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时代下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

新时代下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实现中国国内的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国更好融入世界经济的根本与关键。中国在各个时期,尽管实施了一定程度的优先发展政策,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直是中央关注的重点问题。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中国有能力实施更全面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中国中西部相对不发达地区与东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对于相对不发达地区而言就是产业与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布局的良好契机。

1. 区域协调发展的国际背景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也是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的重要背景和外部动力。经济全球化要求商品和生产要素的流动冲破地域和国家障碍,推进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跨国公司生产和销售全球一体化,这使得世界经济整体性不断增强,区域之间的依存度不断提高。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为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出发点是追求区域经济的共同利益,其归属点往往强化了区际之间的经济合作。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在促使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国家分工体系不断完善的同时,改善了区际之间的利益关系,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从区域竞争与资源整合的角度看,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带来的是国际资本的流动范围和机动性不断扩大,对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发展的冲击力大大提高。国家之间、区域之间、城市之间的关系转为合作竞争关系。通过在合作中竞争,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实现最佳配置。

中国作为世界上经济总量第二大的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度不断提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中国不断地融入世界,对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从而不断推动中国经济向更高阶段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进一步增强,中国提出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并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作为将近占世界1/5人口的大国,中国的发展也是对人类的贡献。世界的发展影响中国,中国的发展也影响世界,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立,中国将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而实现中国国内的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国更好融入世界经济的根本与关键

2. 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动力

(1)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要执政目标(www.daowen.com)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用不断发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与问题,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中国在各个时期,尽管实施了一定程度的优先发展政策,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直是中央关注的重点问题。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中国有能力实施更全面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也需要实现全国区域协调发展。

(2)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倒逼产业与基础设施优化布局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就是最大可能地消除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为各类资源禀赋的不同,带来了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的差异,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区域发展差距。而完全靠市场自发调节在某些程度上不能达到最优效果,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国家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就是在市场与政府共同作用下,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实践。

中国中西部相对不发达地区与东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对于相对不发达地区而言就是产业与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布局的良好契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的政策,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基础设施较为完备,随着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这给相对不发达地区实现与发达地区缩小差距创造了经济条件。一些相对不发达地区,因为交通、信息等限制,各类资源优化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各种资源、要素配置仍需优化整合,这给东部地区的企业进入相对不发达地区投资创造了较多的市场条件。国家为了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也重点支持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出台多种鼓励支持政策,包括专项资金补助、对口支援等。市场机制的引领加之国家政策配合,将为欠发达地区缩小发展差距,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