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贸易对环境的影响颇具争议,尚无定论。主要观点集中在以下三种: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会降低一国农业环境水平;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会提高一国农业环境水平;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对农业环境的影响不确定。具体文献如表2-3所示:
表2-3 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得到。
(一)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会降低一国农业环境水平
较早研究有Lopez(1997)探讨了加纳贸易自由化对传统农业环境外部性的影响,研究认为生物量是加纳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生物量被过度开采,而贸易自由化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加纳生物量损失并刺激森林的砍伐,造成国民收入水平的下降。
Barbier(2000)论证了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引发发展中国家农业资源退化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直接效应表现为农业生产活动增加导致的森林退化和非可持续生产方式导致的土地退化;间接效应表现为农业工业化发展对劳动力的重新分配,造成耕地和林地的过度开发。
近年来的主要文献有,Nielsen(2006)通过研究欧盟和波兰贸易自由化对东波罗的海鳕鱼市场的影响发现,贸易自由化可能会造成鳕鱼的过度开采,导致鳕鱼供给国的生态破坏,社会福利降低,而合理的渔业管理制度带来的福利的提高可以抵消贸易自由化的福利损失。
Vilas-Ghiso和Liverman(2007)分析了NAFTA签订后墨西哥产业化农民(industrial farmers)的化肥施用和公社农民(communal farmers)的耕地使用情况。实证结果发现,贸易自由化的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使化肥施用量下降,规模效应使化肥施用量上升,规模效应超过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之和;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使耕地使用面积上升,技术效应使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明显,但是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的影响程度更大。
此外,部分学者使用“虚拟土地”和“虚拟水”的方法针对某国某项特定污染进行分析。比如,Wurtenberger等(2006)从“虚拟土地”角度分析小麦贸易市场开放对瑞士环境影响。研究发现贸易自由化使得瑞士国内产量减少,整体环境效用下降。Velazquez(2007)和Abdullaev等(2009)分别分析了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地区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水资源消耗情况,发现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使两地区的农业水资源消耗量增加。
黄季焜等(2005)通过分析新一轮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农业、贫困和环境的影响发现,贸易自由化会增加农业化学品的投入,对农业环境起到负面影响,但是对中国农业的总体影响是利大于弊。陈雯(2012)采用1995年至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协整和脉冲响应分析方法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和农业环境污染之间的长期变化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其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贸易出口额和农业环境污染之间存在着长期正向关系,出口增加会导致农业污染排放的增加;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的变化是导致农业环境污染排放量变化的原因之一。(www.daowen.com)
(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能提高一国农业环境水平
农产品贸易对环境的影响效应是通过相关农业政策来发生的,学者们往往引入贸易政策来衡量国际贸易开放水平。Harold和Runge(1993)建立了一个被解释变量为化肥单位面积使用量,解释变量包含生产者补贴等价物(PSE,Producer Subsidy Equivalent)的多元回归方程。通过对40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PSE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随着PSE的降低,贸易自由化程度提升,化肥单位面积使用量降低,农业环境得到改善。
Leetmaa等(1996)利用WHIM模型(Wheat and Inputs Model)对比分析了美国和欧盟取消小麦出口补贴政策对氮肥和其他农业化学品使用的影响。研究发现:出口补贴的取消使欧盟氮肥使用量减少,使美国氮肥使用量增加;总体上改善了农业环境质量,改善作用较小。
在关于我国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环境影响的文献方面,Vennemo等(2008)采用包含64个产业(包括10个农业产业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我国加入WTO对环境的影响。结果发现,入世后的结构效应使我国产业结构向清洁产业转移,温室效应气体(包括CO2、CH4和N2O)、PM10和SO2排放量下降,但是NOx和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量升高。对于农业部门来说,农业资源逐渐向制造业转移,农产品进口使得国内农业生产下降,CH4和N2O气体排放减少,农业环境得到改善。
张相文和黄娟(2012)采用我国1990年至2010年数据,构建了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环境效应的联立方程模型,其结果表明: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的规模、结构和技术效应都是显著的,其中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带来的生产规模扩大和生产结构调整增加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技术效应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带来的技术进步有利于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轻农业环境污染;其总效应为正,表明贸易自由化将有利于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对农业环境起到改善作用。
(三)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对农业环境的影响不确定
OECD(2000)探讨了农业相关的贸易诱发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效应。研究发现:农产品贸易政策的改革对环境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总影响取决于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对生产的进一步影响和当地环境管制政策等条件;贸易诱发的产量变化根据具体国家和商品的不同而不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对国际和国内环境影响的预测依赖于假设条件的不同。
Johanson等(2006)运用USMP(US Regional Agricultural Sector Math Programming)模型和EPIC(Environmental Policy Integrated Climate)模型将所有使贸易扭曲的政策取消,估算美国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对农业环境的潜在影响。研究发现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农产品产量变化和环境效应并未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产量的上升或下降以及环境的改善或恶化根据地区和部门的不同而不同。比如对于土壤的侵蚀,北部平原和东北部地区会分别提高1.6%和0.8%,而南部平原、东南部地区和太平洋地区分别降低0.8%、0.2%和0.1%。此外,农作物生产导致的氮流失在不同地区的变化也显著不同。
Verburg等(2009)研究了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及其伴随的农业面积和畜牧产量变化对温室效应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发现,贸易自由化预计会使总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至2015年提高6%,但是贸易自由化对农业环境的影响结果根据地区和产品种类的不同而不同。作者认为在对贸易自由化的环境效应下一般结论之前应对综合经济环境影响进行详细评估。
张凌云等(2005)选取1986年至2003年的化肥样本数据和1991年至2003年的农药样本数据,通过计量经济模型的构建,实证分析了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种植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使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种植业产品的贸易自由化中,进口渗透作用有利于减少我国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而出口导向作用对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的影响不明显。
匡远配和谢杰(2011)利用1995年至2009年我国整体农业相关数据和2008年我国31个省份的农业数据,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资源效应和环境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其研究发现,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对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各地区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程度不同,农产品贸易的资源效应和环境效应随着出口贸易额的增大,发生不同的方向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