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荟萃
创造与创新,一字之差,却有着不同的表现。创造的背后有着创造性思维,为培养创新性思维打开方便之门。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如同共生的两个个体,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特奥多尔·蒙森说:“人类的创新之举是极其困难的,因此便把已有的形式视为神圣的遗产”,如果将创新束之高阁,看得过于神圣,那么,企业的创新将会无疾而终。创新,其实就在生活之中,一个想法、一个问题等等,都可能会带来创造,最终转变成创新。
创造活动的集合便是“创造”。创造与创新同样,都是在现有的信息与经验的土壤之中,“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造出新东西、做出新成绩等”,也是促成某种独特性的、具有价值的产品诞生的过程。
换言之,创造就是“破旧立新”,在旧有的信息之中,创造新的产品,如新概念、新技术、新工艺等。同时创造还会打破原有的事物,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创新一词,在1912年被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提出,他认为创新是首次应用新技术、新发明,是“生产函数的变动”,是“执行新的组合”,主要包含引进新产品或者新产品的某种特质;引进新技术、新的生产方法、新工艺;开辟新市场;采用新的组织形式;获得产品原材料、半成品等新的供给来源这五个层面。简言之,创新就是引进新概念、新东西等革新。
看起来创造似乎更符合人们对创新的认知理解,但创造的本质是创新的前提。创造强调独特性与新颖程度,而创新则是创造的具体成果的表现。人们对这两者之间的认知界限虽然不清晰,但两者的界限在实质上是“泾渭分明”。
创造的侧重点在过程,创新的侧重点在结果。例如,某位企业家在管理的过程中,创造了一种新的管理方法,当这个管理方法运用到大部分企业时,便形成了创新。
创造是“无中生有”“破旧立新”,创新是在已经创造的新概念、新技术、新工艺等基础之上,实现“推陈出新”。在不同的情况下,创造可能会有已经存在的事物作参照对象,也可能没有;而创新则一定具备可参照比较的对象。换言之,可以将创造看作方法论,将创新看作是方法论指导下的具体成果。
例如,特斯拉发现了交流电,提出了将交流电替换直流电供灯泡发光,这便是创造;后来第一次将交流电普及到除电灯领域的其它领域之中,这便是创新。
创造的使用范畴是知识、概念、理论、艺术等各个方面,而创新一般特指某种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的运用。创造的关注点是科学与探索,不断的发现与发明;而创新的关注点是价值,包括直观的经济价值与隐性的社会价值。
创新与创造的区别,让隐于它们背后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呈现出差距。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者独特的思想灵感,其思维的结果必定是当时该领域中最新、最顶端的思想。(www.daowen.com)
创新性思维则要在众多创造之中,分辨出那些具备最高的价值、最优的发展前景的创造,并将这些创造的原始思想,通过不同的组合形式,融入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之中。最终形成与自己的企业、具体情况等相符合的思维成果。总而言之,创造性思维与创新型思维都是提升组织创新能力的关键。
例如,华为做强的根本不仅在于科技的创新,更在于管理制度的创造与创新。在华为,以“奋斗者为本”“资源向优秀员工倾斜”是管理的基本原则。为了将员工的主动性发挥出来,还首创了激励制度,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20世纪90年代,任正非便已开始着手虚拟股权制度、TUP激励机制、狙击战略竞争对手的重大项目奖机制、破格晋升提名制等制度的创建,充分激发员工的主动性,让员工将工作变为自己的事业,从而推动华为之发展。
将公司的股份分配给员工,让员工获得公司的分红,这是华为的首创。虚拟股票配股的激励机制也成为其它企业纷纷效仿的对象。
正是这样的创造,造就了“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两副忠义胆,刀山火海提命现”的团队,让华为能够集广大员工之智慧,不断进行科技与制度层面的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上述案例之中,华为便是通过创造性思维创造了新的管理激励制度,提升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再例如,人们对星巴克的认知依旧停留在咖啡饮品上,但星巴克也有酒。经常去星巴克的人可能会发现,在下午5点至7点的时间段内,星巴克的人流量不及上午,于是星巴克便在此段时间内提供卖酒服务,满足喜欢安静又想喝酒的用户的需求。
星巴克的这一创新,只是将酒吧的部分特征带入到自己的运行模式之中,但又有别于酒吧热闹的氛围,让星巴克在避免与酒吧成为竞争对手的前提下,提升自身在咖啡行业内的竞争力。
星巴克的创新,并没有运用到新技术、新概念,只是将酒制品领域的一些想法与自己的现实情况相结合,推出了新的运作模式,不是“新瓶装旧酒”,而是推陈出新。
由此可见,企业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催生出对整个行业,甚至是其它行业的创造成果。而创新型思维更多的是从原有的思维中汲取养分,并创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成果。用创造性思维,能够更好地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推动创新成果的出现。而创新思维,则可以推动创造向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层面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个人与组织的发展。
要打造创造性组织,企业家不仅要提升自身,也要提高团队、组织的创新与创造思维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