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在农村实施民生、民心工程,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根据相关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农村水利、信息、卫生环境和滞后两期时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效应。[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协调,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提档升级,对于农民增收大有裨益。
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以农村交通道路为例,中国农村道路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农村公路投资总额从2000年的307亿元增长到了2017年的4731.33亿元,167增长了15.41倍,年均增长率达18.64%。
以农村用电为例,中国在2015年已经全面解决了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中国将在2018年投入405亿元改造农村电网,普及和配备智能电表,主要面向中西部地区26个省份,解决农村电网网架结构薄弱、供电能力不足、电网故障处理不及时等问题。以陕西省电力公司为例,2018年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计划投资8.25亿元,对5个深度贫困县(区)(略阳县、汉滨区、白河县、山阳县、丹凤县)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对其他16个贫困县(区)实施农村动力电提升工程,计划新建改造10千伏及以下线路2212公里。
以农村污水处理为例,2015年在全国选择了100个县(市、区)开展示范,探索建立农村污水治理技术、建设、运行体制机制。截至2016年底,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0%,增速是“十二五”期间平均年增速的3倍。以农村厕所污水治理为第一目标梯次推进中国农村污水治理,到2020年中国农村厕所污水治理率要达到70%以上,中国农村污水治理还未全面展开,农村污水处理率在个位数。污水治理不好,农村卫生状况就无法改善,水污染治理总体目标也难以实现。除了加强农村污水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应在污水处理设施运维中强化后期管理,确保基础设施的永续管控。目前,中国缺少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的相关法规,可以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有效做法。
以日本农村地区为例,根据人口密度、排污量等标准,日本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把符合《净化槽法》纳入乡村治理体系,符合《下水道法》纳入城市污水治理体系。明确界定农林水产省、总务省、环境省不同主管部门管理的范围、权利、责任。农业、渔业、林业区居住20户以上,山区3户以上,归农林水产省管理;20户、3户以下,家庭处理设施归总务省管理。按照《净化槽法》《下水道法》规定,为农户选择污水处理方式,分两种情况,如果农户被归入家庭自处理大类,则污水设施由家庭自我运维,“财政补贴+自我负担”;如果被归为统一处理,则基层自治体市町村为设施运维的责任主体。在治理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实现市场化运作。第三方公司在污水处理中担任重要角色,包括设备制造公司、建筑安装公司、运行维护公司和污泥清扫公司。对第三方的监管包括主管部门的水质检测和设施的定期检查,第三方公司需要取得资质,人员必须具备专业证书。根据《净化槽法》,日本符合法律规定的农户必须选择自我建设、自我运维污水处理设施,政府补贴农户大部分建设、运维资金,农户负担小部分建设、运维资金。(www.daowen.com)
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应有效整合农村组织资源,为农村项目有效运行提供组织保障,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参与程度,最大程度地调动广大农民的参与积极性。[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根本上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村地区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因此要充分尊重和倾听农民群众的心声,让农村地区的消费者满意。[3]2017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根据各地实际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除财政渠道外,需要制度外的筹资,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鼓励并引导社会力量多方筹集资金,建立稳定的农村基础建设资金投入机制。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根本保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会阻碍农业现代化推进、制约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是一项长期使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升级:
一是升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结构。通过多种方式拓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筹资渠道,将长期以来主要以政府投资为主的模式,转变为由多方参与的,多元化、市场化、高效化的利益共享分担模式,最大化地调动民间资本的参与热情。二是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产业布局。要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制定科学规范的基础设施标准进行科学管理,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提高建设效率,突出强化顶层设计,通过合理明晰的规划布局,各地区因地制宜地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辐射带动偏远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发展。三是提高农业基础设施的科学管理水平。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对已经建成的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管理,确保后期管护工作有效落实、管护经费及时补给,引进专业维修管理技术人员及时进行后期管护维修等工作。四是提升农业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提高农民对农业基础设施的认识,加强农民基础设施正确使用方法的培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定期的保养和维修,增加设施的使用寿命。五是确保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与需求均衡。促进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与需求相统一,满足农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农民生活富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障。农业基础设施是为农民生产工作服务,其使用者和受益者是农民,要让农民有更多的话语权、有机会参与建设,更好地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用,促进农民增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