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女性主义在中国:探索与现实

女性主义在中国:探索与现实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中国特色“女性学”形成女性主义从清末民初传入中国,到真正发展起来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其标志就是国内学界引进、翻译和学习了大量西方女性主义的学术研究成果,开展了其理论与研究方法本土化的工作,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学”。不足的是,国内女性主义研究者们主要将目光聚于文学领域,特别关心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其蕴含的文化意义。

女性主义在中国:探索与现实

(一)早期女性运动与组织

中国早期女性运动的主要内容有:要求女子参政权;兴办女子实业;争取女子社会权利,如放足、剪发、入学与婚姻自由等。中国近代女性的觉醒,受教育无疑是其觉醒、摆脱传统女性生活方式的第一步。1903年,中国最早女性组织“共爱会”在日本东京成立。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据统计,参加同盟会的女知识分子约有200人,有姓名可查的有105人。当时,女性运动精英创办的女子报刊共有40余种,如秋瑾在1907年创办的《中国女报》,燕斌于1907年创办的《中国新女界杂志》,陈撷芬在1902—1903年创办的《女报》等。她们还发起参政运动,争取参政权利。这一运动以“中华民国女子参政同盟会”的成立为其标志。该会提出以下9项政纲:(1)男女平权之实现;(2)女子教育之普及;(3)家庭女性地位的向上;(4)一夫一妇主义之实行;(5)自由结婚之实行与无故离婚之禁止;(6)女性职业之励行;(7)蓄妾及女性买卖之禁止;(8)女性政治地位之确立;(9)公娼制度之改良。

这个时期最著名的女性运动领袖就是秋瑾,她提出了在当时看最完备的女性解放思想,要点有:第一,要求实现男女平等;第二,要求婚姻自由;第三,反对女子缠足;第四,提倡女学和主张女性经济自主;第五,主张女性走向社会,参与国事。1912年,女子参政同盟会在南京成立,由上海女子参政同志会、女子后援会、尚武会、湖南女国民会等女性组织构成;同年,神州女界共和协济社亦宣告成立。20世纪上半段,中国的女性运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第一次女权主义浪潮影响,但是没有能上升到理论高度,主要是一些实践活动。

(二)中国特色“女性学”形成

女性主义从清末民初传入中国,到真正发展起来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其标志就是国内学界引进、翻译和学习了大量西方女性主义的学术研究成果,开展了其理论与研究方法本土化的工作,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学”。不足的是,国内女性主义研究者们主要将目光聚于文学领域,特别关心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其蕴含的文化意义。此外,鉴于中国的国情,这决定了女性问题从来都是和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希望紧密联系在一起,历史包袱特别沉重,国内当代女性主义研究者大多停留在西方女性运动的第一阶段,即尖锐地批判男权统治、解构男性话语霸权的“争取平等”等阶段。(www.daowen.com)

(三)女性形象多元关注时代

作为当代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的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在改革开放初期是缺乏关注的,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仅是女性文学研究的“副产品”。1992年,中国女新闻工作者发现,在日益崛起的广告业中,女性形象越来越多地被利用。于是,由《中国妇女报》率先发起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的讨论。讨论认为,广告中的女性有两种对立分明的定式:一是传统中的贤妻良母,被驱逐的“第二性”;另一种是超前消费、吃喝玩乐的“现代花瓶”,是被男性观赏的“性客体”。这一讨论结果提醒人们开始较多思考大众传媒与当今女性的生存状态。

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高度重视媒体在消除性别歧视和推动妇女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社会性别(Gender)理论,作为西方女性主义重要的概念,也借着此次大会在中国召开这一特定情境传入了中国。大会将“妇女与媒体”列为“战略目标和行动”的12个关切领域之一。这一国际动向引起了我国妇女研究界和新闻界的进一步关注,对这一课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此后,本土的女性主义研究者不断成长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