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促进四大板块协同发展的措施

促进四大板块协同发展的措施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是中国中央政府在20世纪末为促进西部地区与全国实现协调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会议提出,要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力度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内生发展动力和抗风险能力得到加强。

促进四大板块协同发展的措施

(一)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是中国中央政府在20世纪末为促进西部地区与全国实现协调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1999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敲定对西部进行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会议提出,要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要从大局、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意义,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00年1月,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成立。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于2000年3月正式开始运作。西部地区特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贵州、重庆、西藏、广西、内蒙古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从2000年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经过“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时期,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西部大开发规划提出的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目标基本实现。“十二五”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实力稳步提升,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和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超过10%。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达到20.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8.7%。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全面增强,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初步构建,铁路、公路新增里程分别达到1.2万公里和21.5万公里。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力度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内生发展动力和抗风险能力得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等实施,重点经济区、国家级新区、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引领效应逐步显现,一批新的增长极、增长带正在形成。

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现有发展基础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引领,以重要交通走廊和中心城市为依托,着力培育若干带动区域协调协同发展的增长极,构建以陆桥通道西段、京藏通道西段、长江—川藏通道西段、沪昆通道西段、珠江—西江通道西段为五条横轴,以包昆通道、呼(呼和浩特)南(南宁)通道为两条纵轴,以沿边重点地区为一环的“五横两纵一环”西部开发总体空间格局。加快以成渝、关中天水、北部湾、珠江—西江、天山北坡等重点经济区为支撑的核心增长区域建设,推进兰州西宁、呼包银榆、黔中、滇中、川南、藏中南、酒泉—嘉峪关等次级增长区域发展,在有条件的地区培育若干新增长极。把沿边重点地区培育成为边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继续加强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五横四纵四出境”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快建设适度超前、结构优化、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强化设施管护,提升基础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水平,塑造西部地区产业核心竞争力,构建资源优势突出、创新能力较强、产业链条齐备、生态承载合理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增强产业发展的要素支撑。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构建多层次、宽领域、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引导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实际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新型制造业体系,加快西部地区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促进产业互动协作,推动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行动,实施西部地区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在西部有条件的老工业基地设立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示范园区。培育符合西部地区实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主导产业。

结合推进“一带一路”等建设的实施,发展壮大成渝、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引导北部湾、呼包鄂榆、黔中、滇中、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城市群有序发展,打造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完善城市群基础设施网络,发挥综合性交通枢纽作用,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增强产业支撑能力,优化城镇布局和人口分布。完善和提升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优化市辖区规模结构,提高生产要素集聚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对周边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城市间互动合作,以基础设施一体化和产业错位发展为突破口,促进相邻重点城市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和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宜居水平。以县城为重点发展小城镇,加快人口有序集聚,带动周边农村发展,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和综合承载能力。

(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有鉴于此,国家提出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了实施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方针任务和政策措施。随着振兴战略实施,东北地区加快了发展步伐。目前,《若干意见》确定的社会保障试点、增值税转型、豁免企业历史欠税、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厂办大集体改革等各项政策已付诸实施。东北三省广大干部群众着力转变思想观念,加大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开放步伐,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实施振兴东北战略任重道远,需要不断创新思维和行动。巩固和提升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食生产基地、重要林业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机械工业和医药工业基地地位和功能是振兴东北地区的关键基础。

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改革开放以来被拉开的发展差距逐年缩小,赶上了全国平均增速。东北地区率先实行了免除农业税等惠农政策,粮食生产连创历史新高,作为全国商品粮和肉食供应基地的地位日益突出。以国有企业改组改制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进展,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已扭亏为盈,摆脱了困境,利润大幅度增长,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企业技术进步成效显著,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等“民心工程”进展顺利,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稳步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就业形势明显好转,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中共中央谋划全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继实施沿海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后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

自2003年国家实施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全面振兴中向区域协调发展方向发展。201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对东北地区振兴做出了新一轮的战略部署。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促进我国与东北亚国家资源互补合作,挖掘对外开放合作的潜力,形成具有发展活力的新的增长区域,必将极大提高这一区域的整体经济实力,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进一步推动东中西联动发展,在全国形成协调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号)。《若干意见》实施以来,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以下简称“三基地、一枢纽”)地位日益巩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改革创新步伐加快,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发展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www.daowen.com)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总面积102.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10.7%;2015年底人口3.6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6.5%。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交通网络发达、生产要素密集、人力资源丰富、产业门类齐全等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在我国新经济发展和新一轮全方位开发开放中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促进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形成东中西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优化国民经济结构、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是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

依托综合运输通道,着力完善城镇体系和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形成多轴多极多点的网络化空间开发格局。培育经济发展轴带。优化提升沿长江、沿京广、沿陇海、沿京九(向莆)经济带,积极培育沿沪昆、沿大湛、沿石太—太中银等新兴经济轴带,引导人口经济要素向轴带地区集聚,打造支撑中部地区全面崛起的主骨架。发展壮大经济增长极。壮大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形成南北呼应、共同支撑中部崛起的核心增长地带。促进皖江城市带、太原城市圈加快发展,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整体发展。形成一批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发展优势产业,延伸面向腹地的产业和服务链,带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重点支持已设立的湖南湘江新区、江西赣江新区等加快发展,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区域申报设立国家级新区。深入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安徽皖江、湖南湘南、湖北荆州、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江西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水平,积极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加快具备条件的开发区向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为新型城镇化探索路径。有序发展临空经济,支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打造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中心和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规划建设武汉、长沙合肥、南昌等临空经济区。鼓励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临港经济、临站经济,促进港口、高铁车站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

统筹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布局,加快推进城市群一体化进程。积极探索建立城市群管理协调模式,推动跨区域城市间产业分工、基础设施、环境治理、公共服务等协调联动,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城市群内城际铁路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既有铁路线路开行城际或市域(郊)列车,建立中心城市1小时通勤圈。

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强化长沙、合肥、南昌、太原等省会城市地位,增强要素集聚、科技创新和服务功能,提升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继续做大做强洛阳、宜昌、芜湖、赣州、岳阳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和服务链,形成带动区域发展的增长节点。充分发挥中小城市的资源优势,壮大特色支柱产业,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提升发展质量,培育形成一批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大力提升纵横通道的交通运输能力,加密斜向通道,加强枢纽站场建设,建成网络化、智能化、高品质、广覆盖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重点,进一步提升京广、京九、焦柳、陇海、沿长江、浙赣—湘黔等纵横大通道运输能力,加快建设济南经郑州至重庆、重庆经长沙至厦门、太原经郑州至合肥、西安经武汉至南昌等贯穿中部地区的高速铁路;适度建设地方高速公路,推进普通国省道提质改造和瓶颈路段建设,逐步形成基本覆盖市区人口50万以上城市的高速铁路网、覆盖市区人口20万以上城市客货共线的普通铁路网和县域全覆盖的高等级公路网。加强武汉、郑州、长沙、合肥、南昌、太原等省会机场建设,增强区域枢纽功能,新增一批支线机场,加快通用机场建设,拓展航空运输网络。稳步推进长江、淮河航道整治与疏浚工程,加快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建设。加快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加快武汉新港阳逻港区进港铁路建设。支持武汉、郑州、南昌、合肥、太原等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完善枢纽综合服务功能,优化中转设施和集疏运网络,强化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化衔接,建设一批铁水联运等多式联运枢纽节点。建立健全适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

(四)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东部地区范围包括环渤海经济圈、山东半岛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海峡西岸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等。

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区域发展战略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新时期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东部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现代农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鼓励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在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列。”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东部地区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央领导同志就明确指出,我们国家这么大,各地状况千差万别,发展很不平衡,不可能按一个模式发展,也不可能同步发展、同步富裕。让一部分条件、基础比较好的地区先富起来,并以实际的成绩和成功的经验来带动未富的地区也逐步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符合我国经济的客观实际和发展规律的。所谓让一部分条件、基础较好的地区先富起来,这些地区主要就是东部地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这一政策已收到显著的成效,东部地区发展得很快,经济发展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前沿地带,创造了许多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宝贵经验,辐射带动了全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同时,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还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社会财富,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增强综合国力做出了突出贡献。值得指出的是,十六大以来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新实践中,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显现出新的态势和特点,从较多地追求眼前利益到谋划长远发展,不再过分强调拼总量、拼速度、拼规模、拼座次,而着重处理好经济与生态、资源、社会的关系。

东部地区经济基础较好,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当前东部地区的率先发展绝不是传统发展模式的延续,而必须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是体现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率先发展,努力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走在全国前面。东部地区应该抓住机遇,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率先发展和改革中带动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要加快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提高产业素质和竞争力。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着力发展精加工和高端产品。要促进加工贸易升级,积极承接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要加强耕地保护,发展现代农业。要提高资源特别是土地、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东部地区还要重视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联合发展原则,通过产业转移、技术转让和联合、联营及合作形式发展生产,加强地区之间经济与技术合作,在率先发展中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