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六脉神剑策略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六脉神剑策略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留住创新型人才,避免“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情形?这是企业家在打造创新型组织时最头痛的问题。不妨尝试用“六脉神剑”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团队创新力。构建创新型组织便是开创新局面,这与创新型人才密不可分。创新型组织必定是由创新型人才组成,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不可回避之途径。创新型组织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六脉神剑”第二式就是联系技能。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六脉神剑策略

要点荟萃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如何留住创新型人才,避免“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情形?这是企业家在打造创新型组织时最头痛的问题。不妨尝试用“六脉神剑”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团队创新力。

亚瑟·柯斯勒曾说:“天才的主要标志不是完美,而是创造,天才能开创新局面。”构建创新型组织便是开创新局面,这与创新型人才密不可分。创新型组织必定是由创新型人才组成,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不可回避之途径。创新型组织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六脉神剑”第一式就是观察技能。一个善于创新的人,一定也善于观察,敏感地观察到环境中的各类变化及各种诉求,通过观察周边的人、事、物,激发创新灵感。

我在一次私董会上认识了一位广东中山的企业家,这家企业以研发、生产、销售公文包和商务包为主。我发现:这家企业的人大多数都是善于观察的人才。会前,我与那些参会的高管分别交谈时,他们就观察到了我用的一件物品:双肩背包。后来我回去准备之后的会议,大概过去3周左右,再去他们公司,一位管理者就拿来了一个包,他说:薛老师,您看下这个包,是不是比你这个包更实用呢?我很惊讶地接过来,发现确实满足了很多原来我一直在追求的诉求。比如:单独在内部增加了一个悬挂式可拆卸数据包,这样既不会将原来的包包分成各种烦人的小格子,又不至于因单独存放而被遗忘,而市场上类似的产品悬挂包太小了,装不下什么实质性的物品。我问到:“你们怎么知道我有这个需求的?”其他高管们笑道:“那天您跟我们交谈完之后,我们几个就在工作群里探讨,您肯定是有这样的烦恼。这个包您也不用付款了,我们送给您的,我们已经申请专利并开始量产推广了,得感谢您给了我们一个商机,相信像您这样的商旅人士一定会青睐这个产品。”

由此可见,善于观察确实是创新的一个重要前提。这些高管们能够在交谈的短短几十分钟内,观察到我这位用户的各类诉求,实在令人敬佩不已。

要通过观察激发新的想法,就要调动我们的余光去做这件事情,时刻将自己置身于各种环境中。由于管理工作、培训工作多的缘故,我在陪家人逛街、游玩时,也总能观察出一些管理问题。

○培养观察的方法:

(1)观察用户:仔细观察用户是如何使用你的产品的,使用过程中有什么障碍,用户在消费能力、消费意愿、消费习惯方面分别有哪些区别,等等。

(2)观察友商:找到行业内的标杆企业,观察哪些是我不具备而是用户需要的,做哪些改进可以与友商公司不同并更容易被客户接受,等等。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六脉神剑”第二式就是联系技能。一个善于创新的人,一定也善于联系,通过联系周边的人、事、物,激发创新灵感。史蒂夫·乔布斯说过:他们之所以能“非同凡响”,只是因为能够把尚未被联系起来的事物联系起来。

换言之,通过不同的渠道不断积累认知想法,并将它们重新进行分类、组合,形成新事物,创造新市场。

这就要求我们突破各个学科的壁垒,将更多的知识与想法储存起来,并能通过独特的方式组合更多精彩的想法。

一些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可以迅速地将新概念与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组合。因为他们吸纳的知识来自各个层面,知识结构完善,更容易产生创新性的联系。一般而言,他们会从其他领域引进一个新概念到自己的专业领域;或者从自己的专业中拿出一个概念融入到其它领域当中,实现创新。

浙江金华有一家服装公司,员工A是地地道道的东北人,在忍受了6年江南寒冬之后,春季回家探亲时因公司奖励优秀员工的微型充电宝无法托运,随身携带又超出规格,这时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可不可以把这种体积虽小但存电量巨大的特性加入衣服中,起到电热毯的作用。他整个春节都在构思和设想此事,返工后的第一时间,他找到公司领导提出这个想法,展开研发与实验。2018年我去该公司时,销量已然有所提升,公司领导表示:目前技术还不太成熟,但在不久的将来,他们的目标是不管多冷,一件足够。

我们可以看出,这名员工就是将毫不相关的事物进行联系,寻找创新灵感,而这家公司也纳入了一些其他领域的研究人员,让他们从自己的专业领域出发,共同“创新”概念。

○培养联系的方法:

(1)联系异业:哪些行业的经验是可以借鉴并更容易被客户接受的?哪些是其他行业做的很好,但本行业不具备的?

(2)生硬联系:把一些不会自然联系在一起的事物,生拉硬拽建立联系。

(3)扮演名人:我有一个小盒子,定制了一些筛子,写着一些我熟知思考套路的人名,当我遇到难题的时候,我就随便从盒子里面拿出几个筛子,筛子上写着谁的名字,我就想:如果此时“雷布斯”遇到这个问题他会怎么想?

(4)蓝海战略:利用蓝海战略中四步框架进行联系:剔除、减少、增强、创造(如图5-2)。

图5-2 蓝海战略中四步框架

这里的假设并不是凭空构想,而是在发现一个问题或者看见一个产品时,从不同方面进行假设,主要包括两个层次,即“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和“如果是那样,又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假设更容易激发破坏性创新能力,更利于创新型组织的创建。

要提出具有价值与效用的假设,你可以进入“问题风暴”,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关假设;你还可以培养问题思维,例如,你在看见某一现象时,可以思考背后可能会隐藏的问题,并做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假设;还可以不断做出假设,并与自己收集到的信息作对比;遇见问题与某种有趣的现象时,可以随时记录。

○培养假设的方法:

(1)假设1: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2)假设2:如果不是这样,还能是什么样子?

(3)假设3:如果不是这样,为什么别人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提问,能够促进发现行为的产生。我们之所以在工作中不愿意提问,经常是因为两个障碍:

(1)别人都不问,我问是不是显得我特别笨?

(2)我如果一直追问,会不会让别人感觉我是在跟他作对?

我在课上喜欢做这样一个实验:让A学员说一些他对一件事的理解或者描述一个问题,之后请不同的学员分别阐述A学员的观点(问题),再返回来问A:“他们谁描述的更接近?”大部分时候A会摇头表示没有或者很少。

我们都知道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我们所有人都以为理解了A的观点(问题),A也以为对方理解了他的观点(问题),那么接下来就去做了,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我们首先要敢于提问,这样可以让我们更明白事物的本质。

其次我们要善用提问,问出好的问题,只要我们懂得如何用不同的方式提问题,并且不满足于表象的回答,更深入一些,我们就会发现更多问题。(www.daowen.com)

再有,我们要避免因为提问产生的矛盾,要关怀式地交锋提问,所谓关怀式是要让对方感觉不到我们的问题有攻击性,所谓交锋是问题不要问的不疼不痒,不着重点。

○问题的类型:

我们到底想实现什么目标?

阻碍我们实现这个目标的因素有哪些?

我们应该如何将阻碍行动的因素剔除?

还有哪些跨过阻碍的新方法?

○培养提问的方法:

(1)头脑风暴:准备好挑战性问题,找到一些人一起进行关怀式交锋的提问。

(2)问题思维:把习惯性陈述性事件改为总结性问题表述。

(3)统计问答:统计自己每天的问题和回答的比例,直到提问比例超越回答比例。

(4)善用笔记:积累所提问过的问题,经常翻阅复盘,总结提炼模式。

通过逐日递进,引导主动思考,从而激发创造力,提升提问能力。

一己之力难以植树,何以撼天!创新也是如此,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没有他人的想法与经验的加持,成功率将会大大缩减。要跳出常规思考,不局限于自身的领域,可以将个人知识得出的想法,与来自其他领域的、不同寻常的想法相结合。而其他领域的想法则来自于人际交往。

我推崇“向未来学习”的方式,不单纯是因为它用学习方式让每位企业家离开传统的灌输式学习,更因为用这种方式,大家不单纯是为了社交而进行交际。私董会作为“向未来学习”的方式之一,与以往传统EMBA或总裁班的交往方式有很大不同。传统的EMBA或总裁班,大家交换了名片之后,很难再聚到一起探讨学习,即使聚到一起要么就是听老师传授,要么就是晚上吃吃喝喝。

经常主持私董会,结束后各个企业家都说收获颇丰。因为私董会内各个企业家平等自由地交流,可以产生不一样的火花,但我觉得收获最大的是作为私董导师的我。接触到不同层级的企业家后,在经历过共同观察、共同感知、共同结晶后,会发现原来很多苦恼的问题,在别的行业、企业或者部门原来用如此简单的方式就进行了干预和改善。

2017年的一次私董会,改变了我对传统培训的看法:我一直很反感线上培训,因为我认为线上很难解决实际的企业问题,当时有位互联网企业家就跟我提出,有没有可能解决这两大问题:

1.企业花费了很大的精力、财力请老师来讲了通用的管理知识,但这些管理知识随处可见。

2.讲师作为知识搬运工比普通职员能更好地理解和善用工具,但只是来授课又很难了解企业的真实现状。

在这次私董会后,我就开始了我的“线上+线下”之旅,线上我开始录制完成知识迁移部分,让学员看完后在线下按模板总结企业真实案例并且再回到课堂中讲解和辅导这些案例,如今,案例工作坊的案例库已接近1000个企业场景中的微案例。

通过这样的交际,让我获得了灵感,完成了互联网培训的第一步转型。通过交际来提升组织的创新能力需要制订一个详细的计划,并坚持执行。

○扩大交际的方法可以有如下几种:

(1)网格扩大:在自己的交际领域中从年龄、行业、岗位进行扩大。

(2)读书扩展:通过阅读不同书籍,实现与作者对话,获得不同想法。

(3)参加展会:参加不同行业的不同展会,获得不同启发。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地提升交际能力,积累灵感,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变形成创新。

我曾经说过:很多人喜欢想好再做,而我喜欢边做边想。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胆大”的人,但我不是一个冲动的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愿意去尝试各种可能。工商时代的管理是追求可靠性,而互联网时代的管理是追求可能性。错过的成本可能比试错的成本要高很多,但我并没有让大家一味地试错,盲目地试错,而是应“科学”地试错。

爱迪生曾说:“我没有失败过,我只是发现了1万种不管用的方式而已。”当一个创意点诞生之后,需要通过实验来检测创意点的可行性,就算实验不达标,但你成功排除了一种不适用的方式。

○培养实验的方法:

(1)找到尝试新体验的机会。新体验的尝试并不一定需要有成果或者实际价值,也不需要一定要与目前手头上的事情有直接联系。尝试新体验,只是通过互动学习到新知识,了解新认知,丰富经验,从而形成开放性思维,有助于创新的实现。

例如,可以在开会时,使用“扮演名人”法,通过积极思考这位名人有可能的行为,尝试不同的体验。

(2)拆解程序与想法,了解运作原理。这一过程通常是通过不断提问与假设的方式,来逐渐接近运作原理核心,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新想法。

在平时的工作中,可以适当抛出某一个问题,进行拆解、分析,并以各种交际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进行分享。

(3)通过试点和原型检验新想法。通过观察周边事物、不同领域的问题,得到了一个新想法,可以将新想法与新想法的来源(原型)进行比较,也可以将实验结果的数据与原型的数据进行比较,全方位地对新想法进行实验检测。

创新能力的培养无法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积累与实践,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创新成果。根据“六脉神剑”不断地加以练习,而这其中一定是招招相交,绝不是一招一式独立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