。千橡互动开始了长达半年的结构性调整。收购是需求相对于自我积累式的自发型成长而言,成功的收购往往可以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捷径,陈一舟就是这一理论的践行者。

陈一舟:缔造千橡模式的创新先驱

4.陈一舟——千橡模式的缔造者

10分钟,对于中国互联网来说,可能意味着一个新的网站的产生。而对于陈一舟来说,却是一把价值3.84亿美元的利剑的产生。这位在上个世纪就被称为中国“互联网三剑客”之一的千橡互动集团掌门人,目前旗下拥有猫扑、网游、DoNews、校内网等成熟业务,在国内SNS领域一家独大。

创业狂人”

陈一舟的创业历程,是典型的淘金互联网的“海归”成功之路。斯坦福商学院有着一贯的创业传统,从HP到Sun, Cisco,再到Yahoo!,Excite和eBay,都是斯坦福的学生创办的。陈一舟深受影响,有着独立创业的情怀,即使有高薪伺候也不去给别人打工。

1998年年底,他牵头办起“斯坦福中国互联网讨论会”。每隔两三个星期,斯坦福的中国留学生就聚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聊互联网。在讨论过程中,他与两位斯坦福校友周云帆和杨宁,逐渐形成了一个创业部落。

在20世纪,硅谷沙山街(路)的投资家们开创了风险投资行业,那里几乎集中了世界上所有的知名风险投资公司。1999年,陈一舟便拿着三个人一起做出来的商业计划书,开车在硅谷一家一家地敲门找投资商。不久之后,陈一舟获得了自己第一笔200多万美金的投资,并在5月回国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这就是后来的ChinaRen社区。

通过高校宣传,ChinaRen校友录人气迅速拉升,几乎成为中国大学生必上网站。2000年,ChinaRen排名国内网站老四。然而达到巅峰时,他口袋渐空。其时,全球互联网泡沫即将破灭,公司上不了市,便无法融资,也就撑不下去。搜狐新浪网易上市后三足鼎立,未能及时上市的ChinaRen地位很难再突出,投资人决定把它卖掉。2000年,陈一舟将ChinaRen卖给搜狐,他个人获得44万股搜狐股票。当时的情形如陈一舟后来所说的,那场赌局上他们3个没有任何互联网创业经验的年轻人输光了,都被清出了场。

由于当时搜狐董事会对管理层限制很多,搜狐的业务发展也并不是很顺利,于是在周云帆、杨宁卖光了搜狐的股份离开之后,陈一舟也卖了一些股份离开了搜狐。

卖掉股票后,他放弃搜狐副总裁的位置,重返硅谷,再次创业。互联网热潮退去,光通讯产业又热了起来。他没有多想,又一头扎了进去。在美国达拉斯,他邀了一帮同学、朋友,开起一家新公司。他从美国得州大学一位教授手里,买回一项网络加速器专利,做IP电话产品。眼看要做起市场,“9.11”事件却不期而至,美国经济很快出现连锁反应,企业不敢投资,工业设备根本卖不出去,时运不济的他,第二次创业梦想又破碎了。

千橡“起航”

2002年11月,陈一舟携带了30万美金再次回到中国。

他以无线增值服务业务为基础创办了千橡互动。大约用了一年时间,千橡互动推出了年轻人社区DuDu.com,这一网站借鉴了韩国同类网站的思路。做DuDu.com的时候,陈一舟脑子想的都是怎么加快速度,怎么缩短和领先者的距离。

陈一舟看来,ChinaRen的卖掉,让自己错失了中国互联网的一个山头,于是,在重新创业的时候,他希望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弥补自己的过失。

2004年的一天,在他家的阳台上,他和猫扑站长一人坐在一个摇晃的吊篮里面,就像两只猫一样,晃来晃去一天,千橡互动收购猫扑的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仅仅两年时间,陈一舟收购了魔兽世界、renren、uume、Donews等等一批社区。

如此一来,千橡互动的总体规模和营收急剧扩大。现在的千橡互动已经是一个估值接近10亿美金的互联网公司。这让很多人不服气,包括他曾经的部下,独立IT评论家洪波都说“千橡的估值高得离谱”。

有人对他说:“你是投资多于做企业。”他回答说:“我是用投资的方式做企业。”有媒体评论说:“此时的千橡成了一个疯狂扩张的机器。”

他用这样的言辞阐述他的思路:“互联网上第二拨创业者肯定比第一拨更难成功,上一拨创业时,哪里都是空地,你占一片就可以。但现在,已经有几个大城市了,我们只能做游击队,一边找几片相对肥沃的草地,逐渐变成小村庄,再变成城市,一边寻找其他草地。”

这种狂飙突进式的收购,承载着他要做大事的理想。

现在的他有资本慢慢寻找草地,因为ChinaRen的成功创立给了他资本和信心。2005年7月,Accel Partners对千橡投资1000万美元,9个月后,2006年3月,General Atlantic、DCM、TCV和联想投资共同对其投资4800万美元。

拿到投资仅仅一个月后,为他社区扩张源源不断提供现金流的SP业务遭遇全行业寒流,以SP业务赚钱的2.0网站的利润水蒸气一样快速蒸发。空中网、华友世纪、灵通网等老牌SP纷纷受到重创,千橡互动也未能逃脱此劫,收入减少了1/3。

回想起当年Chinaren现金流几乎断裂的“困境”,他决定撤退。

千橡互动开始了长达半年的结构性调整。之后,千橡的视频业务、客户端等诸单元被砍掉,猫扑门户从100多人变成20多人的小规模。最严酷的时期1400人的千橡只剩700人。2006年年底,千橡把总部从位于北京CBD核心区的中国人寿大厦迁到了现在的静安中心,租金只有原先的1/3。

那段时间,他几乎每天一大早就去泳池游泳,他把自己浸泡在冰冷的水里,逼着自己想今天要关哪个业务明天要砍哪个成本。千橡高层几乎天天开会讨论哪块核心业务应该砍掉。“我游了整整半年,减肥减了20斤。”

他现在回忆起那段忍痛裁员关闭业务的经历依然心中纠结:“一个公司扩张的时候很爽,收缩的时候很负罪,砍成本、裁员的过程太痛苦了。我再也不想裁员了。这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痛苦之一。”(www.daowen.com)

对于当时千橡的窘境,有人这样总结:“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大规模风投+资本市场上最热门概念=关于创业你所应知的一切教训”。

收购是需求

相对于自我积累式的自发型成长而言,成功的收购往往可以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捷径,陈一舟就是这一理论的践行者。他认为,企业发展要灵活一些,不能完全靠自己创业,也不能完全靠收购。是适合收购,还是适合自己去做,最后都是看成本。

收购是为了节省时间,而且大部分收购对象在被收购后,它原有的资产扩大很多倍。如果没有新的成倍价值的增长,收购是没有意义的。由于资源、文化等方面的限制,国内企业之间的并购往往发生在上市之后,如搜狐等,企业上市之前的并购案例并不多见,千橡就是少数上市前并购并且成功的公司之一。如何在自己没有做大的时候就开始收购别人?他这样回答到:“收购是一种需求。有需求,就要去找,找到了合适就买。”猫扑他做不出来,但可以收购过来占为己有。

回顾他的收购史,“猫扑”“Donews”“Renren”和“50”等为数众多的子品牌连成一串,堆成一窝。为什么他对各种各样的网站收购如此孜孜不倦昵?因为在他看来,WEB2.0时代网民的需求高度多样化,用户需要个性化的服务,特别是社区概念里面几个网站,一定要有一些不同特色的品牌。猫扑网虽然很受年轻人容欢,但是这个市场还不够细。为此千橡又新推出了“Renren网”和“5Q校园网”。“Renren网”提供的是城市分类信息服务,而“5Q校园网”则是一个只针对在校学生的社区网站,都很酷。应该说,千橡是互联网业少见的多品牌公司,它旗下九个网站各有特色,能吸引不同的人群,自然能创造更多的合力价值。

他收购网站有两个特点:一是社区;二是娱乐性。在他看来,社区具有高度互动性与粘着度。社区在自身成长同时,会给用户带来更大价值,用户反过来会更愿意留在这个地方。而喜欢娱乐的人大都是年轻人,也是消费能力很强的群体,所以长远收益是可预期的。陈一舟开始把这些收购来的网站逐步融合到主打的猫扑网平台上,并加大投入,增加了朋友圈、帖吧、猫仔队、猫眼电视台等新产品,并推出DuDu网络加速器等服务。

寻找最佳上市时机

在互联网第二轮投资热来临之际,千橡一系列的收购举动自然吸引了国际创业投资家的关注。虽然收购对公司来讲意味着壮大,但每一次收购对创始人的个人股份则意味着一次稀释。但是,国际风险投资商对他的偏爱和慷慨很大地降低了稀释比例,源源不断的资金加入解决了陈一舟的后顾之忧。

现在,千橡逐渐从一个创业型公司变成一个成长型公司。“打江山易、坐江山难”,千橡将怎样继续成长,这是摆在在和千橡面前的首要问题。

“一家互联网公司下的九个品牌”,集体上市,是他一直坚持的梦想,因为每一个新的概念都不足够大,他希望给美国投资人呈现的是“要什么有什么”的第二代互联网概念。有人把获得4800万美元风险投资视作千橡上市前的一个信号,但是他并不觉得它们两者之间存在着什么必然联系。事实上,现在的千橡不缺少任何上市条件,经受了两次互联网泡沫打击的他没有急于让其公司上市,他在等待一个最合适的时机。他认为,上市主要是为了融资,如果不缺资金去上市,反而会给自己加上一些不必要的束缚,而千橡现在并不缺钱。Goog1e上市很晚,是大器晚成。他也想做像Google一样的稳健的公司。

现在的千橡,无论是人气还是营业收入,已经比部分纳斯达克中国概念股还要好。他非常自信,千橡集团倘若找到最佳的上市时机,那它绝对会是个难得一见的大家伙。是创业者还是投资者?

从他手中的多家互动娱乐平台来看,我们不禁疑惑,近几年的收购频频,陈一舟,是创业者还是投资者?

在外人看来,创业者和投资者是两个相对的角色,好像是表演者和评判者,一个勇敢无畏没有危机意识,一个谨小慎微永远有风险意识。而这两种身份,似乎都可以在他身上找到影子:从ChinaRen到千橡,一轮轮的创业让人不能不说,他创业干劲十足:作为商业精英中的另类,他堪称“创业狂人”,不停地追逐、奔跑、反思、再奔跑。

他相信,在互联网领域,技术并不是决定成功的关键,重要的是人气、正确的战略判断和不断制定新的游戏规则,而千橡互动集团旗下的多个网络品牌可以做到像宝洁麾下众多不同品牌的洗发水化妆品一样有名,因为不同的内容和市场定位可以反映不同的需求和价值。而收购猫扑、DoNews等网站,在做SNS时的“专注”与“广博”的取舍抉择,则又看出他作为投资人的谨慎和眼光。

这种交织的定位和思考方式,源于他丰富多样的学历物理专业、计算机专业、机械工程专业、MBA、电机工程专业。多样的学习经历给了他看事物思考问题的截然不同而又能互通互联的独特方式。在回到美国的日子,半年时间里,他读了近一千本书,关于投资和创业,给了后来再次创业、投资的他一些冷静的启迪。

在他的博客上,除了对互联网、IT业界话题的评论,我们也时常能看到他对生活、艺术、娱乐话题的见解,这位有技术科班功底的总裁,却对生活、艺术充满新奇独特的想法。这点,恐怕也为他能与年轻人达到良好的沟通提供了便利。

裁员

上市与裁员,在过去岁月里曾是千橡除“收购”之外最引人注目的两个关键词。由于战线过长,同时旗下所有网站都在同步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在一段时间内最让千橡公关人士烦恼的问题是“没办法向记者解释公司究竟是做什么的”。

更关键的是,连千橡自己的员工或许都很难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产品实在太多,从测试到运营维护到推广到服务,几乎每个环节的负责人都不得不在极短的时间内面临名目繁多并且规格不一的任务。

2006年7月中国移动调整SP政策之后,陈一舟瞬间感受到产品线过长所带来的成本压力。9月,他以缩减人力资本为切入点开始“割肉求生”,150名员工因此被裁;2006年底,千橡第二次裁员,三分之一的员工失业;2007年初,猫扑近半数员工接到裁员通知书。2007年2月底,他在承认“裁员结束”的时候回忆说,自己2006年最大的遗憾是,有些领域撤得太晚,还不够先知先觉。对他来说,退出比前进更重要。

“千橡的目标很高远,我们要做中国互联网第一梯队的公司。融资4.3亿,在这个目标里,相当于打仗时有人送来充足的弹药,可以打硬仗,打持久战了。上次千橡碰到视频热潮,我们勇敢地隐退了。为什么?我们没有独特优势。这次SNS热潮,我们不会退却。我们的团队从1999年ChinaRen开始,就热爱SNS及社区产品。我们的弹药和目前领先的地位,使我们能够静下心来好好做产品,建设优秀团队,给我们的用户创造真正、持久的价值。我们会坚守这个阵地,守住它。不管最终胜利是哪一天,我们坚信,校内会成功,千橡会成功。”面对未来,“剑客”陈一舟踌躇满志。

对于千橡的明天,陈一舟始终充满信心,就像当初为集团取名“千橡”,这种美国常见的长寿树,生命力极强,陈一舟也给自己的事业,寄予了长寿的期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