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重构学习之美的联结

重构学习之美的联结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①描述3~5个“学习之美”时刻那是这样的时刻——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校外:有某种东西触及你的梦想,你因此感受到这种联系的冲击。与其他人分享你的内心观察,并且将“学习之美”时刻中所发现的特征,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来,再把这些内容转化成为你课堂中的指导原则。他们的课堂学习是充满“学习之美”的时刻吗?更糟糕的是,“学习障碍”的标签很难将存在真正的大脑损伤或者残疾的学生与仅仅是“能力不同”的学生,区分开来。

重构学习之美的联结

特丽·奥康纳

目的

培养自己对学生们情感表达的感受能力,使你作为教师拥有更强的能力,尊重他们,帮他们建立自信,并且帮助他们应对学习的种种挑战。

综述

用一系列反思性问题把你自己的“学习时刻”与你的学生们的“学习时刻”联系起来。

①描述3~5个“学习之美”时刻

那是这样的时刻——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校外:有某种东西触及你的梦想,你因此感受到这种联系的冲击。

你感受到了什么?把它们描述出来——用形容词或者比喻手法。如果你觉得自己受到尊重,或者是觉得自己有价值,描述这种感受,或者在回想中体会这种感受。

与其他人分享你的内心观察,并且将“学习之美”时刻中所发现的特征,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来,再把这些内容转化成为你课堂中的指导原则。

②描述3~5个学习的“荒诞时刻”

在这样的时刻,你会感到自己被人推进了一个困惑、孤立或者绝望的处境。与第一步类似——你感受到了什么?如果你感到被轻视、感到沮丧或者是愤怒,就在你回想的过程中,描述这种体验。

与其他人分享这些内心的感受,并且将“学习荒诞时刻”中发现的特征,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来,再把这些内容转化成为你课堂中的警告信号。

③你的学生如何与你一起探讨他们的课堂学习?(www.daowen.com)

在课堂上使用你的指导原则和警告信号的列表,观察学生有什么样的感受。他们的课堂学习是充满“学习之美”的时刻吗?有没有学习的“荒诞时刻”?他们是否充满兴趣、是否感到神奇?他们是否受到挑战,是否神情专注?他们是否反应迟钝、无所事事、焦虑不安?

反思一下,是哪些规则、关系、假设或者学习模式,帮助你创造了成功,或者制造了荒诞?

④有哪些信号显示学生失去了与学习的联系?

当你看到一些学生陷入荒诞之中已经相当长一段时间了,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行为?这些学生如何说话、如何行动?你还注意到了什么?

⑤你如何帮助他们与真正的学习重建联系?

你如何才能更多地了解他们?什么是他们的热情所在?如何调整课堂内容,才能将他们的学习习惯与那些重要的目的联系起来?

学习障碍

“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led)这个词一直以来的定义,是缺乏“学习技能”——说话、语言、阅读、拼写、写作以及数学,其来源是孩子受到某种内在因素的影响,而非家庭环境或者学校环境。被打上“学习障碍”的标签(或者类似的说法),往往还是特殊服务或者特殊辅导的先决条件。即便这类服务很有用,接受服务的那个人也往往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人从课堂上或者正常学习环境中请出去,而且这种概念将会一直保持下去——这个人有些问题,现在要做的是诊断出问题,并对其进行治疗。

在太多的情况下,“学习障碍”、“注意力缺乏症”(attention-deficit disorder)、“阅读障碍”(dyslexic)以及“非特定学习障碍”(learning disorder not otherwise specified)等标签所代表的,是为应对多元智能和多元学习风格带来的挑战而进行的“快修”——把孩子们装进工业时代学校模具的一种方式。许多孩子在学校里陷于挣扎之中,并非因为他们“有障碍”“有缺陷”或者是“缺乏”什么,而是由于教育方式与他们的学习方式相悖,是因为让他们适合学校的流程没有那么简单方便。这些标签都是学校的办法,或者是社会的办法,用来把这种相悖与学生的缺陷等同起来。真正存在缺陷的是这个系统。

更糟糕的是,“学习障碍”的标签很难将存在真正的大脑损伤或者残疾的学生与仅仅是“能力不同”的学生,区分开来。随着标签而带来的,就是对学生进行治疗,而不是改进环境的“药方”——有医学方面的,也有社会方面的,这样的药方在成本、浪费和风险方面都存在着可怕的潜力。其后果之一,是某些经济阶层和种族的学生普遍被打上这样的标签,这既不准确,也不公平。

有些教育工作者,正在变得更为老练起来:他们更有能力,也更意识到需要为各种各样的学生管理他们的学习。他们有时候会特地在他们的演讲和行动中表明,“学习障碍”的标签并非一个正式判决,而是出于组织本身需要的一种方便,这是一种方式,让一些学生有资格获得某些资助或者服务,而不必被归为智力迟钝、自闭或者受过其他损伤。但是,这类托词的盛行以及人们依旧认为这些标签是某种瑕疵(包括学生们自己)的行为,都显示出,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才会拥有承认每一个孩子的价值与学习路径的学校——无论他们的学习风格、学习倾向和背景是什么。[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