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世界网络的特性解析

小世界网络的特性解析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Milgram发现完整的通讯链平均长度约为6个人。所谓小世界网络,就是相对于同等规模节点的随机网络,具有较短的平均路径长度和较大的聚类系数特征的网络模型。小世界网络便是上述过渡过程中的一种中间网络[293],如图5.2所示。图5.2小世界网络平均路径长度与全局聚类系数是考察小世界特性的两个重要指标。应用上述两项指标,Sporns等[294]提出以小世界系数转换不等式证明网络的小世界特性。

小世界网络的特性解析

20世纪60年代末,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Stanley Milgram做了一个实验:“追踪美国社交网络中的最短路径”[292]。他要求每个参与者设法寄信给一个住在波士顿附近的“目标人物”,规定每个参与者只能转发给一个他们认识的人。Milgram发现完整的通讯链平均长度约为6个人。“六度分离”概念由此诞生,此实验结果的发现,促进了复杂网络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在此基础上,1998年Watts和Strogatz为了描述规则网络向随机网络的转变,基于上述实验的社会网络模型提出了小世界网络的概念及构造方式[293]。所谓小世界网络,就是相对于同等规模节点的随机网络,具有较短的平均路径长度和较大的聚类系数特征的网络模型。实际的社会、生态等网络都是小世界网络,在这样的系统里,信息传递速度快,并且少量改变几个连接,就可以剧烈地改变网络的性能,如对已存在的网络进行调整,如蜂窝电话网,改动很少几条线路,就可以显著提高性能。

小世界网络的构造首先是从一个环状的规则网络开始,该规则网络共有n个节点,每个节点与其最近邻的k个节点进行连边,连边时需满足n >k>>ln(n)>>1的条件。然后进行随机化重连操作,即以概率P′重新随机连接网络中的每条边,也就是说保持边的一个节点不变,而另一个节点换为随机选择的复杂网络中的其他节点,且规定任意两个不同的节点间最多只能连一条边,每个节点不能与自身发生相连。如此便产生了P′ nk/2条边将一个节点和其他节点连接起来。通过P′值的改变便可以实现从规则网络向随机网络的过渡,P′=0时为规则网络,P′=1时为随机网络。小世界网络便是上述过渡过程中的一种中间网络[293],如图5.2所示。

(www.daowen.com)

图5.2 小世界网络

平均路径长度与全局聚类系数是考察小世界特性的两个重要指标。应用上述两项指标,Sporns等[294]提出以小世界系数转换不等式证明网络的小世界特性。通过将网络与同等规模(相同节点规模和网络密度等)的随机网络比较,如果满足 则网络具有小世界特性,其中,ranC与ranL分别代表同等规模随机网络的聚类系数和平均路径长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