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3.34)式可知贸易开放条件下,农业环境污染受多种因素影响。本小节从农业经济规模、农业经济结构、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生产外部效应等五方面阐述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环境的影响效应。
设x和y的总产量为Q,σ为x占Q的比值,则由(3.32)式可得
对上式取对数得:
lnz=lna+lnp+lnQ+lnσ-lnτ (3.36)
微分可得:
即:
通过(3.38)式可将农产品贸易环境效应分解如下:
(一)农业经济规模
Q^表示规模效应,系数为正,说明贸易开放引致经济规模的增长会使农业污染加剧,规模效应对农业环境为负效应。农产品贸易开放程度的提高能激励农业经济发展,而农业经济活跃性的提高往往会导致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在生产结构、技术和规模经济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规模的扩大使得要素投入加大,污染排放也会相应按比例(设为ρ>0)增加,所以规模效应一定为负,即:
ρG(p,K,L,z)=G(p,ρK,ρL,ρz) (3.39)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不少经济规模增长帮助农业环境改善的实例。主要原因是因为农产品贸易带来的经济增长可以刺激更加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和环境科技的发展,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从而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单位农产品资源使用量和污染排放量,例如提高化肥农药使用效率、农业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等。如果农产品贸易和经济增长通过上述手段使农业污染减少,则此时贸易对环境的规模效应为正。
(二)农业经济结构
农产品贸易带来的结构效应是指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开放使得一国农业生产结构的改变与其比较优势相一致。结构效应因具体方式的不同,可能对农业环境产生正负两种影响:贸易开放程度的提高可能导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产生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形成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悖的发展模式,此时规模效应为负效应;在对农业生产规模和发展阶段的合理规划下,贸易开放也可能趋向于减少污染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加速生产结构的转型,此时规模效应为正效应。例如,正确调整种植业、畜牧业和林业的比例,鼓励农作物的多元化发展以减少农作物的化学依赖性等措施,可以更加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系统的协调稳定。
在(3.39)式中,为污染密集型农产品产量占总产量的比值,的系数为正,说明贸易开放导致的污染密集型产品生产扩张会使农业污染排放量上升,此时结构效应为负。根据雷布津斯基定理,资本劳动比的提升会使X产品产量上升,Y产品产量下降。设可得对的系数为正,所以资本劳动比的系数也为正,资本劳动比的提高对农业环境的效应为负。(www.daowen.com)
贸易开放程度的提高能促使农业生产结构通过资源禀赋效应(Captial-Labor Effect,KLE)和环境管制效应(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Effect,ERE)对农业环境产生影响。资源禀赋效应是指贸易开放导致的国际分工会提高一国相对丰裕的要素密集型产品生产。
将(3.26)式带入(3.38)式可得:
系数为正说明:贸易开放程度的提高会使污染密集型产品出口国>0,>0,污染上升;与之相反,会使污染密集型产品进口国<0,<0,污染下降。(3.40)式证明:农产品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开放,使对污染密集型产品生产有比较优势的国家环境恶化,而使对清洁产品生产有比较优势的国家环境改善。
(3.40)式中的系数为负,表明更为严格的环境管制政策可以减少农业污染的排放,环境效应为正。农业环境管制效应是指农产品贸易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从而加强了环境政策的标准和实施对环境的影响。多边化贸易可以催生更完善的国际准则,比如各种农业贸易协定中包含的环境措施,从而导致更高层次的环境保护。但是环境管制效应也可能给某些国家和地区带来负面影响,比如迫于贸易压力,部分国家可能选择放松各自的环境标准来维持或增强其产品国际竞争力。环境标准低的国家环境成本较低,因而对污染密集型产品有比较优势,污染排放增加,环境管制效应为负;环境标准高的国家因环境成本较高,污染密集型产品生产减少,环境管制效应为正。
(三)农业科学技术水平
a为污染密集型农产品中污染排放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值,贸易开放条件下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帮助这一成本的减低从而降低污染排放。科技水平提高使得<0,的系数为正,所以<0,即污染排放量减少,技术效应为正。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是减少农业污染排放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当农产品贸易带来的经济增长推动清洁技术革新或对农业环境有利的技术通过贸易得以推广时,农产品的单位污染量降低,环境得到改善。技术的传播往往以产品为载体进行,对于环境有利的产品和服务贸易的扩大,比如高效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再生能源、废水废料处理设备等,可以推动其所包含清洁生产技术或环境技术的跨国扩散。WTO(2012)在其《贸易与环境》的报告中鼓励此类市场开放,减少或消除其贸易壁垒和关税。贸易全球化和自由化可以降低环境产品的流通成本,扩大了其潜在市场的范围,从而有利于改善国家的环境质量。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当农业化学品的过量使用等加剧环境污染的技术被推广时,农业环境将会恶化,会出现技术效应为负的情况。
(四)农村居民人均收入
由(3.24)式可知污染税τ的价格是农产品消费者为减少农业环境污染而愿意减少的收入水平R的总和,所以>0,从而可得:
的系数为负,所以农产品贸易开放带来的收入水平提高会减少农业污染排放,改善农业环境,收入效应为正。关于环境收入效应的主要理论是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通过对收入和环境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在低收入阶段,随着收入的提高,环境污染排放量增加;而当人均收入提高到某一数值,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时,污染排放量减少,环境会随着收入的增高逐渐改善;环境污染和收入的关系呈现出倒U型的变化状态。
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环境的收入效应影响方式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四种形式:一是贸易推动经济增长带来的个人收入增长,使农村居民对农业环境的需求提高,增加了农民对生态环境的支付意愿,公共领域的环境支出也会相应提高;二是贸易开放带来的经济增长为农业环境保护提供了更多的可用资源,提升了国家对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增加了农业环保支出总额和其占GDP的比重;三是当贸易促进的经济增长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减少由于农业自然环境恶化导致的农民贫困问题[3];四是贸易带动的经济增长可能优化农业环境政策改革,有益于新环境法律法规的颁布和新环境机构的建立,从而通过政策和法律法规手段去改进农业生态环境,减少农业面源污染(Panayotou,2000)。
(五)农业外部性
除上述影响效应外,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环境还存在着较难量化的外部效应影响,主要体现为贸易促进环境保护带来的正外部效应和贸易造成环境污染带来的负外部效应。比如农产品贸易开放程度提高带来的经济进步,可能帮助经济体有更多的环境经费投入到水土流失治理、退耕还林、治涝防洪等环境治理工程中,产生正的农业环境外部效应;农产品出口创汇的压力也可能迫使经济体走上高污染、高能耗的路径,产生负的农业环境外部效应。外部效应并不能反映在市场机制之中,往往导致市场失灵和资源配置效率低等问题的发生。环境污染是产生负外部效应的典型案例,最佳的解决方案是认清责任关系,通过合理的政策机制实现环境外部性的内在化。但是相较于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的责任划分和价格化更为困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