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商贸系统按照“商贸活市”战略和“建设三张网,创新五个一”工程的要求,努力工作,积极创新,1—9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7.97亿元,同比增长15.8%,增幅列省内第二,比全省平均高1.2个百分点,比杭州高2.4个百分点(绝对值比杭州少177亿元)。整个消费品市场运行呈现出销售平稳增长、运行质房提高、城乡差距缩小、商品档次提高、连锁经营成网的特点。
1.销售平稳增长,各季增幅稳定。月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在70亿元左右。从增幅情况看,一季度15.78%,二季度16.15%,三季度15.62%。增幅基本保持平稳。如果四季度按二季度16.15%的增幅,则全年零售额将达到880.86亿元,增长15.92%。从10月份黄金周的监测数据分析看,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880亿元的可能性较大,全年增幅将达到16%。
2.运行质量提高,支柱作用明显。1—6月份,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22.27亿元,增长16.6%,高出同期GDP的增幅3.6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0.28%。而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的GDP增加值也达到126.53亿元,占全市GDP总额的9.76%,同比提高0.12个百分点。从商业企业自身的运行情况看,1—9月份,重点监测企业的利润水平同期增长39.08%,应缴所得税增长237.96%。
3.城乡差距缩小,城市化效应初步显现。从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地区结构看,随着鄞州、慈溪、余姚等地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商贸经济增长的基础也在不断扩大。海曙、江东依托有限的空间,不断挖掘存量楼宇的潜力,加快引进品牌,实施商业结构的优化,整体保持了稳健的发展态势;鄞州、慈溪、余姚等地则利用城市化建设、流通规模和质量的提高,以及农村流通网络的连贯(余姚有余姚华联超市、慈溪有华润慈客隆超市等),今年以来保持高速增长,前三季度累计增幅分别达到18.60%、16.03%和16.57%,成为今年我市消费品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和亮点。预计这种推动力在今后若干年将主导我市消费品市场的总体走势。
4.商品档次提高,个性化消费流行。随着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居民的商品品牌意识提高。从重点监测企业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今年来以品牌经营特色显著的商场,如银泰百货、第二百货、余姚浙江华联商厦等单店的销售额增幅都超过20%。新开业的宁波东方商厦,在引进一批个性独特的品牌后,黄金周期间的销售额比去年的长发商厦提高60%,显示品牌消费潜力巨大。而从消费的类别看,汽车消费已经跃居各类消费之首,超过原来的食品类和服装类等传统的消费大类。1—9月份,全市汽车消费额为45.66亿元,食品类消费额为35.82亿元,服装鞋帽类21.13亿元,分别占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的24.63%、19.32%和11.40%。
5.连锁经营成网,居民生活便当。连锁经营取得长足发展,推动了零售额的增长。一是一批本地连锁龙头企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三江购物俱乐部今年销售额预计突破30亿元,1—9月累计增长为22.07%;北仑加贝购物俱乐部销售额前三季度也突破6亿元,同比增长37.51%;余姚华联超市增幅也达到34.76%。从连锁门店的拓展看,新增连锁门店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在“百镇连锁超市、千村放心店”工程中,截至9月底,全市乡镇连锁普及率达到95%,放心店达到89%。
(一)有利条件。
1.在全市贯彻"中提升"战略的过程中,商贸流通业面临进一步发展的大好时机。“中提升”战略的实施,恰逢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农村消费结构转型、新型消费方式和消费内容不断调整的发展时机,是顺势而为的有利时机。特别是“中提升”战略中核心组成部分的江东、鄞州等地,是消费品市场增长欲望最强大的区域,顺势引导,抓好一批核心项目的规划建设,有利于推动我市消费市场的提升完善。
2.流通环境不断改善有助于消费市场健康稳定发展。近两年来,我市的流通环境不断优化,流通企业的实力增强,经营水平提高。一是一批本土连锁龙头企业加速扩张。三江和加贝保持健康快速扩张态势,企业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和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宁波银泰百货、浙江余姚华联等百货企业也加快了扩张步伐,纷纷在市区或县(市)区开出分店。二是监测网络更加健全,对重点流通企业的经管监测以及对“菜篮子”商品的食品安全监测网络初步建立起来,提高了管理部门对市场的把握水平和监控能力。三是一批现代化的商业流通项目将建成投产。
3.居民收入增加,个人投资多元化,“赚钱效应”尚未释放。今年1-9月,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人均15264.51元,增长14.6%;而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403.27元,增长6.1%。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增长幅度低于人均收入的增长幅度,表明当前居民的消费意愿并不高,新增收入用于消费支出的比例比较低。另外,从去年年中以来,股票市场一直保持牛市,使得多数个人投资者收益颇丰,“赚钱效应”在消费中的体现并不显著。(www.daowen.com)
(二)不利因索。
1.商圈辐射范围加大,消费品市场与周边的互动加大。由于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旅游购物、驾车购物、飞行购物的数量不断增多,因此商圈辐射的范围也不断加大,宁波商业同时面临杭州、上海、香港等地的商圈辐射竞争。本地商品结构性供求矛盾依然存在,特别是国际一线品牌的数量与相关地区尚有差距,而品牌的多层次多样化,不仅关系一个区域商业水平的高低,也决定该地区商圈对内部消费的吸引力。另外,本地旅游业对周边区域的吸引力,也直接影响本地商圈对外部的吸引力。
2.市场的消费亮点不少,但全局性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从今年以来的市场情况看,推动今年消费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农村消费潜力的挖掘,广大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中品牌消费的增长,以及城镇流通规模的扩大。而主导性的消费热点并未形成。汽车消费已经成为消费品市场的大部件,但其增长势头并不稳定,住房消费目前处于行业低点,因此本地市场形成真正的消费增长热点还有较大的难度。
1.把握市场消费结构变化的新动向,找准扩大消费的切入点。加强对新型消费的引导培育,促进汽车、品牌、旅游、教育等新兴消费,推进商业与文化、体育、教育、科技、旅游的互动与融合,努力扩大消费。进一步发展新社区新农村配套商业,挖掘农村和社区消费潜力,下半年乡镇连锁超市覆盖面要达到100%,在已经覆盖的地区要进一步优化经营,巩固发展。
2.充分利用会展等大型活动的带动效应,增加外来消费。积极利用“会、展、节、赛”等载体,通过组织举办服装节、旅洽会、食博会等一系列大型展会活动,吸引外来消费,形成外来消费力。把会展带来的人流、资金流、信息流转变成现实的消费流。
3.继续重视拓展就业门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开拓市场。提高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扩大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提高低收入者的购买力,改善居民收入增长滞后消费增长的局面,使居民收入、消费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拓展农村市场,一要不断提高农村流通水平,二要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农民只有生活真正宽裕了,才会选择消费那些价值比较高的商品,这样全市的消费实力就增长一大步。
4.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推进消费信贷,促进消费。目前,个人信用消费制度还不尽完善,部分有超前消费愿望的居民的消费热情由此而受到压抑。因此,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排除我国银行和居民间的信用障碍,改善我国长期以来信贷重生产、轻消费的局面,对于改变居民传统的消费意识,促进居民消费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5∙积极挖掘热点,促进品牌升级,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在传统的吃、穿、用消费增长保持平稳的情况下,努力开发新产品,积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意义尤其重大。只有通过新产品的开发,激活新的消费热点,带动新一轮消费热潮,才能促进商业行业整体效益的好转。当前,尤其应注重把握新一轮以住、行、游消费为主导的消费潮流,积极开发与之相关的产品及配套设施,从而达到促进消费的目的。
(本文为2006年10月18日在全市消费品市场运行分析会议上的讲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