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期以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中心工作。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不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相继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可喜成果,农业农村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确保农业和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已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艰巨任务。二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结构不合理。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

长期以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中心工作。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不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相继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可喜成果,农业农村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与此同时,农村经济领域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引发的弊端开始显现,影响和阻碍了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确保农业和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已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艰巨任务。要通过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农村人力资源投入、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确保农业和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现状

市场经济环境中,调整产业结构是世界各国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通行做法,其基本内容就是通过调整、建立资源的投入产出机制,使各种生产要素达到最大化的投入产出效益。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就是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生产要素按照最优化原则进行再配置,最大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42]

近些年来,我国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大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传统农作物种植业所占比例持续下降,而林、渔、牧业比重相应上升;粮食作物种植呈下降趋势,经济作物种植持续上升;粮食作物产量连年攀高,人均粮食产量显著提高。

优化农业结构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农业可持续发展、资源配置合理化与有效运行的核心。我国目前从总体看,农业结构调整是初步的、低层次的和阶段性的,不能很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加上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使得农业资源一方面相对缺乏,一方面资源利用率不高、配置不合理、浪费严重。[43]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现阶段农业产业结构中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

(一)低档次、低附加值农产品比重仍然很大,优质高效农产品少

长期以来,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是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具体表现为:一是农林牧渔产业结构中,农业所占比重大,畜牧业所占比重小,林业渔业所占比重过低。无论从产出结构还是从人均消费结构看,我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比,种植业和畜牧业比例差距都相当大。发达国家中,畜牧业比例最低的法国,畜牧业也占农业产值的75%,而我国只占33%。我国种植业的过高比例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毁林造田、围湖造田、草原造田和实施“以粮为纲”的结果,与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矛盾日益突出。二是农业结构中,粮食作物所占比重大,经济作物所占比重小,饲料作物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特别是花卉、药材、棉花、种植果品等非粮食、蔬菜类种植业,品种繁多,需求潜力很大,但市场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三是林业比例较小,特别是果业的比例较小。发展林业有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生态环境、为农业整体发展和其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条件的作用,意义深远,但我国人均林地面积、人均木材蓄积量都是世界倒数。另外,黄土高原、长江上游和三北地区生态恶化严重,生态造林缺口很大。四是畜牧业结构中,猪肉所占比重大,牛羊肉等所占比重小。目前,我国猪肉产量占猪牛羊肉产量的比重是86.5%,牛羊肉产量占猪牛羊肉产量的比重是13.5%,比例失衡仍较为严重。五是渔业结构中,养殖比例过大,海洋捕捞比例过小。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渔产品生产国,但大部分(70%左右)的渔产品来自淡水养殖,海洋渔业比例较小(30%左右)。其中又以近岸养殖和近海捕捞占大多数,海洋渔业、远洋捕捞比例过低,造成我国目前渔产品多为大路货,市场趋于饱和,价格下降,而且造成近海渔业资源开发过度,日渐枯竭。另外,我国农副产品的质量、品种结构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随着人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者对农副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我国农牧渔产品质量的基本状况是:大路产品多,低档产品多,普通产品多,原料型产品多;优质产品少,高档产品少,专用产品少,深加工产品少,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矛盾日益突出。[44]

(二)与农业有关的龙头企业较少,农业产业化链条有待完善

我国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产物。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农业产业化开始起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农业产业化呈现蓬勃发展之势。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农业产业化进入创新提高阶段,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单个龙头企业带动向龙头企业集群带动转变,由松散型利益关系向紧密型联结转变,由注重单一环节向拓展产业链上下游多环节转变。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已涵盖各个行业,截至去年年底,我国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28.4万个,辐射带动全国40%的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经营组织实力不断壮大,产业链条不断完善,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提升,创新活力不断增强,龙头企业集群不断成长,为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事实已经证明:农业产业化已成为对接分散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的重要途径,成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重要依靠,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要力量。虽然取得了多方面成绩,但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仍然面临种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龙头企业整体实力还不强。我国大部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经营方式比较粗放,产业集中度不高,规模化程度低;龙头企业总量不足,带动辐射能力不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企业整体竞争力较弱。二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结构不合理。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加工企业偏多,流通企业偏少;初级加工企业多,精深加工企业少。三是利益联结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间还是以合同为主要联结形式,而有的订单合同内容过于简单,难以有效实施。四是龙头企业融资难问题凸显。农业部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贷资金需求与银行提供资金数量相差30%~40%。五是企业家社会责任整体水平较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诚信经营、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方面的社会责任有待提高。[45]

(三)农业劳动人口偏低的素质制约结构调整

农民素质是指农民这一社会群体的群体素质,主要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由于我国经历了长达两三千年的封建社会,加上政策性因素,致使我国农民的素质普遍偏低,严重影响着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一是农民受教育程度低,科学文化素质低,而且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更大,这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极不适应的。二是农民科技素质不高。农民科技素质是指农民所具备的科技知识水平以及在实践中运用科技的能力。目前,我国农民生产技能素质已在由掌握传统生产技能向掌握现代科学技能转变。但由于中小学教育中涉及农业技术知识的内容很少,农业职业教育的普及率低,加上农业科技人员待遇低,工作与生活条件差等原因,使我国农民科技素质普遍偏低,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很不适应。三是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存在诸多问题。思想道德素质是农民素质的重要方面。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仍有许多不适应现代化要求的东西。比如小富即安思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容易满足;多子多福思想,重男轻女思想导致农村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封建迷信思想仍存在于许多农民头脑中等等。农民的短视行为限制了农民在更深更广的领域和范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四是农民的身体素质状况不佳。身体素质主要指健康状况、体质强弱、寿命长短、营养状况、抗病力等。由于营养、卫生、医疗、保健等方面原因,我国农民身体素质总体水平偏低。在一些贫困地区,许多农民温饱问题尚未解决,还存在着营养不良、饮水困难、住房条件及卫生、医疗设施匮乏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农民身体素质的提高。[46]

(四)农业生产环境持续恶化,自然灾害频发

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唯有农业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它不仅以一定的生态环境作为生产环境,而且还以一定的生态系统作为其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农业生态如果遭到破坏,环境如果遭到污染,将严重影响到我们这一代人甚至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有了快速发展,但随着经济发展,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建设成果往往被在经济发展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所抵消,甚至建设滞后于破坏。在新世纪,农业生态环境还相当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水土流失加剧。自有农业生产活动以来,水土流失一直是威胁农业持续发展的大问题。中国又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积、侵蚀强度、危害程度在局部地区仍呈加剧趋势。二是荒漠化面积扩大。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近几十年来呈不断扩大之势,近l/3的国土面积受到风沙威胁,每年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40亿元。近年来我国很多地方出现恶劣的沙尘暴气象就是很好的证明。三是环境污染蔓延。全国受工业“三废”污染,乡镇企业污染和受农药严重污染的耕地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6%,由此引起的粮食减产每年在100亿公斤以上。我国又是使用化肥较多的国家,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养分失调与衰竭、土壤有机质缺乏、土地资源退化、土壤和大气污染等。四是生物物种减少。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珍稀植物失去了再生的基本条件,珍稀动物失去了繁殖的基本条件,严重影响到生态平衡。此外,还有湖泊水面积缩小、海洋生态变坏等环境问题,不仅阻碍了农业发展和农村进步,而且会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47]

(五)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弱(www.daowen.com)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上,政府的宏观调控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主要表现为观念滞后、方式单一、手段不灵。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相当程度上还依赖于政府计划的单向调整;各级地方政府往往只顾地方利益,热衷于直接介入某一产业和产品,而面对如何通过产业政策、区域规划、科技示范、技术人才引进中的沟通,以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等多种方式来引导结构调整重视不够或效果不明显;在具体手段上缺乏灵活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缓慢,金融服务、贷款结构落后于实际需求。[48]

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世界发达国家发展经验表明,一国现代化的实现,必须要有一个现代的高效农业产业结构与之相适应,现代化的农业产业结构是一国整体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进程中后期阶段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已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艰巨任务。具体而言,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值得关注:

(一)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推进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在继续发挥政府为农业生产服务职能的基础上,由过去的政府主导为主逐渐向以市场需求导向为主转变。因此,一是各级政府要强化服务意识,将职能转变到为农民和农业生产提供信息、中介等服务方面。二是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围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建立现代农业,依靠现有的资源、要素条件,引导农民积极适应市场竞争,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生产项目,延伸农业产业化链条,实现农产品增值。同时,要在资金投入、要素流通、税务优惠等方面给予支持。三是以产权保护为核心,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农村市场秩序,引导农业生产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农业生产领域各要素资源效用。

(二)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是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重要机遇期,对今后我国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作出的明确部署。

国外经验表明,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农业面临着容易被忽视或削弱的风险,必须加倍重视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和协调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重要机遇期,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随着城乡联动改革的深化,制约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也将逐步破除,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我国农产品消费需求也进入到新的增长阶段,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环境。尤其是十八大报告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强调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作用是重要的现实选择和可靠力量。我国要抓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机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使之在服务农业发展、服务农村繁荣、服务农民增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值得关注:一是必须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在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基础上,加快推进家庭承包经营向提高集约化水平方向转变、统一经营向提高组织化程度方向转变。要培育新的经营主体。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加强农业生产技能培训和农民职业教育,加快培育新型农民;鼓励种田能手和专业大户发展家庭农场;鼓励和引导农民工、工商企业、大中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乡土人才创办现代农业企业。要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农产品生产流通特点,支持建设、合理布局一批国家级产地市场、区域性产地市场和农村田头市场,着力构建定位布局科学、互相衔接补充、运转高效流畅的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构建覆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全程、综合配套、机制灵活、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总的方向是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重点是强化公益性监管服务机构建设。[49]二是必须重点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关键。要强化龙头企业原料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向开展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粮食生产基地、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等项目建设,切实改善生产设施条件。要推动龙头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推动企业集团化发展,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标准化管理,加强品牌建设,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和自主创新,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要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强化示范基地技术创新、质量检测、物流信息、品牌推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进行金融制度创新,加大资金投入,切实解决龙头企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三是必须完善支持保护体系。国际经验表明,现代农业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保护。在新的起点上我国农业能否实现新跨越,关键取决于政策的支持保护力度。要加大投入力度,确保财政资金、固定资产投资、科技投入等用于农业的增量、增速不断提高;积极鼓励信贷资金向农业流动,支持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发挥政府支农资金的引领作用,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入现代农业建设,努力构建多元化投入新机制。要加强组织领导。牢固树立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我国农业农村工作中一件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强化各级农业部门的农业产业化工作职能,强化协作配合,落实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要强化政策落实。积极争取和落实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确保政策效益得到充分发挥。要加强指导服务。健全农业产业化调查分析制度,加强行业发展跟踪分析;大力宣传农业产业化发展成就,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氛围。[50]

(三)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农业产业不断优化

当前,要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农业研究和技术开发方向,由注重产量逐步转变为注重提升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和绿色环保。提高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将先进的农业科研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注重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和农业生产有效结合,增强现代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在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过程中,农业资源的流动和配置是由市场来决定的,因此,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建立健全与现代农业生产相配套的一系列服务体系。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推动建立一个商品、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能合理流动的市场体系,形成统一规范的市场秩序,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积极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妥善化解农产品供需矛盾,解决好农产品流通困难的问题;加强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和市场提供信息服务,及时调节农产品供需关系。此外,还要积极鼓励、扶持农业中介组织发育,积极引导超市或企业与农民直接对接,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市场和渠道。

(五)加大农村人力资源投入

加大农村人力资源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是现阶段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基础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视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广大农村基层地区合理流动,搞好农村基础教育,实现城乡教育公平;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农业生产技能等培训,使各种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农村新生活,培养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