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说明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及其形成机理,设定如下研究前提:
第一,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以不完全市场为基本前提。主流经济学往往以完全市场经济为理论前提,其基本限定包括充分的供给和需求、产品同质而无差别、资源流动无障碍、信息完全对称等内容。但现实中从未出现过完全市场状态,而且完全市场条件下供求对等,市场出清,不需要产业技术创新来追求市场优势,所以也就不存在因产业技术进步而带来的产业转型升级。完全市场前提有无限的供给,因此也不需要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因此,我们从经济现实出发,设定研究前提为不完全市场经济。其基本内容包括:不存在无限的供给和需求,消费者和供给者进入市场存在客观障碍,产品有替代性但本质上存在差异性,信息是不对称的,经济活动参与者都是有限理性人。[1]
第二,空间异质性决定着不同区域的产业转型升级具有不同的特征和机理。在此,空间异质性是指每一个空间区位上的事物和现象有区别于其他区位上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在具体的实证模型中表现为变量、参数以及误差项方差随着考察区位(空间)的变化而变化。从经济层面而言,空间异质性是指不同地域空间之间在自然资源、地理天文、风土人情、消费偏好、生产要素、产业发展、政策取向等存在着根本性差异的基本特征。因此,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不同,资源禀赋不同,政策环境不同,路径与政策选择也必然不同。由空间异质性出发,我们进一步以企业异质性、劳动异质性为理论前提。即不同区域的不同企业在管理方式、技术水平、劳动力质量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将给产业转型升级带来各自的影响。
第三,开放经济是产业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一个前提。自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体制确立以来,世界经济就已结为一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贸易组织(WTO)等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世界经济进入了开放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开放经济高度发达的主要特征,在于生产要素、商品与服务可以借助市场的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较高程度的自由流动。在开放经济高度发达的条件下,一个特定区域的产业转型升级,不应只看到自己区域内的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更应该从世界市场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从区域外可获取的高端资源来思考转型升级的问题。当然,受区域异质性、不完全市场的影响,即便是高度发达的开放经济,也会带有一定局限性,会受到区域外政策的阻碍。(www.daowen.com)
第四,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共识。由于重化工业体系破坏环境、耗竭资源等弊病,人类社会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即已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逐步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强化和现实中重化工业体系的危害加剧,使得未来的产业技术变革,必然选择环境友好、资源可再生为进步方向。这同样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
第五,新产业革命是当前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影响要素。当前,整个世界的产业体系都处于重化工业体系产业大周期的末期,每个企业、每个产业、每个经济体都面临着通过产业技术变革实现转型升级的历史使命。与此同时,新产业革命正朝着以电动车技术替代内燃机技术、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新材料替代传统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跟随新产业革命的步伐,推进产业体系向绿色化发展。同时,新产业革命在智能制造方面表现异常活跃,也为生产方式在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移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智能密集型迈进,提供了方向和技术支撑。当然,新产业革命在经济领域的扩展,本身也是从资源拉动向资本拉动再到创新拉动的过程。这一过程具体反映到经济活动的最小单元企业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产业和产业体系之中,也是其价值链升级、产业链升级、产业体系升级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