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副省级城市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构成东北四大发展中心,通过打造以这四大城市为发展核心的增长极,有利于带动东北区域协调发展。
1. 沈阳城市发展概况及城市发展战略
沈阳,简称“沈”,是辽宁省省会、 副省级城市、位于辽宁省中部,周边分布有抚顺、辽阳、鞍山、铁岭、本溪等城市,是沈阳经济区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是东北地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核心城市之一,东北振兴以及辐射东北亚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通往东北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是“一带一路”向东北亚、东南亚延伸的重要节点。全市下辖10区〔沈河区、和平区、铁西区、皇姑区、大东区、于洪区、苏家屯区、沈北新区(2006年成立)、浑南区、辽中区(2016年1月,辽中县撤县设区)〕、2县(康平县、法库县),代管1县级市(新民市),面积1.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29.1万人,城镇化率80.55%。
沈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沈阳长期起来是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最重要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素着“共和国长子”和“东方鲁尔”的美誉。沈阳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2017年12月,沈阳当选“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排第13位。2018年9月,荣获“2018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奖”。以沈阳为发展核心的沈阳经济区战略是辽宁省政府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沈阳经济区战略提出把沈阳打造成为东北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东北人才中心、东北亚物流中心、东北亚高品质公共服务中心,并辐射沈阳经济区内周边城市,共同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建成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城市群。
沈阳市政府提出做优做精“三高”型都市农业,推动高端精品、高效特色、高产生态农业加快发展,建设高端精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名特优新”农产品基地。协同推进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业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构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体系。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综合集成应用,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促进智能化技术向装备制造业各领域环节渗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建设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基地,推进国家在沈阳重点布局的民用航空、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和信息服务等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壮大。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创新,积极培育发展电子商务、供应链物流、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一批成长性好、未来发展潜力大的新兴业态,形成多点多业支撑的新兴产业发展格局。
2. 大连城市发展概况及城市发展战略
大连,别称滨城,是辽宁省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东北地区最南端的城市。位于辽东半岛,地处黄渤海之滨,背依中国东北腹地,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有“东北之窗”“北方明珠”“浪漫之都”之称,是中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城市和最大的港口城市。大连下辖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普新区(2014年06月,大连金普新区设立。区划范围包括大连市原金州区全部行政区域和普兰店市部分地区)、普兰店区(2015年10月,撤销原县级普兰店市,设立大连普兰店区,以原普兰店市的行政区域为普兰店区的行政区域)。2016年3月4日,大连市公布金普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设置方案,方案明确,金普新区管委会为大连市政府的派出机关,与金州区政府合署办公。撤销金州新区管委会。金普新区管委会工作部门及派出机关也是金州区政府工作部门及派出机关。金普新区管委会设置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保税区、普湾经济区、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4个正局级功能区管委会。至此,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级大连金普新区功能区之一。此外大连行政区内还包括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长兴岛开发区、花园口经济区等国家级对外开放先导区。大连工农业发展基础雄厚、旅游经济发达,先后获得“国际花园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是世界经济论坛(WEF)夏季达沃斯的常驻举办城市,拥有全球第二大大豆期货市场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连依托金普新区实施城市功能提升战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依托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产业优势,打造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龙头城市、东北亚海陆联运中心。
大连市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总抓手,围绕建设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和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基地的总目标,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先导地位,以期加速实现“四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和“两先区”的建设目标。最新发布的《大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将突破5000亿元,年均增长18%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或超过15%,新建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等各级创新平台50个,培育各领域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3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100家,打造一批国家和省重点创新企业。大连市围绕国家和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目标,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特点,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两个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领域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集中优势资源,壮大产业规模,在全国形成一定的影响和优势。积极推进市场前景广阔的生物健康、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和文化创意四大产业,并迅速形成一定的规模。其中,重点培育发展潜力巨大的集成电路、储能产业、智能装备、通用航空、大数据、基因检测与干细胞六大领域,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在全国具有先发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为实现目标,大连市围绕集成电路、储能产业、智能装备、通用航空、大数据、基因检测与干细胞六大重点发展领域,组织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支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设立发展专项基金,完善鼓励创新、引导投资和消费的支持政策。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储备、筛选、管理和推进机制,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库,征集、策划与申报国家和省级重大产业专项。在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方面,大连市将采取后补助的方式扶持一批产业创新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鼓励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承接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将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及高价值核心专利转化项目,引导和支持更多的科技项目和成果在大连市落户转化。探索和完善“装备首台套、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等创新产品产业化支持政策,建立相关产业示范应用风险补偿机制,着力打通企业研发、制造、应用链条。鼓励科技成果出资入股,探索以股权形式给予个人奖励。市政府采取购买服务、适当补贴等方式,支持建设一批公共技术研发平台、检验试验平台、技术转移机构等重大产业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大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为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技术测试、技术转化等公共服务。
3. 长春城市发展概况及城市发展战略(www.daowen.com)
长春,简称“长”,别称“春城”,是吉林省省会、副省级市。长春位于吉林省中部,居于中国东北地理中心,周边分布有吉林市、四平市、松原市、辽源市等城市,地处京哈与珲乌两条交通线交会处,是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长春是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及东北亚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国务院确定的中国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长春下辖南关区、朝阳区、宽城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九台区(2014年末,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九台市,设立长春市九台区,以原九台市的行政区域为九台区的行政区域)、长春新区(2016年2月3日批复同意设立长春新区,长春新区紧邻长春市主城区,主体位于长春东北侧,包括长春市朝阳区、宽城区、二道区和九台区部分区域,覆盖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约499平方公里)、2个县级市(德惠市、榆树市)、1个县(农安县)。此外,还包括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5个开发区。
长春有着深厚的近代城市底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业基础发展雄厚,是中国东北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诞生了新中国最早的汽车工业基地和电影制作基地,有“东方底特律”和“东方好莱坞”之称,同时还是新中国轨道客车、光电技术、应用化学、生物制品等产业发展的摇篮,著名的中国一汽、长春电影制片厂、长春客车厂、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等重要企业与科研院所坐落于此。长春有“北国春城”之美誉,绿化率居于亚洲大城市前列,是中国四大园林城市之一;十次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首批全国城市设计试点城市”。
长春依托东北亚地理中心的区位优势及国家级新区长春新区的政策优势,进一步增进产业丰厚度、提升城市发展动能,全方位打造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长春着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及医药健康、光电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大数据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从顶层设计入手,逐步建立以创新政策为核心的政策体系,推动各种创新要素升级。在把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为千亿级产业的征程中,产业集群发展正成为产业发展壮大的“突破口”。“互联网+”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催化剂”,发挥着“点石成金”的作用。长春引进华为、浪潮、科大讯飞等大数据行业的龙头企业,从起步就占据了制高点。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迅猛。在数控机床领域,金沙数控公司生产的制动毂数控立式车床、刹车盘数控车削自动线具有国内领先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机器人领域,“北方灌装”研发生产的化工灌装机器人生产线,拥有110项专利,核心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占有国内化工灌装自动化生产线90%的市场份额。2016年,长春重点智能装备制造企业达65户,全年实现产值105.4亿元,同比增长28.1%,高于同期全口径工业产值增速19.8个百分点。围绕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长春市还加快打造新兴产业园,重点推进了航天信息产业园、光电和智能装备产业园等新兴产业园区建设。为加强创新能力建设,长春市构建了“政产学研用金介”七位一体云平台、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和吉林集成创新综合体两大载体、企业技术中心和行业中试中心及公共科技服务中心三类中心、八大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大力推动科技金融中心、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和各类科技园发展。在重点发展的八个制造业领域中,建立了汽车仿真与控制、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超硬材料等3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光栅制造技术、特种工程塑料、电化学和光谱研究、有机聚合物光电材料等国家级、省部级工程中心和产业研发中心200多个,建设了30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实施科技成果对接、产学研联合创新、新产品新技术等项目1326个,在高精度工业机器人、大功率LED照明、聚醚醚酮改性复合产品技术、疫苗规模化纯化技术等一批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制造业拥有各类创新型企业1000余户,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2%。
4. 哈尔滨城市发展概况和城市发展战略
哈尔滨,简称“哈”,别称“冰城”,是黑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中国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哈尔滨都市圈核心城市,是东北地区北部交通、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辖9个市辖区(道里区、南岗区、道外区、平房区、松北区、香坊区、呼兰区、阿城区、双城区)、7个县(依兰县、方正县、宾县、巴彦县、木兰县、通河县、延寿县),代管2个县级市(尚志市、五常市)。
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也是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起点,是国家战略定位的沿边开发开放中心城市、对俄合作中心城市。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际冰雪文化名城。哈尔滨利用位于中国最北端的地理区位优势及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的政策优势,打造东北亚航空枢纽、对俄交流中心城市。
哈尔滨提出将以“中国制造2025”为统领,将项目建设作为全市工业化的根本抓手,做大工业经济整体规模;将创新驱动作为全市工业化的核心动力,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在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做大总量、提升质量上实现突破,重点推动哈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迈向更高水平。将充分发挥哈工大、哈电气集团、703研究所等科研和产业优势,组建燃气轮机、电力装备、机器人等10大产业联盟;打造航空装备、石墨烯、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等10个产业集群;重点推进依托哈尔滨汽车制造特色产业基地优势,打造以长安福特、通联客车、东安汽车发动机为龙头的汽车产业集群;以哈电集团等骨干企业为主导的电力装备产业集群;以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为核心,以哈药集团、誉衡药业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等。同时,抓住国家支持军民融合发展的重大机遇,发挥在哈11户军工企业技术优势,大力支持军民融合发展。在此过程中,哈市将以国家发展民用航空产业和我省低空开放试点为契机,支持哈飞集团、东安集团以整机生产为轴,加快发展发动机、传动系统和现代航空服务业,抢占市场先机。依托哈工大和东安集团联合发起的军民产业联盟,重点在军民融合人才培养、联合攻关、项目双转、产业配套协作等7个方面开展合作;加快东轻铝镁合金产业园、哈飞直升机等37个央企合作项目建设;主动承接央企技术外溢和产业转移,支持央企盘活闲置资产,生成新的项目,支持哈电集团与GE公司在中国成立重型燃机制造合资公司,构建燃气轮机技术研发、制造、服务等完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此外,为进一步推动全市工业化进程,哈市还将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点任务责任分解表为抓手,全面推进行动计划实施,加快构建1+10的制造业规划体系,与全市各行业规划相结合,与市,区、县(市)两级发展规划、产业谋划相一致,与重点企业发展规划相衔接,有效解决行业发展自成体系,步调不一,以及规划内容和推进落实脱节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通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龙头企业与在哈大学、科研院所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搭建技术创新协作平台,重点推动哈工大、博实自动化联合沈阳新松将国家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落户在东北地区;推广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建设经验,通过国内外科技合作,引进和打造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持续研发能力、能实施重要产业化项目的高科技领军型科研人才队伍,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