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内主要城市群的发展概况

国内主要城市群的发展概况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城市群主要城市是沈阳与大连。大连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东北地区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也是重要的旅游城市。沈阳经济区、辽宁沿海城市带、突破辽西北发展战略涵盖了辽宁省全部14个市,对促进全域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2 . 哈长城市群2016年2月23日,国务院批复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此城市群内主要城市定位为:北京市定位于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国内主要城市群的发展概况

1. 辽中南城市群

辽中南城市群是我国传统的四大城市群(其他三个传统城市群是京津唐、沪宁杭、珠三角)之一。辽中南城市群的城市主要包括沈阳、大连、鞍山抚顺辽阳、营口等。辽中南城市群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沈大交通走廊沿线,除沈阳、辽阳、鞍山、营口、大连等市外,还分布有灯塔、海城、大石桥、盖州、瓦房店、普兰店等县或县级市,城市密度较高。沈抚新区是辽宁省重点打造的发展地区,抚顺正在推进与沈阳同城化。此城市群主要城市是沈阳与大连。其定位为:沈阳是国家传统的综合性重工业基地,是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经济、交通、文化和信息中心。大连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东北地区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也是重要的旅游城市

随着辽宁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辽中南城市群基础上,形成了沈阳经济区、辽宁沿海城市带、突破辽西北发展战略。

沈阳经济区是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区域发展战略。经过最新整合沈阳经济区以沈阳为中心,涵盖抚顺、鞍山、本溪、辽阳,形成联系紧密的“区域经济共同体”,对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加速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是辽宁省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于2009年7月1日获得国务院批准。至此,辽宁沿海作为整体开发区域被纳入国家战略。包含的城市有大连、丹东、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

突破辽西北战略包括的城市为阜新、朝阳、铁岭。沈阳经济区、辽宁沿海城市带、突破辽西北发展战略涵盖了辽宁省全部14个市,对促进全域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2 . 哈长城市群

2016年2月23日,国务院批复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哈长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大庆市、齐齐哈尔市、绥化市、牡丹江市,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松原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哈长城市群是东北地区城市群的重要组成区域,处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京哈、京广通道纵轴北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中具有重要地位。

统筹城市群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分工协作、协调发展,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格局。强化哈尔滨、长春两市的核心带动作用,有效发挥其他城市的支撑作用,建设哈长发展主轴和哈(哈尔滨)大(大庆)齐(齐齐哈尔)牡(牡丹江)、长(长春)吉(吉林)图(图们江)发展带,构建“双核一轴两带”的城市群空间格局。

哈长城市群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整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到2030年,建成在东北亚区域具有核心竞争力和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

3.京津冀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以及河北省石家庄保定、唐山、廊坊、秦皇岛、张家口、承德、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共13个城市。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涉及保定市下辖的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

地理上来看,北京、天津被河北省包围,从经济发展来看,北京、天津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周边的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远低于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整个河北省腹地低等级城镇数量过多,中等城市偏少,核心城市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明显,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发展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所以国家提出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缩小河北省与京津两市的发展水平差距,依靠北京、天津发展辐射带动外围的河北省实现整体协调发展。

京津冀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京津冀城市群主要城市全方位对接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建立便捷高效的交通联系,支持中关村科技创新资源有序转移、共享聚集,推动部分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合作。与河北共同筹办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促进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提升。聚焦重点领域优化区域交通体系,推进交通互联互通疏解过境交通;建设好北京新机场,打造区域世界级机场群;深化联防联控机制,加大区域环境治理力度;加强产业协作和转移,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强与天津、河北交界地区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控,严控人口规模和城镇开发强度,防止城镇贴边连片发展。

此城市群内主要城市定位为:北京市定位于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定位于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定位于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区域空间格局为一核:北京;双城:北京、天津;三轴:京津发展轴、京保石发展轴、京唐秦发展轴;四区:中部核心功能区、东部滨海发展区、南部功能拓展区和西北部生态涵养区;多节点:包括石家庄、保定、唐山、邯郸等区域中心城市和张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岛、沧州、邢台、衡水等节点城市;两翼: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

4. 山东半岛城市群

山东半岛城市群是山东省发展的重点区域,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城市密集区之一,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产业基础雄厚,城镇体系较为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发达,济南、青岛是山东半岛区域重要城市。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30年,将山东半岛城市群全面建成发展活力足、一体化程度高、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化国家级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四大定位”为我国北方重要开放门户、京津冀和长三角重点联动区、国家蓝色经济示范区和高效生态经济区、环渤海地区重要增长极。《规划》提出构建“两圈四区、网络发展”的总体格局,两圈四区即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和烟威、东滨、济枣菏、临日四个都市区。济南都市圈重点突出省会城市优势,强化与周边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等城市同城化发展,建设成为半岛城市群向中西部拓展腹地的枢纽区域。青岛都市圈重点发展蓝色经济,协同潍坊等城市一体发展,建设陆海统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都市圈。积极培育发展烟威、东滨、济枣菏、临日四个都市区,推动区域设施共建、市场共育、服务共享、环境共保。加快提升沿海城镇发展带,优化培育济青聊、京沪、滨临、烟青、德东、鲁南等发展轴线,构筑“一带多轴”网络体系。

《规划》提出,半岛城市群是以东北亚区域性国际城市青岛为龙头,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外向型城市功能整体发展的城市密集区域,是全球城市体系和全球产品生产服务供应链的重要一环。在次区域经济合作圈内,是环黄海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制造业生产服务中心,构筑由山东半岛、韩国西南海岸地区、日本九州地区组成的跨国城市走廊,推动“鲁日韩黄海地区成长三角”形成。在全国范围内,是黄河流域的经济中心和龙头带动区域,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比肩的中国北方地区的增长极之一,与京津冀、辽中南地区共同构筑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圈的领头军。

5. 山西中部城市群

《加快太原城市群和经济圈发展研究》初稿将太原、晋中、吕梁、阳泉忻州的24个市县纳入太原城市群和经济圈中。这24个市县包括:太原市10个县(市、区);晋中市榆次区、太谷县、祁县、平遥县、介休市;吕梁市交城县、文水县、汾阳市、孝义市、岚县;忻州市静乐县。

空间结构包括:核心——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内圈层——发展成为核心城市的工业生产区、都市农业区和都市功能外延区。外圈层——作为煤焦产业的疏散地,承担经济圈“全国能源基地”的生产运输职能。预计未来太原城市群的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945亿元至975亿元,占山西省的近三分之一,人口总数超过800万。

太原城市群本身是一个突破行政区划实现跨区域的联合体,但这种打破不是在完全意义上的打破,相反,太原市作为省会城市仍需要依托原有行政区划所形成的城市系统来构筑其紧密层、支柱体。“太原经济圈”战略核心是以太原为中心,通过产业园区化、基地化增强城市整体经济实力,强化经济辐射带功能,构建南达榆次、平遥、介休、祁县,西至汾阳、文水、孝义、交城,东到阳泉、盂县,北联忻州、原平、定襄等市县区共同组成充满活力的经济圈,进而提升全省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带动全省经济增长极,发挥区域间承东启西的独特优势。

6. 中原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位于中国中东部,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间城市群规模最大、一体化程度最高、人口最密集的城市群,是中部地区承接发达国家及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地区资源输出的枢纽和核心区域,是促进中部崛起、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2016年12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该《规划》提出将中原城市群建设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中西部地区创新创业先行区、内陆地区双向开放新高地和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

中原城市群以河南省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平顶山市、新乡市、焦作市、许昌市、漯河市、济源市、鹤壁市、商丘市、周口市和山西省晋城市、安徽省亳州市为核心发展区。联动辐射河南省安阳市、濮阳市、三门峡市、南阳市、信阳市、驻马店市,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市,山西省长治市、运城市,安徽省宿州市、阜阳市、淮北市、蚌埠市,山东省聊城市、菏泽市等中原经济区其他城市。

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构建“一核四轴四区”网络化空间格局,“一核”即为打造郑州大都市区;“四轴”即依托“米”字形综合交通网络,增强沿线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联动发展,打造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现代产业和城镇密集带,具体为沿陇海发展主轴、沿京广发展主轴、济南—郑州—重庆发展轴、太原—郑州—合肥发展轴;“四区”为培育北部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东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西部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区、南部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打造城市群新的增长区域和开放空间。

7. 长三角城市群

根据2016年5月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城市群涵盖的城市包括:上海,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市,共计面积21.17万平方公里,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12.67万亿元,总人口1.5亿人,分别约占全国的2.2%、18.5%、11.0%。

长三角城市群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中国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长江经济带的引领发展区,是中国城镇化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城市群经济腹地广阔,拥有现代化江海港口群和机场群,高速公路网比较健全,公铁交通干线密度全国领先,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指明了长三角城市群要建设面向全球、辐射亚太、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建成最具经济活力的资源配置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排头兵、美丽中国建设示范区。

8. 长江中游城市群

根据2015年4月国家发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定位,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湖北省武汉市、黄石市、鄂州市、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襄阳市、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阳市、益阳市、常德市、衡阳市、娄底市,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市、鹰潭市、新余市、宜春市、萍乡市、上饶市及抚州市、吉安市的部分县(区),共计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万亿元,年末总人口1.21亿人,分别约占全国的3.3%、8.8%、8.8%。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长江中游城市群被正式定位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和“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旨在推动中国经济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武汉都市圈发展提出全面加快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建设,推进武汉与鄂州、孝感、咸宁、黄冈、黄石等同城化发展,把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基地、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中心。环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提出推动长沙与株洲、湘潭一体化发展,辐射带动衡阳、岳阳、常德、益阳、娄底等城市发展,加快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把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和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发展提出加快昌(南昌)九(九江)一体化、昌(南昌)抚(抚州)一体化发展,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强与新(新余)宜(宜春)萍(萍乡)城镇密集带、信江河谷城镇群的联系,促进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联动发展,把环鄱阳湖城市群建设成为大湖流域生态人居环境建设示范区和低碳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

9. 海峡西岸城市群

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浙江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地域范围,包括福建省全境,以及浙江省温州市、衢州市、丽水市,广东省汕头市、梅州市、潮州市、揭阳市,江西省上饶市、鹰潭市、抚州市、赣州市,陆域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它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总的目标任务是“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基本要求是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宏观政策统一化、产业高级化、区域城镇化、社会文明化。

根据各地发展基础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划分为三大功能区,即东部沿海临港产业发展区,中部、西部集中发展区,生态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区。按照“分工明确、布局合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原则,确定了“一带、五轴、九区”的网状空间开发格局。“一带”即“加快建设沿海发展带”;“五轴”即福州—宁德—南平—鹰潭—上饶发展轴、厦门—漳州—龙岩—赣州发展轴、泉州莆田—三明—抚州发展轴、温州—丽水—衢州—上饶发展轴和汕头—潮州—揭阳—梅州—龙岩—赣州发展轴;“九区”即厦门湾发展区、闽江口发展区、湄洲湾发展区、泉州湾发展区、环三都澳发展区、温州沿海发展区、粤东沿海发展区、闽粤赣互动发展区、闽浙赣互动发展区。

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要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进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保障能力,服务两岸直接“三通”;三是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和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四是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以城带乡、统筹发展,加快形成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五是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区域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形成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地区优势充分发挥的协调发展新格局;六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七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努力建设人居环境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地区;八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开放型经济的新跨越。(www.daowen.com)

10. 珠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惠州、中山、江门肇庆9个城市,新规划扩容汕尾、清远、云浮、河源、韶关5个城市,共14个城市所形成的珠三角城市群,大珠江三角洲地区另外加上香港、澳门。

2009年完成的《大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把“湾区发展计划”列为空间总体布局协调计划的一环,并提出四项跟进工作,即跨界交通合作、跨界地区合作、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和协调机制建设。2017年3月5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不含龙门)、中山、珠海、江门、肇庆(市区和四会)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是继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之后,世界第四大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之一,它以广东70%的人口,创造着全省85%的GDP。是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辐射带动华南、华中和西南地区发展的龙头,是我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另外两个是长三角、京津冀),有“南海明珠”之称,发展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基础与载体,它对促进港澳与内陆联系,加快珠三角对广东省的辐射带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11. 北部湾城市群

2017年1月20日,《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同意,规划覆盖范围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玉林市、崇左市,广东省湛江市、茂名市、阳江市和海南省海口市、儋州市、东方市、澄迈县、临高县、昌江县。城市群规划陆域面积11.6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4234公里,还包括相应海域。2015年末常住人口414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6295亿元,分别占全国的3.01%和2.25%。根据规划,北部湾城市群的总体定位是:发挥地缘优势,挖掘区域特质,建设面向东盟、服务“三南”(西南、中南、华南)、宜居宜业的蓝色海湾城市群。

《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指出,北部湾城市群将强化南宁核心辐射带动,打造“一湾双轴、一核两极”的城市群框架:“一湾双轴”即以北海、湛江、海口等城市为支撑的环北部湾沿海地区,以北钦防和湛茂阳城镇为发展轴;“一核两极”则是以南宁为核心城市,以海口和湛江为中心的两个增长极。优化提升城市规模结构,做大做强南宁、海口、湛江等中心城市,做强做优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茂名、阳江、儋州等重要节点城市,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北部湾城市群背靠祖国大西南、毗邻粤港澳、面向东南亚,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中沿海纵轴最南端,是我国沿海沿边开放的交汇地区,在我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大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培育发展北部湾城市群,发挥其东承西联、沿海沿边的独特区位优势,有利于深化中国—东盟战略合作、促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互动,有利于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有利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安全。

12. 滇中城市群

滇中城市群由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和楚雄彝族自治州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的蒙自市、个旧市、建水县、开远市、弥勒市、泸西县、石屏县七个县市组成,以昆明为核心,曲靖、玉溪、楚雄、蒙自为次中心,滇中城市群位于云南省的地理中心,是云南省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汇集的中心,国土面积占全省29%,人口占全省44.02%。滇中城市群是云南省交通设施密集,开发强度最高,发展基础最牢,发展水平最高,继续开发前景最好的区域,是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云南省参与国内外区域协作、竞争的主体。

滇中城市群是国家重点培育的19个城市群之一,是全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带,是我国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的重要增长极。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滇中城市群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该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为:按照城市群发展规律和滇中地区生态基底条件,以“三江、六湖”为骨架生态廊道,在现状“中心放射型”的基础上,近期差别化培育核心城市,中远期演变成为“点轴组团型”的区域均衡发展结构,远景演变为“环状点阵型”的节点网络发展结构。构建形成“一主四副,轴向对接,点阵联动”的开放协调的空间新格局。预计至2049年,滇中城市群形成以昆明都市区为主核,曲靖城镇组团、玉溪城镇组团、楚雄城镇组团、蒙自城镇组团为次核,对接国家和云南省发展轴线,打造“中国—南亚”发展轴和“中国—东南亚”发展轴,强化群内各级城镇点阵联动发展,促进综合交通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一体化进程。

13 .黔中城市群

黔中城市群位于贵州省中部地区,范围包括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毕节市、黔东南州、黔南州6个市(州)及贵安新区的33个县(市、区),区域总面积5.38万平方公里。

《黔中城市群发展规划》获贵州省省政府批准,并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意后于2017年3月8日正式印发实施。

黔中经济区具备较好的交通和经济基础。黔中经济区处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沿长江通道横轴和包昆通道纵轴交汇地带,国家规划的多条高速铁路穿区而过,加之高速公路的建设,整个区域将逐步形成较完善的交通路网。此外,经济区内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工业企业基础较好,在全省生产力布局中居重要战略地位。

规划提出努力提高贵阳的首位度,积极推动贵阳、安顺一体化发展,通过贵安新区的开发把两城联结起来,形成一条人口过千万的城市带,其中贵阳主城到2030年人口可达到700万~800万。发挥黔中城市群在要素配置、产业集聚、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使黔中城市群成为贵州省对外参与国内外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内带动全省区域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核心区域。

14. 成渝城市群

2016年4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批复同意《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成渝城市群位于四川盆地,具体范围包括重庆市和四川省,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2016年常住人口9000万,地区生产总值4.76万亿元。成渝城市群具体范围包括:重庆市的渝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渝北区、巴南区、大渡口区、北碚区、万州区、黔江区、涪陵区、綦江区、大足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潼南区、铜梁区、荣昌区、璧山区、梁平区、丰都县、垫江县、忠县,共27个区(县)以及开州区、云阳县的部分地区。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除北川县、平武县)、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除万源市)、雅安(除天全县、宝兴县)、资阳,共15个市。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求: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优化提升核心地区,培育发展潜力地区,促进要素聚集,形成集约高效、疏密有致的空间开发格局,建设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国家级城市群。提出构建“一轴两带、双核三区”的空间格局。打造成渝发展主轴。依托成渝北线、中线和南线综合运输通道,积极推进重庆两江新区和四川天府新区建设,加快推动核心城市功能沿轴带疏解,辐射带动资阳、遂宁、内江、永川、大足、荣昌、潼南、铜梁、璧山等沿线城市加快发展,打造支撑成渝城市群发展的“脊梁”。培育沿江城市带。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及沿江高速公路、铁路,充分发挥重庆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泸州、宜宾、江津、长寿、涪陵、丰都、忠县、万州等节点城市发展,培育形成沿江生态型城市带。优化成德绵乐城市带。提升成都与重庆的核心城市功能。培育川南、南遂广、达万城镇密集区。

15. 关中平原城市群

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陕西省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5个市、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及商洛市的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柞水县,山西省运城市(除平陆县、垣曲县)、临汾市尧都区、侯马市、襄汾县、霍州市、曲沃县、翼城县、洪洞县、浮山县,甘肃省天水市及平凉市的崆峒区、华亭县、泾川县、崇信县、灵台县和庆阳市区,国土面积10.71万平方公里,2016年末常住人口3863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59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12%、2.79%和2.14%。

提出构建“一圈一轴三带”的空间格局。强化西安服务辐射功能,加快培育发展轴带和增长极点,构建“一圈一轴三带”的总体格局,提高空间发展凝聚力。“一圈”指由西安、咸阳主城区及西咸新区为主组成的大西安都市圈;“一轴”即沿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的主轴线;“三带”即包茂发展带、京昆发展带、福银发展带。

16.宁夏沿黄城市群

宁夏沿黄城市群最早在2009年4月9日宁夏政府隆重召开沿黄河城市(群)建设启动大会中提出。

宁夏沿黄城市群主要包括宁夏沿黄河分布的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平罗、青铜峡、灵武、贺兰、永宁、中宁10个城市。以43%的国土面积,集中了宁夏全区57%的人口、80%的城镇、90%的城镇人口,创造了宁夏90%以上的GDP和财政收入,已初具城市带雏形。

17. 兰西城市群

2018年2月,国家公布了《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兰西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甘肃省兰州市,白银市白银区、平川区、靖远县、景泰县,定西市安定区、陇西县、渭源县、临洮县,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东乡族自治县、永靖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青海省西宁市,海东市,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贵德县、贵南县,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尖扎县。总面积9.75万平方公里,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4874亿元,常住人口1193万人。

《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带线、由线到面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构建“一带双圈多节点”空间格局。“一带”,指兰西城镇发展带。依托综合性交通通道,以兰州、西宁、海东、定西等为重点,统筹城镇建设、资源开发和交通线网布局,加强沿线城市产业分工协作,向东加强与关中平原和东中部地区的联系,向西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打造城市群发展和开放合作的主骨架。“双圈”指兰州—白银都市圈和西宁—海东都市圈。兰州—白银都市圈。以兰州、白银为主体,辐射周边城镇。提升兰州区域中心城市功能,提高兰州新区建设发展水平,加快建设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推进白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西宁—海东都市圈,以西宁、海东为主体,辐射周边城镇。加快壮大西宁综合实力,完善海东、多巴城市功能,强化县域经济发展。“多节点”指定西、临夏、海北、海南、黄南等市区(州府)和实力较强的县城。推进沿黄快速通道建设,打通节点城市与中心城市、节点城市之间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

兰州、西宁分别是甘肃、青海省省会,兰州—西宁城市群的发展能够辐射带动甘肃、青海及邻近的宁夏、新疆、西藏等省区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促进西部大开发,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对西北地区一体化发展进程具有促进作用。

18. 呼包鄂榆城市群

2018年2月,国家公布了《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呼包鄂榆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和陕西省榆林市,共计面积17.5万平方公里,2016年常住人口1138.4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4230.2亿元,分别约占全国的1.8%、0.8%和1.9%。呼包鄂榆城市群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包昆通道纵轴的北端,在推进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完善沿边开发开放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构建“一轴一带多区”的空间格局。“一轴”即呼包鄂榆发展轴。依托京包、包茂交通运输大通道,突出呼和浩特区域中心城市作用,强化包头、鄂尔多斯、榆林区域重要节点城市地位,增强土默特右旗、准格尔旗、托克托县、达拉特旗、伊金霍洛旗、神木市、靖边县等多点支撑能力,积极推进邻近城市联动发展。“一带”即沿黄生态文化经济带,严格保护黄河生态环境,合理布局沿岸产业,加快沿黄生态、经济、文化走廊建设,夯实城市群发展基础。“多区”即生态综合治理区,具体包括落实主体功能定位,严格保护绿色生态空间,加强沙漠沙地生态治理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区、大青山南麓生态保护区、阴山北麓生态综合治理区以及荒漠化草原修复区建设。

优化呼包鄂榆城市群城镇体系包括发挥呼和浩特区域中心城市作用,壮大包头、鄂尔多斯、榆林等重要节点城市,培育一批中小城市,发展特色县域经济,逐步将托克托县、土默特左旗、武川县、土默特右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达拉特旗、准格尔旗、神木市、靖边县、绥德县等县(市、旗)政府驻地培育成为功能相对完善、产业和人口集聚水平较高的城市。有序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19. 天山北坡城市群

天山北麓是新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天山北麓经济带在全疆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也是“八五”与“九五”期间我国国土综合开发的十九个重点片区之一,是开发大西北的重点地区。

天山北坡城市群构成的经济带位于以乌鲁木齐、石河子和克拉玛依市为轴心的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天山北坡中段,涵盖区域包括乌鲁木齐市、昌吉市、米泉市、阜康市、呼图壁县、玛纳斯县、石河子市、沙湾县、乌苏市、奎屯市、克拉玛依市等。天山北坡经济带总面积约9.54万平方公里,只占新疆的5.7%,人口458万人,占新疆的23.3%。这一地带是新疆现代工业、农业、交通信息、教育科技等最为发达的核心区域,集中了全疆83%的重工业和62%的轻工业,历年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疆40%以上,城镇、交通、能源等基础条件好,对全疆经济起着重要的带动、辐射和示范作用。

表4-2 国内主要城市群列表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规划文件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