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解读联想:创新之路扩张的策略

解读联想:创新之路扩张的策略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联想的创新一路走来,已有30多年,经历过三次战略转型与升级。联想的创新主要是在技术层面,通过技术创新解决发展困境。与联想同为科技起家的华为则是一直坚守创新之路。在后来者逐渐崛起的竞争环境中,联想意识到创新是必经之路,也在积极地寻找创新之路,专攻主业,试图进行全面的转型与升级。这意味着联想在科技创新层面将继续前行。

解读联想:创新之路扩张的策略

要点荟萃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这句文案让人们对联想记忆深刻。联想的创新一路走来,已有30多年,经历过三次战略转型与升级。但因放弃持续创新,其评价只是“大”,而不是“强”。

回望联想历史,从1984年在中科所诞生,一路跌跌撞撞走了30多年,从中关村的小厂,成长为全球的知名企业。联想的一路创新,让自身成长为PC龙头企业,成功进入中国民营企业前500强榜单。

联想的创新主要是在技术层面,通过技术创新解决发展困境。在联想成立之初,创始人柳传志与他的团队便已经看见了PC的未来发展前景,其团队开始致力于PC技术的创新。

在1987年,凭借联想汉卡赚取第一桶金,让联想一战成名,联想品牌的名称便是由此而来。随后,继续研发联想微机,在1990年,首台联想微机开始进入市场。在此之前,联想的定位进口电脑产品代理商。而此后,联想成为了有自己电脑品牌的生产商与销售商。这是联想通过创新实现的第一次转型。

在1992年,联想创新出“家用电脑”的概念,将“家庭”与“电脑”的理念进行交叉,其投入国内市场的“联想1+1”电脑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绩。在1993年,联想推出了第一款个人电脑“586”,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联想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联想开始进入PC领域,这是联想用创新实现的第二次转型升级。

在这一阶段,联想成功在上海上市,联想的微机部门在这时才算正式成立。该部门为联想微机的发展创造了不少辉煌,例如第一台带有CD-ROM驱动器的笔记本电脑ThinkPad 755CD、第一台联想服务器等,都是出于该部门之手。

直到2000年,联想的身价已非昔日,其股价急剧增长,甚至成为了香港旗舰型高科技股。在2002年,首次开办创新科技大会,并推出关联应用软件技术。与此同时,联想还开始进入手机市场,开始进行手机研发。在2004年,联想成功收购IBM公司的个人电脑事业部,真正成为PC界的无冕之王。

尽管在此之后联想仍在创新,但重点已经不在技术创新上,而是希望通过多线业务扩展利润渠道,技术研发也开始转向保守。这便是联想的第三次转型,即向“贸工技”的转型。

在经历辉煌之后,联想却好像用完了创新的勇气,开始改变战略,走上了保守路线,朝着“贸工技”的发展方向继续前进。

所谓“贸工技”,就是贸易(外贸流通环节)—工厂(生产环节)—技术研究(研发环节),这套生存流程以贸易为主要的推动力量,根据市场需求的反馈信息,让工厂在生产环节调整产品生产。技术部门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为产品的贸易与生产服务。简言之,就是不再用创新驱动发展。(www.daowen.com)

不再继续创新新产品,而是根据市场变化进行适当研发,制造市面上流行的产品,虽然能够减少企业获利阻碍,降低发展难度,但会使企业逐渐失去创新力与创造力,最终被其他创新的企业反超。

虽然联想目前仍旧是全球性的知名企业,活跃在国际舞台上,但放弃创新型道路,让联想无法实现新旧动能的顺利转变,最终无法实现转型。

这一弊端在联想中已然产生了一些“苗头”,例如,收益下滑,PC的龙头地位有动摇之相。其主要业务也开始出现萎缩预兆,例如,裁员、买楼等。可见创新是一个企业安身立命之本,长远发展之道。

与联想同为科技起家的华为则是一直坚守创新之路。从摆地摊开始,到代理港商交换机赚取第一桶金,之后在通过贴牌组装获利,最后通过自主创新做大做强。在这段奋斗时期,华为成功地从“贸工技”转向为“技工贸”,用创新驱动发展。

在20多年的创新之路中,华为自主研发芯片,研发程控交换机,甚至还自行研发系统——鸿蒙系统。这一系列的创新技术成为华为崛起的关键

除了华为,小米苹果等品牌都在市场中通过创新厮杀,竞争已从“蓝海”全面进入“红海”时期。在后来者逐渐崛起的竞争环境中,联想意识到创新是必经之路,也在积极地寻找创新之路,专攻主业,试图进行全面的转型与升级。

2019年11月14日,联想创新科技大会在北京开幕,联想董事长杨元庆、施耐德电气集团主席赵国华等领域大咖集聚一堂,带领众多人员见证新兴的高科技,畅谈科技未来。会议涉及了大数据、5G、AI、手机数码等众多科技领域。

作为全球最大高性能计算平台供应商的联想,在会上也对高性能融合计算技术做出具体描述。这意味着联想在科技创新层面将继续前行。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这是联想的广告词,也将是联想在发展过程中应思考的问题,是默默地消失在竞争的浪潮中,还是持续创新继续攀登高顶,皆在一念之间。这也为其它创新中的企业敲响了警钟:创新不可半途而废,只有坚持到底,才能成长为一个“强大”的企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