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家设立东北开发区、新区与自贸试验区

国家设立东北开发区、新区与自贸试验区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6年3月4日上午正式宣布了金普新区机构设置方案及部门机构设置,方案本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在管理体制上金普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分别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与金州区委、区政府合署办公;撤销金州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和普湾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大连港在东北地区重要节点城市设立了内陆无水港,开通了多式联运。哈尔滨新区是中国唯一的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和最北部的国家级新区。

国家设立东北开发区、新区与自贸试验区

(一)国家在东北设立各级各类开发区

国家在东北设立各类开发区,其中经济技术开发区22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6家,海关特殊监管区域10家,边境/ 跨境经济合作区6家,其他类型开发区5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开发区中,辽宁省共62家,吉林省共48家,黑龙江省共74家,内蒙古东部地区29家。具体见表7-14。

表7-14 国家在东北设立的各类开发区名录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整理。

(二)在大连、哈尔滨、长春设立国家级新区

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指出,大力推进国家级新区建设。依托大连金普新区、哈尔滨新区、长春新区,打造转变政府职能和创新管理体制的先行区。推动大连金普新区建立健全务实高效的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各功能区管理模式,创新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模式。推动哈尔滨新区创新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机制,加快对俄合作载体建设,在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发展建设模式、经贸便利化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推动长春新区构建科技产业创新平台,依托东北亚国际内陆港和机场等基础设施,探索参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新路径。

1. 在大连设立金普新区

(1)金普新区设立情况简介

2014年6月23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大连金普新区的批复》,国家同意设立大连金普新区。2015年8月4日,大连金普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在大连市金州区人民政府挂牌成立。2016年1月31日,为加快金普新区城市建设,经辽宁省人民政府同意将原普湾新区石河、三十里堡、炮台、复州湾四个街道划归金州区管辖。2016年3月4日上午正式宣布了金普新区机构设置方案及部门机构设置,方案本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在管理体制上金普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分别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与金州区委、区政府合署办公;撤销金州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和普湾新区党工委、管委会。

(2)金普新区的发展优势及发展战略

按照《方案》,重点推进普湾沿岸地带开发建设,促进金州区优化发展;中远期着力促进新区全面发展,最终形成“双核七区”的发展格局。“双核”即普湾城区与金州城区。“七区”发展区指大小窑湾区、金石滩区、登沙河—杏树屯区、金渤海岸区、七顶山—三十里堡区、复州湾—炮台区、华家—登沙河区。具体发展规划见下表。

表7-15 金普新区发展战略规划

大连金普新区地处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对内是东北地区海陆联运中心,通过哈大运输大通道和东北东部铁路连通整个东北地区;对外是东北亚国际航线的要冲,是我国东北地区走向世界的海空门户,也是与东北亚国家经贸往来和开放合作的重要枢纽。新区所在的大连市,是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和辽宁沿海经济带龙头,是国家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近年来,以夏季达沃斯论坛和一系列重大国际经济合作项目为标志,大连优越的开放环境得到国际认可。新区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旅游度假区等重要开放功能区,已有66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建设了91个重大产业项目,已成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产业和科技基础雄厚。新区是大连市新兴产业核心集聚区,集群化发展态势明显,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整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港航物流产业集群,具备了在相关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新区科教技术人才优势明显,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技术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海陆空交通发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港区坐落于新区内,建有10万吨级集装箱、30万吨级原油矿石、大型粮食和汽车滚装等现代化专业泊位,目前有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39个,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承担了东北地区70%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和90%以上的外贸集装箱运输。大连港在东北地区重要节点城市设立了内陆无水港,开通了多式联运。哈大铁路、哈大客专、东北东部铁路和沈海、鹤大高速公路贯穿新区。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所在地与新区毗邻。新区自然禀赋良好,生态环境优美。

大连金普新区地理区位优越,战略地位突出,经济基础雄厚。建设大连金普新区,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引领辽宁沿海经济带加速发展,带动东北地区振兴发展,进一步深化与东北亚各国各领域的合作。设立并建设好大连金普新区,对于促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深入推进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2. 在哈尔滨设立哈尔滨新区

(1)哈尔滨新区设立情况简介

哈尔滨新区于2015年12月16日经中国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范围包括哈尔滨市松北区、呼兰区、平房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493平方公里。2018年6月7日,哈尔滨新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

(2)哈尔滨新区发展优势及发展战略

哈尔滨新区区位条件优越、科技和产业基础比较雄厚、生态环境优良、对俄合作历史悠久、战略地位重要。要把建设好哈尔滨新区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举措,积极扩大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探索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新路径,为促进黑龙江经济发展和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哈尔滨新区是中国唯一的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和最北部的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将按照“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总体布局,以哈尔滨松花江北部地区为核心区,以哈尔滨哈南工业新城平房区部分为产业支撑区,以综合保税区、内陆港为联动发展区。

哈尔滨新区建设发展过程中,将充分发挥对俄、蒙、日、韩等东北亚国家的地缘优势,加快构建以对俄合作为重点、联通欧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打造科技、信息、金融国际贸易文化旅游等高端服务和要素集聚平台,形成推进“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支撑。

哈尔滨新区打造的产业体系包括重点发展高端装备、绿色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金融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包括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为中国老工业基地推进自主创新、转型发展提供经验。建设生态宜居新城区方面包括发挥冰雪旅游的独特优势,依托太阳岛等景观、设施和生态湿地资源,建设融合冰雪文化、湿地生态文化、中国北方民俗文化、俄罗斯文化的国际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和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争取到2020年,哈尔滨新区对俄产业、经贸、科技合作层次全面升级;到2030年,哈尔滨新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合作和自主创新发展环境基本形成;常住人口超过200万人,成为国际化、现代化、智慧化和生态化发展新城区。

3. 在长春设立长春新区

(1)长春新区设立情况简介

长春新区是国务院于2016年2月3日批复同意设立。长春新区紧邻长春市主城区,其主体位于长春东北侧,是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长春市朝阳区、宽城区、二道区和九台区部分区域,覆盖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约499平方公里。长春新区由四大发展板块组成,分布为长春高新区、北湖科技开发区、长德经济开发区、空港经济开发区。

(2)长春新区发展优势及发展战略(www.daowen.com)

区位优势明显。长春新区位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核心腹地和我国东北地区地理中心,是哈(尔滨)大(连)经济带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产业基础坚实。长春新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光电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群,拥有国家级汽车电子产业基地、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以及目前亚洲最大的疫苗生产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近三年产值增幅保持20%以上。创新实力较强。长春新区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吉林大学等合作建设的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搭建了光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生态农业等专业技术平台和政务、信息、金融、人才等公共服务平台,引进国家级科研机构30余家,建设了一批创新平台和载体,为新区创新发展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开放条件优越。吉林省是我国参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核心区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东北亚国际物流园区长春铁路综合货场等项目为新区参与国际开放合作提供了较为有力的支撑。承载能力较强。长春新区位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国家重点开发区域,水、电、气等要素资源充足,基础设施及市政配套比较完善,发展承载能力较强,适合大规模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生态环境优良,人居环境优美,区内森林覆盖率、空气、水资源质量等生态条件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基础较好,是吉林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和长春市城区空间拓展的重点区域。

根据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实基础和发展潜力,围绕战略定位产业布局,构建“两轴、三中心、四基地”的发展格局。具体规划见下表。

表7-16 长春新区发展战略规划

战略定位为:①创新经济发展示范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充分发挥国家技术转移东北中心功能,建设东北地区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培育形成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生产于一体的科技创新集群,着力提高区域创新水平能力,以创新发展带动经济转型升级。②新一轮东北振兴重要引擎。充分发挥新区比较优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融合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打造辐射哈长城市群的经济增长极,促进吉林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③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重要平台。充分发挥新区在产业、科技、教育等方面资源优势,打造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重要平台,提升内陆腹地支撑能力,促进长吉图一体化发展,形成内陆腹地与窗口(珲春)、前沿(延吉、龙井、图们)有机联结、功能协调、有效互动的空间布局,加强与东北亚各国的经贸合作,深化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全方位合作。④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勇于先行先试,深化改革创新,推进行政管理、行政审批体制改革,激发区域发展活力,形成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医疗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探索开发建设管理模式和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为全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经验和示范。

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新区立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建成,陆海联运的对外物流通道基本畅通,公共服务设施日益完善,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创新驱动能力明显提高,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成为推动吉林省新一轮振兴的重要引擎。到2030年,新区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日臻完善,腹地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对外开发开放新格局基本形成,国际化绿色智慧新城区全面建成。

(三)在辽宁省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

1. 国家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

自由贸易试验区(Free Trade Zone,简称FTZ)(简称自贸区)是指在贸易和投资等方面比世贸组织有关规定更加优惠的贸易安排,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实质上是采取自由港政策的关税隔离区。狭义仅指提供区内加工出口所需原料等货物的进口豁免关税的地区,类似出口加工区。广义还包括自由港和转口贸易区。

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成为我国首批唯一一个自贸试验区。2015年4月,国家扩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范围。2015年4月,国家在广东、天津、福建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2017年3月,国家在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2018年4月,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2018年5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四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2018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的通知》。

2018年是国家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五周年。实施自贸区政策五年来,自贸区试点范围不断扩大,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贸区改革发展要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进行探索和试验,着力打造制度创新的高地,发挥首创性的探索作用,要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彰显改革开放试验田标杆示范带动引领作用,加快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国务院《关于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的通知》指出,加大改革授权力度、开展试点探索。进一步推动对外开放给予政策扶持。给予自贸试验区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补齐功能短板,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

2.辽宁自贸区概况

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China(liao ning)Pilot Free Trade Zone〕,简称辽宁自由贸易区或辽宁自贸区,是中国中央政府设立的第三批七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其中之一。2016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辽宁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新设立七个自贸试验区。2017年3月31日,国务院印发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确定实施范围119.89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大连片区59.96平方公里(含大连保税区1.25平方公里、大连出口加工区2.95平方公里、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6.88平方公里),沈阳片区29.97平方公里,营口片区29.96平方公里。战略定位为加快市场取向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动结构调整,努力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整体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新引擎。发展目标是:经过三至五年的改革探索,努力建成高端产业集聚、投资贸易便利、金融服务完善、监管高效便捷、法治环境规范的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引领东北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2017年4月1日,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沈阳市揭牌。

按区域布局划分,大连片区重点发展港航物流、金融商贸、先进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循环经济、航运服务等产业,推动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建设进程,形成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沈阳片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和金融、科技、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提高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城市、东北地区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水平,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营口片区重点发展商贸物流、跨境电商、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和高端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构建国际海铁联运大通道的重要枢纽。

按海关监管方式划分,自贸试验区内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重点探索以贸易便利化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开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等业务;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重点探索投资体制改革,推进制造业转型、金融创新和服务业开放。

3. 辽宁自贸区的主要任务目标

(1)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能够下放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全部下放给自贸试验区。建立权责清单制度、行政审批管理目录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前审批向注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构建事前诚信承诺、事中评估分类、事后联动奖惩的全链条信用监管体系。建立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共享机制,实现跨部门协同管理。实施“多规合一”改革。配合商务部开展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打造更加公平便利的营商环境。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探索支撑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运行机制,推动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责权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自贸试验区跨部门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推动税收服务便捷、高效、人文化。

(2)完善投资、贸易、金融领域服务体系,促进贸易转型升级,提升金融服务功能

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着力构建与负面清单管理方式相适应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积极有效引进境外资金、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提升利用外资综合质量。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境外投资管理方式。建立离岸贸易制度,发展离岸贸易。培育跨国企业设立面对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结算中心和区域性总部,建立整合物流、贸易等功能的营运中心。依托大连商品交易所,支持拓展新的交易品种,促进发展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依托中国(大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加快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配套平台建设。依托电子口岸公共平台,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货物进出口和运输工具进出境的应用功能,进一步优化口岸监管执法流程和通关流程。推进自贸试验区内各区域之间通关一体化。大力发展转口贸易,加快形成贸易便利化创新举措的标准化制度规范,覆盖到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

探索建立与自贸试验区相适应的本外币账户管理体系,促进跨境贸易、投融资结算便利化。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简化经常项目外汇收支手续。支持商业保理业务发展,探索适合商业保理发展的外汇管理模式。支持发展总部经济。围绕新型工业化方向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逐步完善适合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新型金融支撑体系。探索建立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监管机制,建立适应金融改革创新举措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3)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完善国有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机制,实施分类监管和改革,探索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探索各种所有制资本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有利于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机制,鼓励智能装备、海洋工程装备、航空制造、汽车(重点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技术船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商贸及快递等现代物流、海水利用等产业向自贸试验区集聚。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培育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构建先进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布局。加快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与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打造国际产业投资贸易合作平台。鼓励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开展系统集成、设备租赁、提供解决方案、再制造、检验检测、远程咨询等增值服务。推进专业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等集成创新载体及工程研究中心、科研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搭建科技成果推广、科技管理咨询、市场营销等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协同创新。探索适应企业国际化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服务体系和国际人才流动制度。完善创新人才集聚和培育机制,推进人才、项目、资金深度融合。推进东北一体化协同发展。增强自贸试验区口岸服务辐射功能,完善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优化内陆无水港和物流网络布局,加速实现自贸试验区与东北其他地区口岸间互通互联,推进东北地区在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物流配送、人才交流、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协同配合。

(4)加强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

推进与东北亚全方位经济合作。充分发挥辽宁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欧亚大陆桥东部重要节点的区位、交通、产业及人文等综合优势,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大连金普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自贸试验区的互动发展。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扩大和丰富东北亚区域合作内涵,全面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巩固对日、对韩合作,加速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扩大东北亚国际合作,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参与国际竞争。依托自贸试验区加快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程,推进营口港海铁联运和沈阳跨境铁路通道建设。加快沈阳内陆无水港建设步伐,支持海关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建设,构建沈阳—营口陆海联运系统。打造面向东北亚的现代物流体系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港航发展制度与运作模式。深化自贸试验区多港区联动机制,推进海陆空邮联动发展。建立航空物流枢纽中心,促进港航要素集聚,增强空港服务功能。加快东北亚区域性邮轮港口和国际客流中心建设。加强邮政和快递集散中心建设,依托日韩海运和中欧班列(辽宁)海铁联运运输邮件、快件,建设有影响力的国际邮件互换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