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日常实践:提升培育系统基础能力的方法

日常实践:提升培育系统基础能力的方法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时候,人们会表达这样一种看法:由于系统是以各种非线性的、难以模拟的方式运行的,系统思考就需要经过复杂的系统理论、系统动力学以及基于智能体的建模方面的培训。培养孩子身上的系统思考基本能力的机会无处不在,从教室到操场,再到汽车上、图书馆里、餐桌上、浴室里,以及食品店里,等等。②③以下是一些谈话内容与活动,可以用来帮助年轻人提升系统基础能力:·树立榜样——不仅要谈论物体,也要谈论它们之间的关系。

日常实践:提升培育系统基础能力的方法

有时候,人们会表达这样一种看法:由于系统是以各种非线性的、难以模拟的方式运行的,系统思考就需要经过复杂的系统理论、系统动力学以及基于智能体的建模方面的培训。当然,这些领域的研习会帮助人们超越对于系统的自然和直觉的认知,形成更多的专家级的专业素养。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包括我自己和10、11岁的孩子进行的研究)表明,许多学生可以在直观地“思考系统”——包括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在他们做好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准备前,并不需要任何正式培训。年龄3~4岁的小孩子,就会表现出理解系统行为的能力,这表明系统思考可能是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智能,而那些受过分类现象教育的成年人则会去“矫正”这种智能。[32]

罗伯特·W.凯茨(Robert W.Kates)和辛迪·卡兹(Cindi Katz)对3~5岁的孩子和他们对于水循环的理解进行了研究(1977年)。这些研究发现,在4岁的孩子中,存在着“某种循环意识”(比如,本地水循环和云—雨循环等),而5岁孩子组则可以描述“更复杂、范围更大的水系统”。[33]

对于生于奥地利的生物学家路德维希·冯·贝塔郎非(Ludwig von Bertalanffy)的“开放系统”观点,皮亚杰相当熟悉。他注意到了这种天然的系统智能,并且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在孩子身上……有一种自发的信念——每一个事物都是与所有其他事物联系在一起的,而且每一个事物都可以用所有其他事物来解释。”[34]

当年轻人在地牢探宝游戏中,或者是动物园大亨和模拟城市这些计算机游戏中展开自己的角色扮演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他们表现出这种天然智能。当游戏进行得正酣的时候,孩子们追踪大量的相互依赖关系、管理大量的数据,并且要预估意料之外的后果。在这样的游戏中,他们体现出了自己强大的系统思考能力。

培养孩子身上的系统思考基本能力的机会无处不在,从教室到操场,再到汽车上、图书馆里、餐桌上、浴室里,以及食品店里,等等。比如,如果有一个考虑周到的导游,各种户外活动都可以成为了解生态动态系统的相互关系的丰富的课堂活动。对于一个为一只蝴蝶的生命循环而着迷的7岁孩子,为什么不鼓励他去探索其他的“生命循环”呢?对于一个迷上了钓鱼的10岁孩子,为什么不和他一起探询:草地里的一只蚯蚓不仅会在他下次垂钓时候有用,也可以起到一台翻土机的作用,还可以是一只感到饿了的知更鸟的食物来源呢?[35]

以这样的方式,我们就可以为孩子们提供直接的、纯粹自然的体验,而他们则可以像农夫和《一根稻草的革命》一书作者福冈正信(Masanobu Fukuoka)所渴望的那样:“可以本能地理解,要与自然进程和谐相处,需要做什么、必须做什么。”②③

以下是一些谈话内容与活动,可以用来帮助年轻人提升系统基础能力:

·树立榜样——不仅要谈论物体,也要谈论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仅仅说一说“那是一只棕色的母鸡”,而是要说明这只鸡会下蛋,还会在农民的田里吃虫子。对于孩子看到的因果关系的自然倾向,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请孩子描述,他们在汽车、空气、植物以及人们之间看到的联系。

·使用系统图——揭示反复出现的问题背后的结构性模式。比如,想一想任何一段持续了一段时间的家庭中的争吵。或许,你的儿子不喜欢打扫自己的房间,你要告诉他去打扫自己的房间这件事,你也不喜欢。整整一个星期,你都在提醒他要做这件家务。你的儿子坚持不干。到了周末的时候,你终于发火了。最后,你威胁他一个星期不许看电视,你的儿子妥协了。他给你展示干净的房间的时候,你很高兴。但是,第二天,随着压力减轻,他又慢慢回到自己从前的习惯了。到了一周中旬的时候,你感到火气又上来了,这一次压力更大了。

解决这个难题的方式之一,是你和你的儿子坐在一起,每一个人都画一张简单的图,显示你们各自看到的局面。当你们把两者联系起来的时候,你和你的儿子都会发现,你们陷入了一个封闭的因果循环——一个负反馈循环过程。你的儿子只会在你施加压力之后,才去打扫房间。

看到这个模式之后,你们就会寻找办法,打破这个循环。比如,你们或许会了解到,负反馈过程是一个寻找目标的过程,而打破这种循环的方式之一,就是重新审视、重新设定目标。或许,作为一个家长,你的标准过高——你想要寻找的或许是在《家园》杂志上才可以看到的孩子的卧房,而你儿子的标准则过低。你们是否可以形成一个家长和孩子都认可的“打扫目标”?由于这还不足以克服这个根深蒂固的系统结构,你们是否能够在这个系统上增加一个链接,以保证实现“打扫房间的目标”,比如,计划每周打扫两次。[37]

·帮助孩子们建立联系:在你们将不同的事件联系到一起的时候,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个体事件转移到你看到的相互关联的模式上。比如,你的十几岁的女儿或许会说:“妈妈,学校里的有些老师认为,作业做得越多,功课就会越好。但是如果我的作业太多,我就会觉得永远也做不完,然后我就会很不开心。”

随着你们讨论的进行,要鼓励你的女儿去思考:“作业负担”不仅是一个单一的现象,还是一个更大模式的一部分。比如,你可以问一问她:“在你觉得不开心之后,还会发生什么呢?”

她或许会说:“哦,那我就会觉得实在受不了了,也就没办法集中注意力了。然后,我就会想要放弃,而那样的话,我的成绩就会更差。”你可以指出,不开心的感受对于她的能力会产生某种影响。试试头脑风暴的办法。你是不是可以去试试,改变作业与不开心的感觉之间的联系?你可以做哪些尝试呢?(www.daowen.com)

下面是一个中学生充满希望的建议:“如果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作业比较少,或者在周末没有作业,我们就不会在作业上落后了,也不会觉得自己不行了。我们在课堂上就会更专心了,也就会做得更好。”作为家长,你能跟老师或学校聊聊吗?如果这样的沟通不会产生什么效果,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你女儿的时间是不是可以和现在安排得不一样?是不是可以有一部分作业在学校里完成,或者在小组里完成——或者其中某些部分可以与你女儿的兴趣联系在一起,这样就会减少她不开心的感觉呢?[38]

·探讨随时间展开的变化。对于在数日、数月和数年之间发生的短期变化和空间上的变化,进行追踪,并且形成预期。比如,一个孩子可能会注意到,公园或者后院里的一棵倒下的树的缓慢腐朽和状态变化,或者是鸡在放养状态下的一片草地的变化。

你可以和孩子一起,画出简单的曲线图,追踪数周或者数月的变化——任何一件事物都可以,从在学校里的快乐程度到你的储蓄账户里的钱,以及池塘里河狸的数量。一旦你们有了一幅图,就可以看到某个行为的增长、衰落或者循环往复,这时候就可以问一问:哪些相互关联的关系,会造成这些现象呢?

要想让其随时间变化的展示效果更好,就要鼓励孩子们去发现一个“可以坐下来的地方”——他们可以注意观察某个户外现象,定时回去看看有什么变化。树叶颜色发生变化的一棵树、水位上升或者下降的一个水塘以及安装了气压表和温度表的一个地点,都可以作为不错的示例。鼓励他们在这个“可以坐下来的地方”,留下一个小笔记本,这样就可以追踪他们随时间观察的那些变化了。[39]

·识别系统中存在的模式。当一个孩子观察到,人们在环形交叉路口的驾车行为,和他们在刷牙的时候让水在口腔中流动的方式很类似;或者是发现学校里的两个孩子之间不断加深的冲突,与两个国家之间逐步升级的冲突很相似,要和孩子一起比较这两种模式。你们可以自己给这些模式起名字。比如,你们可以把逐步升级的冲突叫作“滚雪球”,于是,当家里孩子们之间的一场争斗即将升级时,你就可以问一问他们:“你们自己是不是正在滚雪球?”

·从不同的视角观察相同的“系统”。如果在学校里出现了“恃强凌弱”的现象,从恃强者的角度、受害者的角度、老师的角度以及旁观者的角度,都试着去谈一谈。安排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由此学生们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演绎出这个局面或者问题了。改变了其中的某些环境,可以产生出哪些新想法和新认识呢,比如:在他们讲故事的时候,他们之间站得有多近?

·探讨存量和流量的区别。某个事物的积累,比如,树木、鱼类、人群、货物、商誉、金钱等的积累,就是一种存量。存量变化的速度,就是流量。想一想洗衣房里的一堆衣服,哪些因素会影响这堆衣服的“流入”?这堆衣服堆起来的速度有多快?哪些因素会影响这堆衣服的“流出”?

对于存量和流量的混淆,可能会造成最令人费解的动态变化。比如,对于农药DDT(二氯二苯二氯乙烷)的研究表明,虽然DDT在6个月之内会从植物或建筑的表面挥发,但在鱼的身体组织中的存留时间却可以达到50年。在鱼的体内的DDT的存留量是一个存量,其流量非常缓慢。全球气候变化也可以用同样的特征来解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是一个存量),而国家债务也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债务是一个存量,而赤字则是一种流量)。

·寻找系统中的参与者所带来的影响。比如,对于交通堵塞,可以这样问:“我们自己对于促成这个局面起了什么作用呢?”还要找一找间接影响:“我们开车对于北极熊的生命有什么影响呢?”这类活动最终会将一个人的注意力从指责转向理解系统的结构。

·向前看,预先考虑到会有意外的结果出现。请孩子们逐渐接受社会学家伊丽丝·博尔丁(Elise Boulding)所说的“延伸当下”:也就是从当下的50年延伸到未来的200年以及更远的时间观念。比如:一次性尿布需要100~500年才能完成降解。要讨论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实际上,没有人确切知道这要花多少时间,因为没有人可以活那么长时间,看到这个过程发生。延伸了当下的感受,对于生命系统尤其合适,这是因为许多生命系统——无论是自然系统还是社会系统,都不会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完整的行为循环。比如,如果你只是观察一两天,是无法理解你自己的花园的季节变化的。[40]

·谈谈你看到的系统的整体性。这些系统都有其主要组成部分与过程,而这些部分的构成方式很重要。当一个孩子说“妈妈生病的时候,所有事情就乱套了”的时候,或者说“别扔掉那些蜘蛛,它们会吃苍蝇”的时候,你就看到了孩子在这方面的领悟。跟孩子谈谈,如果系统中某个因素不存在了,会发生什么。比如,如果把心脏从身体上拿走,这个部分(也就是心脏)和系统整体(身体)就都不再工作了。一个足球队,或者是一个班级,是否也是如此呢?这些部分的构成方式也很重要。可以问一个4岁的孩子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把一头牛切成两半,我们会得到两头牛吗?他们会说:“不会!”那么,为什么呢?他们直观地认识到,一头牛同时需要这两个部分才能正常工作。

·介绍非线性行为的概念。向孩子们说明,结果与行动之间并非总是程度相当的。比如,当一个孩子戏弄另一个孩子的时候,看上去是很小的一件事。但是,一而再,再而三,另外那个孩子可能就会一拳头打过来,有人就会受伤。而在另一种情况下,某一个人可能大声使劲地喊叫,却没有产生什么影响。再找一找其他的案例,其中小变化会带来相当大的影响,或者相当大的变化却根本没有产生影响。交通堵塞、天气变化的模式以及疾病的流行都是非线性现象的例子。

谚语对于思考非线性现象也有用处。请一个年轻人想一想古谚中的那头骆驼,以及把他压倒的那根稻草。这头骆驼的身上,有1000根稻草。其中的每一根稻草都对骆驼产生了一些影响。如果这个骆驼的系统表现出来的是线性行为的话,那么最后一根稻草产生的影响,就应该会和先前的999根稻草是一样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