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扶贫脱贫政策工具的精准实践难度

扶贫脱贫政策工具的精准实践难度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精准扶贫”的概念虽已非常普遍,其内涵和操作方式都非常明确,但政策落地却与理想设计仍有差距。的问题仍是精准扶贫面临的重大挑战。一是精准识别贫困对象难度大。二是精准确定致贫原因有难度。三是精准帮扶政策工具的针对性急需提高。四是精准扶贫的考核机制缺失,多种考核机制并存,给精准扶贫考核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扶贫脱贫政策工具的精准实践难度

“精准扶贫”的概念虽已非常普遍,其内涵和操作方式都非常明确,但政策落地却与理想设计仍有差距。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仍是精准扶贫面临的重大挑战。一是精准识别贫困对象难度大。在现实中,被确认为贫困户就有资格获取各类扶贫资源,这导致部分村庄存在贫困户轮流当的现象,个别村庄在贫困对象识别过程中出现“偏私”,真正贫困的农户却当不上“贫困户”。再者,精准统计农民的一次性收入也比较困难,这也会导致贫困对象识别存在偏差。二是精准确定致贫原因有难度。从2013年开始,全国各地虽已对8900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但致贫原因被简单设计为因灾、因病、因残、因学、缺技术、缺劳动、缺资金、其他,分类过于简化,不利于详细分析致贫的深层次影响因素。三是精准帮扶政策工具的针对性急需提高。当前最主要的帮扶政策是产业扶贫,也是被大众赋予厚望并认为是长久“造血”的扶贫政策,但产业选择是否与当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种养传统、技术匹配等客观条件相契合,以及产业发展的方式、模式等是否为贫困群众所接受,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产业扶贫的效果。四是精准扶贫的考核机制缺失,多种考核机制并存,给精准扶贫考核带来了极大的难度。[4]另外,精准扶贫在实践中还可能存在领导干部“抓手难”、产业扶贫“判断难”、工作队员“填表难”、贫困家庭“配合难”等问题,特别是帮扶和被帮扶两类群体都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应对各种考核表,以致帮扶者的精力被分散,帮扶工作本末倒置,被帮扶者宁愿贫困也不会主动进入被帮扶序列。(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