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斯·斯顿茨和尼娜·克鲁施维茨编纂
本书对于上一版的指南做了更新,其内容代表了这个领域中的一批实践者的集体智慧。利斯·斯顿茨是“创造性学习交流”项目的主任,这个项目是这个领域研究和开发的主要资源之一。尼娜·克鲁施维茨是《第五项修炼·实践篇》项目的主编,也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管理评论》的主编。她先前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组织学习中心的研究工作中,学习掌握了系统思考的工具与技能。
从20世纪80年代起至今,系统思考与系统动力学的应用,在12年制学校的课堂上一直在持续进行。如果你是一名教师,或许对此会感兴趣,但你从哪里入手呢?你需要对这个领域的知识有多少了解,才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引入系统思考呢?你到哪里可以寻求帮助呢?对于你的学生、对于他们的反应,你应该有什么样的期望呢?
推进这件事,并不存在唯一的正确方法。进入这个领域的人们,具有各种各样的背景,有着方方面面的经验。你和你的学生运用系统思考,对现有教学内容获得了新的认识,可能就已经满意了;或许你想学会建立你们自己的计算机模型。然而,无论你从哪里开始,也不管你们在这个方向上要走多远,有些你们将遇到的情况,会在你们预料之中。有些活动我们鼓励你们去尝试,有些弯路我们希望你们避免走,而有些资源我们认为你们会觉得有价值。
课堂上为什么要有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是理解(有时候是预测)各种各样复杂、动态的系统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能力——这类系统就在我们周围,而我们自己也置身于其中。有些系统已经存在于课堂学习之中了(人口增长、土地使用、气候和农业生产、革命的起因以及交通流量的不同模式等),也就很容易成为运用系统思考及其工具的对象。(www.daowen.com)
系统地进行思考的能力,既不是全新的,也并不神秘。一位教师在学完一次入门课程之后嘟囔着说:“这不过就是常识嘛!”——这说出了许多人的内心反应。从许多方面来看,这的确是真的。系统思考让我们能够看到全局,也看到构成全局的各个微小细节,以及这些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互影响的方式,同时也会将那些人们总能看到但又往往无法解释的行为的各种模式清晰地展示出来。
系统动力学的工具——行为—时间图、因果图、因果循环、计算机模型、计算机模拟以及基本模式,都是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理解这些模式和驱动这些模式的系统动力的方法。
有这些工具强化现有课程,学生们可以学到,如何具体描述和量化造成系统成长、稳定的各种影响因素,并进而通过模拟这些影响因素,观察这个系统在不同假设条件下随时间变化的行为。经过反复研习,学生们可以学会如何识别一个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学会分析和了解一个系统的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这些关系产生的种种条件,以及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作用。不同的工具适用于不同任务,而且像任何事情一样,老师和学生都会倾向于使用某些具体工具。然而,随着我们在课堂上运用这些工具的经验越来越多,我们认识到,这些工具的共同使用,会显著增进学习和理解。
来自新加坡的一个小组访问了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塔布曼中学的一个七年级班级。班上的一个女孩在解释自己搭建的模型的一些细节时随口说道:“这些工具我时时处处都会用到,比如我在所有课程上都会用到行为—时间图,但说起来,我个人最喜欢的工具还是因果循环图。”对于站在一旁的老师来说,这个女孩的话代表了某种胜利。这种精通的状态,这种自信和拥有感,对于知识工具来说,都是极为罕见的。如果理想的话,对于在学校中获得的所有技能,学生都应该有这种感受,即便是学习代数和造句。然而,学生们这样的拥有感往往被标准教学方法夺走了。运用系统思考教育方法,教师就有机会为学生们提供一系列的工具,这些工具会给他们未来的生活带来优势——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学校外。
当数学教师黛安娜·费希尔发现了系统思考和计算机建模的时候,她感到自己找到了一生都在寻找的工具。她看到了一种学生可以理解“真实世界的事情”是如何运转的方式。她说:“大多数人会被公式搞得头痛。即便是以我具备的培训和数学教学经验,在我看到一个不熟悉的公式时也会对自己说:‘天哪,我得坐下来,仔仔细细地分析这个东西里的每个部分。’但是,图形却是展示一个故事的自然方式,就因为它的视觉特点。有些学生具备极为出众的分析能力,我们却还远远没有挖掘。如果我们给他们看STELLA(系统建模软件)这类工具,我们就会让这些学生飞起来。我们可以对以前从未影响到的学生群体产生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