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促消费”是拉动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明确提出这些年来宁波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为“促消费”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当前宁波面临着"促消费”加快发展商贸经济的难得机遇。为此,必须确立“商贸活市”的发展战略,明确“销售翻番”的目标任务,强化“大流通、大市场、大商贸”发展战喀,采取有效措施,抓实“促消费”的各项工作。
“促消费”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处理好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当前工作的着力点是调投资、促消费、减顺差”。认真领会这一讲话的重要精神,紧密联系宁波实际,抓住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扩大需求,促进消费,对于实施“中提升”和“商贸活市”战略,建设长江三角洲南翼商贸中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扩大需求,促进消费,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
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和国内严重洪涝灾害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党中央就及时果断地作出了扩大内需等一系列重大决策。199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明确提出“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并且指出“要把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项重大措施,千方百计地开拓城乡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拓宽消费领域,鼓励和引导城乡居民增加消费支出”。从这以后的近十年时间,中央每年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都把扩大内需作为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决策摆在突出位置,并从多个角度作了阐述。一是强调了必须坚持的方针,“无论是克服当前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还是下世纪的长远发展,我们都必须实行以扩大内需为主的发展方针”。二是肯定了作用,指出“必须高度重视增加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大力开拓城乡消费市场,开辟更多的消费渠道,积极引导居民的收支预期。”三是强调了优势,“国内市场广阔,这是我国最大的优势。面对国际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和世界经济的复杂化,立足国内需求,可以使经济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增长抵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四是指出了实质,“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质上就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把发展作为主题”。五是明确了重点,“要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关键是要努力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投资消费关系,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的重点,不断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这些年来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坚持实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方针,符合我国国情,人民群众拥护,实践中行之有效。
(二)消费需求拉动对经济的稳定增长起决定性作用。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更多的是依靠投资拉动的方式来实现。靠提高投资增长率拉动经济增长,一般会在短期内产生明显作用,但若没有充足的消费做支撑,投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就会受到制约,就有可能造成经济的大起大落,带来生产能力的闲置浪费、企业库存积压等问题,投资的效益也难以得到保障。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巨大,但容易受到诸多国际因素的制约,具有不确定性。各国经济运行实践证明,消费需求具有稳定性较高的特点,相比之下,消费需求拉动,对经济的稳定增长能直接起到决定性作用。据测算,目前投资每增加1%可拉动我国GDP上涨0.22个百分点,而居民消费率每增加1%,可以拉动GDP上涨0.87个百分点。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是国内需求的主体,扩大和促进消费需求,不但是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自主性、持续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而且是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必然耍求。
(三)扩大消费和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看,投资需求不过是中间需求,只有消费才是社会再生产的重点和新的起点。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出现的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表面上看是由投资增长拉动的,实际上是汽车、住房等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推动的。住房、汽车、电子、通讯、旅游、教行、文化、体育等消费热点的持续升温,引导并带动房地产、汽车、电子、通讯、旅游等行业快速发展,形成了诸如汽车族、房地产族、机械制造族等高增长产业群。消费需求扩大和消费结构升级已经成为国内支柱产业增长的最大推动力量。按照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市场需求配置资源,可以使消费需求对经济结构调整发挥导向性作用。
(四)扩大和促进消费是关注民生,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2006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城乡、区域发展的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并强调本世纪前20年我国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是繁荣城乡市场,让人民生活过得更加殷实的重要措施,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
这些年来,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长三角南翼商贸中心这一目标,全市商贸系统以改革创新为主线,以开放搞活为动力,调整结构,开拓市场,扩大需求,提升服务,全行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从而为加快“促消费”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一是流通规模持续扩大。“十五”期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74亿元、流通业增加值1046.8亿元,分别是“九五”的1-7倍和2倍;年均增速达13.3%和14.2%,比“九五”提高1.88和0.9个百分点。200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82.5亿元,2007年有望突破1OOO亿元,连续两年增幅超过16%,实现了高位增长。2006年流通业增加值占三产比重30.7%,占GDP比重11.4%;全市各类商品市场成交额1396亿元,比2006年增长27.8%.
二是新型业态多样发展。超市、大卖场、专卖店、专业店、便利店、折扣店、购物中心等业态不断创新,连锁经营发展势头强劲。2006年末全市有商业连锁企业65家,连锁门店2616个,全年实现销售总额26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9.8%。餐饮连锁企业门店已辐射至长三角及京津地区。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形成了“中塑在线”、“中国塑料交易网”、“中国液体化工交易网”、“中国五交化网”等一批规模较大、国内知名度较高的电子商芬网站。商贸物流配送中心、“菜篮子”商品生鲜配送中心相继建成投产。
三是开放格局加快形成。先后引进了麦德龙、家乐福、沃尔玛、欧尚、乐购、国美、苏宁等一批跨国零售巨头和国内知名商贸企业。2006年,全市新建和改造商贸流通设施项目1330项,总投资达639亿元,同比增长19.8%,其中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86个,合同外资10.2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77亿美元,形成了外资商业、内资商业和本土商业相互竞争、共生共荣的新格局。
四是都市商圈粗具规模。建成了以天一广场、老外滩为标志的三江口核心商圈和城市南部万达广场商贸商务圈,慈溪中央商务区、余姚同江桥商业中心、北仑曼哈顿广场、奉化华信商业广场等区域性现代商圈亮点纷呈;培育并形成了中山路综合商业街等20条商业特色街区。2006年末,全市各类商业网点营业面积已超过500万平方米。
五是“放心工程”扎实推进。强化农残检测、肉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检查、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星级评定等,确保“菜篮子”商品质量和消费安全。加快菜市场改造和文明菜市场、文明经营户创建,菜市场的软、硬件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消费者买菜更加方便舒心。以龙头企业、规模单店、社区摊点等为重点,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放心早点示范店”工程,促进了城乡居民消费环境的优化。
六是市场调控能力增强。制订了一系列商品供应应急保障预案和措施。“宁波市重点商贸企业市场运行监测系统”投入运行。建立了市场商品供求动态监测系统,对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及重要生活必需品进行长期监测;对少数重要生活必需品、救灾物资做了实物储备,并通过资产纽带关系,与重点粮食、猪肉、蔬菜主产区省市建立了长期稳固的供应渠道,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七是体制机制全面创新。全市商贸系统经过“十五”时期攻坚克难,完成了劳动用工制度和产权制度“两项改革”,多元化商贸经济发展格局形成,商贸流通业已成为机制最灵活、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适应性最强的产业之一。
所有这些都为扩大需求,促进消费,快速发展商贸流通业,拉动全市经济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007年是换届之年。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和省、市党代会召开的强劲动力鼓舞下,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势头良好,商贸经济增长较快,1— 11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3.58亿元,同比增长17.1%,创下了近十年来的新高,增幅列全省各市首位。当前一段时期,无论是从国家宏观背景看,还是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与阶段性特征看,都面临着促进消费、加快发展商贸经济的难得机遇。
(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消费的作用,从而为扩大需求、促进消费指明了方向。
2006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投资、消费、出口,分别采取了“调、促、减”的不同的方针。这充分说明针对当前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现状,为了预防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也为了减少外贸摩擦,党中央、国务院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投资过快增长进行调控,对贸易顺差激增加以抑制,而对消费需求则始终采取鼓励、促进、扩大、支持的政策。因此认真领会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促消费,就是要坚持以增加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民消费为重点,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拓宽消费领域,改善消费环境,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的“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坚持扩大内需方针,重点扩大消费需求,特别要扩大农村消费需求,认真落实促进农民增收减负的政策措施,加强农村商贸流通和市场体系建没,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和条件。完善消费政策,积极培育旅游、文化、休闲、健身等消费热点,扩大居民消费”等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联系商贸工作实际,明确“促消费”的方向和重点,并在实践中努力加以贯彻落实,必将对拉动需求,发展经济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政府部门开拓城乡市场政策明确,措施扎实,从而为扩大需求,促进消费,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从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鼓励商贸企业等各类投资主体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和消费品连锁经营、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连锁化“农家店”等八个方面,具体提出了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要求和政策措施。商务部2007年4月7日专门下发了关于“促消费”的若干意见,要求紧紧围绕商务工作职能,充分发挥流通促进便利消费、实惠消费、安全消费、循环消费和持续消费的功能,以培育农村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通过完善流通网络、推行现代流通方式、加强公共信息服务、改善消费环境、营造良好氛围等措施,大力培育消费热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在具体部署商务工作时,把继续推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万商西进”工程、启动“双百”市场工程、开展“品牌万里行”活动等作为重中之重。通过下达任务,安排专项资金,采取直接补贴、贷款贴息,以工程带项目,以项目排资金等办法,以及每开一家乡级店补贴3000元、村级店补贴4000元,对中西部每家再多补1000元,提高配送中心贷款贴息率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措施,从工作指导和政策层面上,为扩大需求,促进消费,大力开拓农村市场,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所有这一切都有力地保障了党中央、国务院“促消费”重要指示的贯彻落实。
(三)市委、市政府思路清晰,指导有力,从而为扩大需求、促进消费创造了有利条件。
市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把宁波建设成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商贸中心。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加快发展服务业大会,把做大商贸流通业作为发展第三产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突出的位置。2006年,在全市流通工作会议上,毛光烈市长明确提出要积极实施“商贸活市”战略,并以市政府的名义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商贸流通服务业新突破的若干意见》的指导性文件,从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奋斗目标,以及有关政策措施等各个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为扩大需求、促进消费提供了保障。在2007年召开的全市商贸流通服务业工作会议上,徐明夫副市长要求全市各级商贸部门抓住当前重要发展机遇,认真实施“商贸活市”战略,着力构建现代化商贸流通体系,发挥商贸流通引导生产、引领消费、扩大就业、繁荣城市、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综合服务功能,把商贸流通业打造成我市最具活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主导产业之一,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且强调要在2006年扎实构建“规划规范网、城乡服务网、安全监管网”等三大网络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创新工程”,全面实施实力商城、购物商城、品牌商城、和谐商城等“四大商城”的建设。由于思路明确,措施有力,为进一步促进消费、加快发展商贸经济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从国际国内的更大范围和更宽视野角度看,当前也面临着促进消费、加快发展商贸经济的难得机遇。
1.国际产业转移和我国零售业全面开放,有利于增加全市的需求容量和扩大消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正深入发展,特别是我国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使中国日益成为跨国零售巨头主要的商品采购和销售市场,流通业已经成为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国际国内服务贸易、高科技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对扩大消费,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有利于商贸流通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宁波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必将充分利用这一良好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做大内外贸一体的贸易经济和为港口及制造业服务的物流会展业,促进和扩大消费。
2.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利于全市商贸流通业加快调整结构,提升层次和促进消费。“十一五”是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工业化进程看,宁波已步入向工业化社会后期加速转换的过渡阶段,“工业深度化、产业服务化、社会现代化”趋势更加明显,各类市场更趋活跃,商贸流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作用将日益突出。从中长期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GDP翻两番的目标,市场规模、市场容量也需要相应扩大,扩大需求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这些都为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促进消费提供了难得的机遇。(www.daowen.com)
3.城市规模扩大、功能提升和城乡一体化加速发展,有利于全市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按照“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的发展战略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全市农村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城乡社会二元结构将加速转型,到2010年全市城市化率达到65%。中心城区人口由120人万增加到200多万人,建成区面积由123平方公里增到200平方公里,基本形成现代化大都市格局。城市规模的扩大、产业和人口的集聚,蕴涵着对市场开拓和消费提升的内在需求。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由“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增加,这也为我市加快发展新型业态、提升商贸服务质量和效率,从而推动流通现代化加快发展、促进消费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4.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有利于我市发挥区域优势,拓展市场空间,做大消费规模。长三角作为我国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先行区,目前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必将推动我市更快更好地“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这为我市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的资源整合和分工合作,充分发挥港口和区位优势,拓展市场,做大规模,抢抓2010年上海世博会机遇,进而扩大和促进消费,实行错位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确立“商贸活市”发展战略,明确“促消费”方向。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六大提升”总体布局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建设长三角南翼商贸中心,打造国际贸易进出口基地和商品分销中心,建设商城新宁波的目标,深入实施“商贸活市”战略,强化港口优势与商贸产业互动效应,不断创新规划规范、城乡服务、市场运行安全“三张网”建设,加快发展内外贸一体的大贸易、大流通、大市场,把商贸流通业发展成为强化城市功能、繁荣城乡面貌、便利人民生活、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发展的具有强大带动力的支柱产业。
(二)明确“销售翻番”的目标任务,强化“促消费”动力。
全市商贸流通业“促消费”,力争到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批发零售贸易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分别在“十五”基础上翻一番;实现流通规模、贡献率、流通现代化、产业升级、对内对外开放和“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新突破。
——商贸流通规模取得新突破。到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流通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500亿元、500亿元,年均递增13%以上。
——商贸流通贡献率取得新突破。到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超过10%,占第三产业比重达到28%,全市商贸流通服务业就业人员达到50万人。
——流通现代化取得新突破。到2010年,全市连锁企业经营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35%;网上商品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20%以上。规模以上商贸流通企业普遍应用计算机采购,实现信息化管理。
——市场交易总盘取得新突破。到2010年,全市商品市场交易额超过2000亿元;餐饮业销售额达到18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18%。
——对内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到2010年,商贸流通服务业引进内外资50亿元人民币,引入国际顶级专业、专卖店10家,国际一线品牌30个,国内外知名品牌300个。
——“菜篮子”工程取得新突破。到2010年,建成绿色“菜篮子”商品配送中心30家,达到配送额占“菜篮子”商品销售总额的40%以上;现代化畜禽屠宰加工厂25家,标准化绿色市场50家。
(三)强化“大流通、大市场、大商贸”发展理念,廓清“促消费”思路。
根据商务部和省经贸委制定的十一五商贸流通发展规划,结合《宁波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商贸流通业落实“促消费”任务,首先要高起点、全方位地加以谋划,廓清发展思路。
1.以建设长三角南翼商贸中心为目标,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搞活大流通。积极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紧紧抓住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的历史性机遇,加快发展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流通方式,鼓励并支持商贸企业积极参与长三角城市的竞争,拓展领域,扩大规模,搞活流通。主动跟进“中提升”战略的实施,通过引进跨国连锁巨头,吸收和嫁接国际先进的商品流通模式、经营理念和营销方式,创新业态,做强主业,不断提高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增强宁波作为长三角南翼商贸中心城市的集聚和扩散功能,为促进消费提供新活力。
2.以打造华东地区重要贸易口岸、建立商品分销中心为导向,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大贸易。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和国际贸易平台的功能作用,坚持以外带内,以内促外,“招商引资”与“招商引贸”并重,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和贸工农一体化。通过积极发展商贸流通、商务会展、物流配送等为促进国际国内贸易服务的相关产业,将港口优势、产业优势、国际贸易优势、品牌之都优势、城市综合实力优势,转化成为促进商品跨地区、跨国界流动,发展大贸易的服务优势,使更多的“宁波制造”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为促进消费搭建好新平台。
3.以服务先进制造业基地、实现产业互动为重点,加快推进商品市场体系建设,开拓大市场。主动适应我市重化工业快速推进、现代产业不断融合的趋势,大力扶持依托港口和产业优势,专业特色明显,有较强辐射功能的大型液体化工、木材、煤炭、塑料、钢材、粮食、农资、水产品等生产资料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整合改造传统商品市场,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走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相结合的道路,培育多个像中国塑料交易网、中国液体化工交易网等具有行业信息发布中心和价格指数发布中心功能的区域性批发市场。加强规划引导,推动商品市场战略性转移,形成各具特色的市场群;积极发展专业物流市场,提高各类批发市场的组织化、专业化水平,为促进消费拓展新市场。
4.以营造安全绿色的消费环境,创建和谐社会为动力,加快推进“放心工程”建设,优化大服务。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主动适应城乡居民生活进入宽裕阶段、追求生活质量的新情况,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诚信经商,以法治商,积极营造绿色、健康、安全、方便的消费环境。优化改造各类网点布局,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进工程”,加快农村商业网点建设,积极发展城市社区商业。切实抓好“菜篮子”工程,精心实施系列“放心工程”,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为创建和谐社会、提高生活质量发挥商贸流通业的服务作用,为促进消费增添新内容。
5.以增长商贸经济和流通企业竞争力为手段,加快实施扶强扶优,培育大集团。大型商贸企业集团是“促消费”的主导力量,也是增长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支撑。要积极培育一批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具有地区及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鼓励有竞争优势的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做强做大,提高竞争力。按照“条件符合、分类评定,有进有出、动态管理”的原则,从商贸流通企业中评出一批居行业龙头地位,规模大、贡献多、竞争力强、发展后劲足的企业,由市政府进行表彰奖励,并给予相应的扶持,为促进消费提供新动力。
(四)切实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抓实“促消费”各项工作。
一要认真落实商务部推出的各项工程,大力开拓城乡市场促消费。商务部为扩大和促进消费采取了大量扎实的措施,认真做好这些工作,必将有力带动消费。一是要全面推进“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建设,大力拓展农村消费。农村消费增氏缓慢是城乡居民消费发展不平衡的主要矛盾,宁波在市县两级政府、商贸主管部门和商贸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全市91个乡镇创建连锁超市175家、农村放心店2858个,实现了两个100%全覆盖。2006年又新建“农家店”301家,行政村覆盖率达到30%,完成考核任务的140%。三江购物俱乐部有限公司在参与实施这一工程中,利用连锁网点,建立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通过开展配送、销售、采购、加工等多样化服务,在组织工业品下乡的同时,将农副产品收购进城,实现了城乡间的双向流通,仅象山一地每年采购的农产品就有近亿元,为促消费作出了贡献。要在所有参与这项工程建设的连锁企业中推广这一做法,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建立和完善农村流通网络,为解决农产品卖难、扩大城乡消费发挥作用。二是要大力推进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题的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大力促进城市消费。城市居民消费占全部消费的70%,要针对当前城市居民由商品性消费向服务性消费升级的阶段性发展特征,以便民、利民、为民和满足居民综合消费需求为目标,通过实施“双进”工程,形成门类齐全、服务便捷的社区商业服务网络。宁波按照“统一规划、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街道协调、社区主管”的模式,在全市11个县(市)、区精选了20个社区作为试点单位,通过精心指导,跟踪检查,规范管建,严格验收,北仑红梅社区、鄞州汪董社区、慈溪白果树社区、余姚酱园社区,被商务部命名为2006年度全国示范商业社区,宁波市被评为全国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先进集体。三是要积极实施便民、为民的“实事工程”。通过加快推进标准化菜市场建设改造,着力解决居民购买放心菜、放心肉等问题;鼓励以连锁方式发展早餐店、维修店、洗衣店、便利店、美发店等,扩大便民服务范围;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发展网上购物和消费预约业务,开设便民服务热线电话,为居民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程式消费服务。总之,由于狠抓了城乡市场的开拓,上半年市本级和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6.3%和17.6%,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市场增幅喜人。
二要全面贯彻“商贸活市”和“中提升”战略,加快商贸设施建设,集聚商气人气促消费。商城、商圈、商街、商场对拉动需求,促进消费具有重要作用。汇集了美国沃尔玛、英国百安居、台湾特力屋、香港喜百度等12家主力店的鄞州万达商业广场隆重开业,打破了宁波商业局限于三江口的百年历史,开启了宁波中心城区商业两核共荣局面,半年多来日均客流量达3万人次,累计销售额达到4.8亿元,并带动了周边商业的繁荣和发展。正在加紧建设的北仑君临国际商业中心、江北北岸财富中心、余姚四明商贸城、慈溪中央商务区、海曙和义路地块、镇海的加贝购物广场、宁海龙珠商务圈、象山美大购物中心、奉化华信商业城等一批功能区块,必将成为方便购物、繁荣城乡的商业中心。要抓住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战略的重大机遇,加快都市级商圈和县(市)、区区域商圈建设,大力培育特色街,增强核心商业街区的消费服务功能,提升商贸流通业的集聚服务能力。着力推动天一广场品牌升级,主力商场错位竞争,提升三江口核心商圈的品位;加快推进万达广场商圈扩张,加强功能配套,加快人气集聚,做强南部商圈;围绕东部新城的开发建设,把握高档商务区的功能定位,选优招大弓I强,大力发展以国际贸易为龙头的内外贸一体的商贸服务业;推进和义路地段的建设,加快改造传统商业,形成百业齐发、高端云集的领军商圈;推进老外滩、月湖、湾头的连片开发,打造商旅文相结合的都市休闲旅游型商圈;充分利用大桥经济、海洋经济、甬台温铁路建设给余慈地区和南三县带来的商机,加快在两地做大市场群,发展大物流,开发旅游商贸业,集聚商机人气,推进生产型服务业与生活型服务业的整体提升,实现商贸业在周边地区的率先崛起。
三要通过举办展会、节庆等各项大活动,实现节气带动人气促消费。人气与商机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这些年来宁波商贸经济快速发展,各地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办会展、搞节庆、打比赛,以活动带旅游、以旅游促商贸功不可没。2006年全市举办各类会议展览活动148个,比2005年增长74%,其中举办展会80个,增氏71%;展览面积80万平方米,增长33%;标准摊位1000个以上的展会18个,同比增加一倍。2007年上半年举办各类展会活动109个,其中展览62个,增长快速。消博会、家博会、食电会、塑博会、服装节、开渔节、开游节、国际女排大奖赛等大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当地零售市场兴旺和商贸经济的发展。8月3日刚刚落幕的2007宁波一海曙购物节,7天时间,50万人流,近5亿元营业额,100多家参节商家销售火爆,突破了8月份商业淡季的窘迫,其创造出的消费业绩充分说明,办节集聚人气,人气催旺商机,促进消费。为此,要按照毛市长提出的聚全市之力,把宁波打造成为国际会展之都的目标要求,加快发展现代会展业,积极构建展会消费平台。紧紧抓住黄金周、节会等时机,组织主力商场、主干店,无节造节,有节造市,营造常年不散的消费热点。加强“会、展、节、庆、赛”与旅游、商贸的联动发展,共同促进市场繁荣。继续大力办好余姚塑博会、江东家博会、象山开渔节和海鲜美食节、宁海开游节、奉化水蜜桃节、海曙购物节、江北外滩文化周等项活动,使之成为吸引国内外客商、聚集人气、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载体。
四要针对消费结构升级的现状,通过培育和引导消费热点促消费。当前我国的消费结构已经经历了从满足温饱、普及家电,到汽车、住房、通讯、教育等为主导的升级变化,城镇居民正从以吃、穿为主的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和享受型消费阶段过渡。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上半年全市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销售持续增长,零售额同比增长26.7%;个人享受型商品消费活跃,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同比增长19.2%,化妆品类同比增长22.6%,珠宝类同比增长43.6%。房地产市场升温带来了家居消费的火爆,全市家具类消费同比增长66.9%,日用品类同比增长31.9%;汽车销售增长9%,其中家用轿车同比增长了近20%;文化消费增势迅猛,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消费同比增长67.3%。针对消费热点、亮点频现的现状,要进一步合理引导住房消费,扩大和带动家具、家电、家纺、家饰等相关消费。合理引导汽车消费,培育汽车租赁和二手车经营主体。规范和发展“吃、住、行、游、购、乐”配套服务,大力拓展电子信息、、通信产品、教育培训、大众餐饮、婚庆服务、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消费。积极引导个性化、时尚化、品牌化消费需求,扩大国内品牌产品销售,培育和发展定制类消费。积极稳妥地引进国际知名品牌,适当增加国内有市场、有需求的中高档品牌产品和民族特色产品进口,缩减消费能力外流规模和速度,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鼓励在旅游胜地及城市中心商业街区增设品牌专卖店(点),展示销售品牌产品和服务。
五要运用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对传统商业的改造,不断提高流通效率,多管齐下促消费。百货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批发交易市场等传统商业,是量大面广、直接服务大众消费的主力业态,对促进消费发挥着重要作用,2007年1— 11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3.58亿元,同比增长17.1%,其中零售业达到757.16亿元,同比增长19.5%;住宿餐饮业达到102.68亿元,增长12.8%.分别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1%和10.1%。要用创新的思路,创优的要求,广泛运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对传统商业的现代化改造,使之不断提高流通效率,在开拓市场、拉动消费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百货商场、餐饮酒店、超市卖场、购物中心等业态,都要积极推进以连锁经营为主体的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更快更多地开设连锁网点,拓展市场,不断培养出像银泰百货、新世界、三江购物俱乐部、慈客隆、余姚华联、向阳渔港、彩虹坊、石浦、汉通等进入全国百强的商贸流通企业。农副产品等各类批发交易市场要加快信息化改造,实施信息化管理,提高交易效率。宁波市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全面启用IC卡交易以来,进场买卖双方的结算,全面实现了电子化、无现金交易,不但减少了纠纷,提高了效率,而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了跟踪溯源的全程监管,确保绿色无公害,满足了市区80%以上蔬菜消费需求。有条件的生产资料批发交易市场,要学习余姚中国交易塑料网和镇海液体化工交易网的做法,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充分发挥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功能作用,扩大范围,做大交易量。高档商务楼宇是集聚高端企业、集约空间资源、激活城市街区经济的有效载体,要抓住万豪国际、北岸财富、香格里拉等商务楼宇建成开业的有利时机,加大对具有世界500强背景的外资银行、金融保险、国际航运、港口物流、文化创意、服务外包、信用担保、中介咨询等各业的招商,不断提升楼宇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做强现代服务业,为促进消费提供更好的服务。
六要学习和运用国际通用做法,通过连体、打折、保护消费者利益等促消费。日本个人消费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为了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政府及商家想方设法让消费者多花钱。如:三日连休“促消费”。2001年6月,日本国会众议院通过了《节日法修改案》,决定将没有特定时间的法定节日“成人节”、“海洋节”、“敬老节”、“体育节”等节日灵活地安排在星期一,使这些节日和周六、周日连在一起。三天连休促进了旅游业和休闲娱乐业的发展,据统计,与没有三日连休的星期相比,有三日连休的星期,各类饭店的入住率高出10%到15%,餐饮业和休闲娱乐业的营业额高出10%到20%。百货商店和超市的营业额也明显增加。“进口”和“催生“各种节日“促消费”。日本除了有法定节日之外,百货商店、超市等行业还大力利用“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等一些外国节日开展促销活动,并且制造了诸如“大米节”、“牛肉节”、“啤酒节"、“金枪鱼节”等五花八门的节日,让人们多花钱消费,节日期间的销售额要比平时高出很多。巧用打折期“促消费”。法国打折期分为夏季和冬季两个阶段,政府严格规定打折幅度必须真实清晰,产品必须是库存一个月以上的积压商品,规定日期内才能打折,夏季打折时间由四周延长至六周等等。由于是全国范围的商业活动,几乎所有商店都参与,许多商品打对折,有些“狠”至两折,每天吸引了数百万人走进商店。2007年1月份开始的冬季打折期还出现了网上销售的打折商品增长迅猛,打折商品从服装、鞋类逐渐扩大到了几乎所有领域,进行夜间试点营业等新特点。据统计,打折期的营业额高出平时30%左右,全国商场冬夏两个打折期的营业额可达30亿欧元,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保护消费者利益“促消费”。欧盟通过制定一系列法规来创造公平透明的消费环境,使消费者能够在充分了解商品信息的情况下进行消费活动,在涉及健康和人身安全的食品、化学品、交通运输器材等领域,法规更加严格。同时重视统一市场在促进消费中的作用,欧盟消费者可以在欧盟范围内享受到同样保护程度的消费,而无需增加任何额外负担。正是因为注重对消费者的保护和维权,因此提高了消费信心,扩大了消费。
总之,消费是个内容极其广泛的领域,通过学习运用国际国内各种先进的理念和办法,努力发掘潜在消费,不断满足即期消费,积极引导预期消费,就一定能把促进消费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为拉动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本文系2007年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重点课题。发表于《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07年第10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