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育扶贫:内涵和作用机理

教育扶贫:内涵和作用机理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扶贫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第三,实施教育扶贫,从教育资源倾斜配置、人才引进支持、人力资源储备等方面弥补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成因的短板,推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教育扶贫:内涵和作用机理

在2015年12月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教育扶贫被赋予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使命,并提出了“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的设想。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毫无疑问,教育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提升人的人力资本。当通过教育去提升人力资本和国人高度关注的扶贫工作相结合后,“教育扶贫”这一概念便从提出之初就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其作用和价值在学界和政界都普遍得到认可,教育扶贫也因此成为新时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扶贫工作重点。

那么,究竟什么是“教育扶贫”?不少学者对其概念进行过界定。例如,教育扶贫是通过教育手段使贫困人口掌握谋生知识与技能,在提升收入的同时对其参与社会活动、运用社会资源、掌握知识技术等能力进行综合改善与提升。[10]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手段和重要方式,其目的是通过办好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教育事业,进而实现减贫脱贫的战略目标,其本质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11]综合而言,教育扶贫是“教育+扶贫”,是以教育为手段,以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为对象,以提高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进而提升发展能力达到脱贫致富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目标,兼具扶志和扶智的双重功能。

从内涵上看,教育扶贫至少包括两重含义:一是“扶教育之贫”,二是“用教育扶贫”。[12]扶教育之贫,是针对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质量落后而言的,目的是通过实施教育扶贫政策将部分教育资源适当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缩小区域间的教育发展差距,促进教育资源分配和教育水平均等化发展。用教育扶贫,突出的是教育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将教育视为贫困人口提升个人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方式手段,将“输血式扶贫”改变为“造血式扶贫”的举措。(www.daowen.com)

教育扶贫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而内生动力,主要是激发贫困人口自身脱贫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我发展能力。第一,教育扶贫发挥文化教育作用,转变贫困群众的观念和理念,将“等、靠、要”的“要我脱贫”扭转为“我要脱贫”,激发贫困群众的脱贫主动性。第二,教育脱贫通过学历教育、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升贫困群众的谋生技能,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特别是扶助贫困群众的子女教育,助力贫困家庭跳出“一代穷,代代穷”的恶性循环。第三,实施教育扶贫,从教育资源倾斜配置、人才引进支持、人力资源储备等方面弥补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成因的短板,推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第四,通过教育扶贫,促成教育资源的均衡、公平分配,避免阶层固化。正因如此,教育扶贫是中央着眼于“拔穷根”的战略性决策,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问题的关键[13],是实现个人脱贫、家庭脱贫、区域经济发展的良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