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强压下来的变革:饮鸩止渴

强压下来的变革:饮鸩止渴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系统基本模式中最常见的是“饮鸩止渴”。但是,因为变革是强压下来的,教师们并没有感到自己是变革的主导人,这些变革也就不是他们自己的变革。理解了“饮鸩止渴”的模式,校长也许就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处理课程设置改革。最后,最有效的课程改革举措,往往全然避开了此类“快修”。“饮鸩止渴”模型在课程设置改革方面的应用。针对课堂教学的不统一和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的问题,一位校长启动了一个自上而下的课程设置改革项目。

系统基本模式中最常见的是“饮鸩止渴”。简单地说,就是采用一种“快修”的方式去应对一个复杂问题,最终造成了一系列长期后果。在历史记载与文学作品中,这种情况比比皆是。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特洛伊木马的史实,以及美国独立革命和大萧条的过程。这种情况恐怕在你的学校中也有体现。

一位颇有能力也有着良好初衷的校长,启动了一项课程设置改善计划,教师们也参与其中,因为他们别无选择。但校长本人在实施风格上却事无巨细,他似乎总是在对大家说:“我们一定要前进,不管你们是不是喜欢。”从表面上看,大家的努力似乎相当成功,因为有些不错的现象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有时候还蛮快,教师们也承认,他们学到了新东西。但是,因为变革是强压下来的,教师们并没有感到自己是变革的主导人,这些变革也就不是他们自己的变革。因此,这个过程成本高昂。教师们开始以“校长”的意愿衡量教学,他们在准备教案的时候,想的是校长看到是否会喜欢,而不是学生是否需要。随着教师渐渐把自己的门关上,士气就逐步下降,沟通也渐渐失效。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类校长本身都是极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但是,他们作为管理者的强势支配的风格,反而把事情引向了优秀教育的反面。

理解了“饮鸩止渴”的模式,校长也许就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处理课程设置改革。应对这种模式的方式之一,是提高大家对于意想不到的后果的认识——向大家公开承认“快修”只是减轻问题的第一步(也可能只是为了满足州政府的要求)。而后,由教师设计课程的真正工作马上就可以开展起来了——最理想的是采用团队工作方式,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和激情。应对这种模式的另一种措施,是降低“快修”方案的强度和力度——以阶段推进的方式开展课程设置改革,大家就可以因此而逐步适应,并且将其变为自己的工作。最后,最有效的课程改革举措,往往全然避开了此类“快修”。改革行动始于对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的公开讨论。可能问题本身与教学内容并无关系,而是与教学方法有关,因此,新的课堂教学方法的培训(诸如在讲课的同时,应用系统模拟器或者团队项目)就会带来更好的效果。(www.daowen.com)

“饮鸩止渴”模型在课程设置改革方面的应用。针对课堂教学的不统一和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的问题(问题的现象),一位校长(或者是州里的管理机构)启动了一个自上而下的课程设置改革项目。在项目初期,改善效果马上就出现了——老师们按要求上课,成绩差的班级有所提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意料之外的后果:老师对创新失去了兴趣,可能仅仅是由于他们觉得时间有限。在初期爆发一段改善之后,所有班级的状况又回到了原来的质量水平。随着成就感的衰退,学生的学习成绩进一步下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