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东中西部农产品贸易环境效应分析

东中西部农产品贸易环境效应分析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部农药、农膜以及东部农药的技术效应系数不显著,中部地区农药的技术效应为负[14]。对外贸易对中部地区农业环境污染的缓解作用明显。西部地区的贸易依存度系数均为正且显著,与中部地区结论相反。但是与之相反的是,中部地区的贸易依存度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此可见,中部地区需在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贸易竞争力的同时,制定合理有效的农业环境管理政策。

东中西部农产品贸易环境效应分析

为进一步对比分析我国农产品贸易环境效应特征,下面分别对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农业环境污染情况进行考察[10]。在对方程组进行估计时,似不相关回归(SUR)可以克服各方程扰动项之间存在相关性的问题[11]。因此,对分地区数据进行SUR回归,得到结果如表5-6至表5-8所示:

表5-6 分地区人均化肥施用量回归结果

表5-7 分地区人均农药使用量回归结果

表5-8 分地区人均农膜使用量回归结果

(www.daowen.com)

由上表可知,分地区贸易环境效应估计结果基本与理论预期和全国数据结果相符。通过地区间的横向比较发现,不同地区的环境效应差异较大,地域特征明显,主要特点归纳如下:

(1)中部和西部地区规模技术效应基本为负,东部地区化肥与农膜的规模技术效应为正[12]。东部地区化肥和农膜人均使用量的收入水平(I)系数为负,二次项(I2)系数为正,规模技术效应对环境的影响为正效应。原因可以分两方面来考虑,一是我国东部农村居民实际收入水平较高,对环境质量的需求也相对较高。2008年至2013年东部农村居民的实际人均收入均值约为9151.9元(以2008年为基期),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为5562.3元和4219.0元;二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技术密集型农业发展相对较好,可能导致其技术效应的正效应占主导地位。

(2)技术水平大多表现为正效应[13]。化肥施用强度在所有地区的技术效应均为正,农膜使用强度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技术效应也均为正,说明技术进步是污染治理的有效手段。西部农药、农膜以及东部农药的技术效应系数不显著,中部地区农药的技术效应为负[14]。其主要原因仍与前文提到的农药自身性质有关,尤其是在农药使用量较多,农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中部地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对农药依赖较大,农药会出现与传统理论相悖的检验结果。

(3)结构效应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污染物的实证结果差异较大[15]。以化肥为例,中部地区与全国数据一致,呈现倒U形态;东部地区呈正U型;西部地区也呈倒U形态,但是资本劳动比的二次项(KL2)系数为负。而对于农药来说,东部地区的结构效应为正,西部地区为负,中部地区不显著。

(4)对外贸易对中部地区农业环境污染的缓解作用明显。中部地区三种农业污染变量人均使用量的贸易依存度(O)系数均为负且显著,贸易开放会减少其农业污染排放。西部地区的贸易依存度系数均为正且显著,与中部地区结论相反。东部地区化肥和农膜的直接贸易效应不显著,农药的直接贸易效应为负。中部地区八省均为我国农业大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化肥和农药的人均使用量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与之相反的是,中部地区的贸易依存度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实证检验结果可得,农产品贸易开放程度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对于带动整个中部农业经济和环境的良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5)东部地区KLE显著,中部地区ERE显著,西部地区根据污染指标的不同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东部地区三种农业污染变量人均使用量的贸易依存度与相对农业资本劳动比的乘积(ORKL)系数均为负,二次项乘积(O(RKL)2)系数均为正且显著,符合要素禀赋假说的理论预期,KLE会改善东部地区的农业环境。中部地区三种农业污染变量的贸易依存度与相对人均收入水平的乘积(ORI)系数均为正,二次项乘积(O(RI)2)系数均为负且显著,符合污染天堂假说的理论预期,ERE会加大中部地区的污染排放。由此可见,中部地区需在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贸易竞争力的同时,制定合理有效的农业环境管理政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