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孝经》中的社会阶层与孝道观念

《孝经》中的社会阶层与孝道观念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古代,不同阶级有着不同的“孝”,所谓的“五等之孝”是指《孝经》对于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的行孝事亲,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相应的规范。《孝经》将天子之孝列为五孝之首,何谓“天子之孝”呢?诸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政治领袖,地位仅次于天子,管理一方百姓,是最容易与中央政权相抗衡、篡位造反的政治力量,他们要做到的“孝”是尽自己的本分:在上不骄,高而不危。

《孝经》中的社会阶层与孝道观念

中国古代,不同阶级有着不同的“孝”,所谓的“五等之孝”是指《孝经》对于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的行孝事亲,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相应的规范。

《孝经》将天子之孝列为五孝之首,何谓“天子之孝”呢?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孝经·天子章》)

可见,天子行“博爱广敬”之道,这样其德行就会教化黎民百姓,使天下的百姓纷纷遵从效法。“天子”之“孝”,首先要祭祀自己的宗庙,孝顺自己的父母,为天下人做一个“孝子”的模范;其次要做到公平公正,对天下人不偏不倚,一视同仁;再次要教导人民尽孝,做好自己身为“天子”的责任。

诸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政治领袖,地位仅次于天子,管理一方百姓,是最容易与中央政权相抗衡、篡位造反的政治力量,他们要做到的“孝”是尽自己的本分: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孝经·诸侯章》)

可见,“在上不骄”和“制节谨度”的作风是诸侯当行的孝道,诸侯应该在政治上不去威胁天子的统治,在经济上不去挑战天子的富裕,遵从天子的领导,这样才能长守“富”“贵”。

卿大夫是天子或诸侯的辅佐官员,他们是决定政策的集团、全国行政的枢纽,地位颇高。卿大夫作为政府的中坚力量,将天子或诸侯之意下达人民,将人民之情上传,是沟通天子、诸侯和人民的主要媒介。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孝经·卿大夫章》)(www.daowen.com)

可见,卿大夫的孝道,就是必须遵从圣明君主的法则,在衣饰、语言、行为上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给人民做好遵守礼法的表率,使社会在礼法的准则下正常运作。

士是指基层官员,听命于卿大夫,在行政机构中人数最为庞大,与老百姓的关系也最为密切。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父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孝经·士章》)

可见,士人之孝,就是要做到“爱”“敬”“忠”“顺”四个大字。应该对母亲用爱心;对国君要尊敬、顺从、忠心;对父亲要爱心、尊敬、顺从兼而有之;对同事中的年长位高者要恭顺。简言之,尽忠职守,尊敬长上。

庶人是社会的最底层,庶人之孝是针对一般老百姓说的: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孝经·庶人章》)

可见,庶人之孝,只需要做到利用自然季节的变化规律,分清楚田地的高下优劣,做好田地农桑之事,在生活上勤俭节约,在行为上谨言慎行,利用自己的劳动成果养活父母,使父母在失去劳动能力后依然能够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