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党政体制:理解中国政治的核心关键词

党政体制:理解中国政治的核心关键词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政治生活中,这种搭配的出现频率甚或高于“党和国家”。在这个意义上,“党和国家”或“党和政府”的表述乃是中国现实政治经验的反映。质言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并在这一过程中,将自身嵌入政权结构之中。在想到的诸多可能选项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体制”“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政党国家”“党政体制”等,本书倾向于“党政体制”。

作为一本致力于从经验层面描述中国政治的作品,我们需要寻找一个关键词,它的功能是以最简练的方式凸显中国政治的基本特征,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中国现实政治。

由于诸种原因,我们认为,比较政治学用来描述中国政治的既有术语不能令人满意,无论是“极权主义”“威权主义”,还是“党国体制”,都被赋予了过多的负面色彩;而国内政治学中的“国体”和“政体”范畴(或同一层次的类似概念)基本上属于规范层面的叙事,无法满足经验描述的需求。

当既有概念或术语无法满足本书设定的目标时,我们有必要回归现实本身,从经验现象中来观察和思考,从而形成恰当的概念。一个好的术语应当既能充分反映中国政治的经验事实,又具有最大程度的简洁性。在目前情况下,能够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概念,只能来自对中国政治经验的提炼和概括,而且在方法上必定是归纳的。因此,我们邀请读者一起来作这样的尝试。

下面三段文字分别引自官方媒体的报道和重要领导人的文选,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案例。

●(2015年)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看望或委托看望江泽民胡锦涛等老同志。[7]

●2014年12月13日,中国迎来首个国家公祭日,在南京举行国家公祭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活动。[8]

●1980年8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邓小平同志作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9]

上述三例,有的术语表达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有的采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其共同特点是“党和国家”的并列搭配,且词的组合次序是“党”字在前。

我们所要列举的第二类案例相对程式化一些,它们与官方文件联系在一起。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www.daowen.com)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2015年1月20日)。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

三个文件的印发单位虽有名称和地位的区别,但都是党和政府机构的联合发文,体现的是“党和政府”的搭配,学界则用“党政关系”来描述这一现象。在中国政治生活中,这种搭配的出现频率甚或高于“党和国家”。

从上述两类案例中,能得出哪些有启发意义的结论呢?

在我们看来,“党和国家”“党和政府”的表述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出现频率如此之高,不是随意的,也不是偶然的,它折射出了术语指称对象——中国政治体制——的某种结构性特征。

一个简单的对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一点。在西方政治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并不存在。多党制和轮流执政意味着执政党是一个变量,而不是常量。执政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将党的纲领和竞选许诺转化为法律和政策,以及为政府机构输送人才,而党组织本身只是一个选举工具。显然,中国共产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西方执政党,甚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承担着某种历史使命的无产阶级先锋队。在中国政治的结构中,它是一个常量,而不是变量。所谓常量有两个含义:第一,在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设置中,它是一个长期执政的党,其他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存在轮流执政的问题;第二,与长期执政相联系,中国共产党本身已成为一个嵌入政治结构的等级组织,具有与国家机构相对应的科层制结构。

在这个意义上,“党和国家”或“党和政府”的表述乃是中国现实政治经验的反映。在这种并列表达中,将党置于前面的构造方式,承载了这个国家所经历的历史。对此,宪法有着明确的记录:“一九四九年,以毛泽东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武装斗争和其他形式的斗争以后,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按照同样的逻辑,经由1949—1954年间的摸索,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政府形式)。

质言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并在这一过程中,将自身嵌入政权结构之中。因此,作为描述中国政治的关键词,其基本要素既离不开党,也离不开党所建立的政治制度(国家和政府是其最高表现形式)。

在想到的诸多可能选项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体制”“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政党国家”“党政体制”等,本书倾向于“党政体制”。之所以做出这一选择,是因为“党政体制”一词兼具以下五个优点:第一,包含“党”与“政”的要素,满足了作为核心概念的基本要求;(2)反映了中国政治的结构性特征,也映衬了特定的历史脉络;(3)四字组合符合汉语使用的习惯,易于交流和沟通;(4)可以理解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体制”的简称,具有较大的包容性;(5)比较客观和中立,没有既有词汇的价值负载,有利于发挥描述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