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1 服务业的转型升级
如前所述,产业转型升级强调了技术进步的决定性作用,这一定义具有显著的以工业部门、农业部门等物质生产部门为核心的特征。但是,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排斥服务业的产业升级,以及由此带来的区域产业体系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但是,这种服务业带来的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具体表现为:
第一,在产业结构上表现为服务部门比重高的产业转型升级,只能在一个大的经济体内部个别或少数区域实现,而不能在这个大的经济体整体上实现。在从经济社会的角度来探讨产业转型升级的前提下,追求整个经济社会的服务化是缺乏事实依据的。
这是因为,从产业结构演进的历史进程来看,并非如克拉克法则所描述的那种一次循环性的波动过程,而是在农业部门比重长期下降的同时,工业部门、服务部门多次波动的过程。而且,这一过程中,经济增长率上升或较高的时期都是工业部门发展得更快和比重上升的时期,从长期角度观察,这一时期是产业技术创新最活跃的产业革命期;经济增长率下降或较低的时期则是工业部门发展得更慢而比重下落的时期,而从长期上看这一时期都是产业革命基本结束后产业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相对稳定的时期,甚至是由于经济危机而导致的工业部门萧条的时期。因此,从整个经济社会而言,工业部门、农业部门等物质生产部门是经济增长的最终决定者,追求经济社会的服务化只能带来脱离物质生产部门的虚拟经济的发展,导致经济体系失去物质支撑而崩溃。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日本泡沫经济危机、20年代90年代末期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以来的美国次贷危机,都证实了服务部门恶性膨胀的严重性和“后工业社会”的谬误。[7]因此,强调全社会产业结构向服务部门为主的方向转移,无异于追求整个经济社会服务部门背离物质生产,这显然不是产业转型升级追求的目标。但是,在一个经济体内部,由于市场的统一性而确立起一个共同的、大的产业体系,则允许少数区域以价值链高端的服务业为主。
第二,就一个大的经济体内部某一特定区域而言,要实现从工业部门为主转向以服务部门为主的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很多外部条件支撑。即存在一个大的、以工业部门为主导的产业体系,而这个特定区域则主要为这个大的产业体系提供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基本上由各个区域自己解决),并逐步实现在服务业价值链的提升、产业链的升级乃至生产性服务业体系的升级。(www.daowen.com)
这一过程,如果从产业结构的指标来考察,则很难简单地依靠服务业比重提高的现象来界定。这是因为,服务业比重的提高则往往是经济衰退时期由于工业部门的增速低于服务部门而导致的。而要真正体现服务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多重前提。其一,从产业的GDP(国内生产总值)结构来看,在该特定区域经济及其所属大的经济体都实现了比前期更快速增长的背景下,该特定区域的服务部门增长更快,则这一背景下的服务部门比重提升,可以视为服务部门实现价值链升级、产业链升级乃至服务业体系升级的结果,也可以视为该特定区域经济转型的表现。而在经济增长率下落,经济整体衰退的状况下,服务部门的转型升级应该不仅表现为比重的提高,更需要有自身增长率的提高。否则,服务业比重的提高就是被工业部门衰退带来的虚假的现象。其二,从劳动力就业结构来看,在该特定区域经济及其所属大的经济体都实现了比前期更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在服务业人均收入提高的前提下,服务业劳动力就业比重增加,可以视为产业升级的表现,也可以视为该特定区域整个经济转型的表现。
3.5.1.2 产业转型升级下的产业结构演进
如前所述,对一个经济社会整体而言,产业转型升级意味着物质生产部门,特别是工业部门,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实现价值链升级、产业链升级、产业体系升级的过程,这在整个经济发展方式上体现为向创新拉动、知识(智能)密集、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型。而这一过程,必然给工业部门带来效率的提高和效益扩大,从而引致社会资源的流入,于是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活力增加,形成良性循环,必然带来工业更快发展,进而带来工业部门的扩大,带来工业部门比重的提升,同时带来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因此,通常情况下,产业转型升级都会带来经济增长率和工业部门比重的双重提升。
在此,应该看到,既然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过程,那么经济增长率下降,服务部门比重上升,工业部门比重下降的经济衰退时期,是否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的一部分?从辩证的角度看,这个时期,是产业转型升级必要的准备阶段,工业部门的严重衰退是反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条件。但是,这并不是产业转型升级自身应有的内容。因此,这种情况下的服务部门比重上升并不意味着已经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同时,由于前文所述的原因,经济增长率下降背景下的服务业GDP比重提高、就业比重提高,也不意味着服务部门的转型升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