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使用因果循环图描绘关系?

如何使用因果循环图描绘关系?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课堂上,许多老师采用了因果循环图,并且形成了一种描绘因果关系的直觉感。在一个因果循环图中,由于所有变量都必须能够上升或下降,所以选择正确的语言十分关键。但是,这个年纪的学生还是能在已有的因果循环图基础上添加内容,或者进一步完善。开发因果循环图的初衷是用来做沟通工具,是用一种简单的视觉方式展现系统的基本动态关系。因果循环图是启动讨论的一种不错的方法,但是却不一定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系统。

如何使用因果循环图描绘关系?

普通口语和书面语都是线性的。我们一般说一个因素“导致了”另一因素:“A导致B”,但是,系统是循环的。因素A从来都不会导致因素B,而是A与B持续地相互影响。用“因果循环图”(causal loop diagram,CLD)可以显示这类相互影响——图中的箭头从一个因素指向另一个因素,然后又有另一个箭头反向指回来。图中间的符号表示所涉及的反馈是哪一种。对于正反馈过程,我们用的是“雪球”,或者是字母R;对于负反馈过程,我们用的是跷跷板,或者是字母B。

在课堂上,许多老师采用了因果循环图,并且形成了一种描绘因果关系的直觉感。这种图的用处是可以提供一个快速图示,表现系统中的不同元素如何相互影响。此外,因果循环图还确定了循环的反馈方式:随着一个系统中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成为果,果又变成了因。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行为—时间图描述了某个系统中“发生了什么”,而因果循环图则在描述变革“为何发生”时,特别有价值。

因果循环图可以用来描述相当精密、复杂的系统,但在开始的时候,还是从简单系统入手为好。在与年纪较小的学生探讨因果循环图的时候,你可能需要“围绕着”循环一遍遍地讲几次,他们才会理解原来的原因如何影响了结果、原来的结果又怎样影响了原因。在有两个以上变量的循环当中,从每一个变量开始,围绕着循环讲,有助于强化每一个箭头都代表了一个因果关系的理念。在一个因果循环图中,由于所有变量都必须能够上升或下降,所以选择正确的语言十分关键。要指导学生选择用名词表示变量,然后讨论每一个因素——说一个变量增长意味着什么,说它下降又意味着什么?

因果循环图最初理解起来可能非常抽象。小学的学生能够理解一个画好了的循环图,并能够做出解释;但恐怕还没有能力自己绘制出一个循环图来。有些老师发现,即便到了六年级,如果得到了某个系统的足够信息,也只有一半的学生,可以正确地画出一个反馈循环图来。但是,这个年纪的学生还是能在已有的因果循环图基础上添加内容,或者进一步完善。(www.daowen.com)

在应用这个工具的过程中,阅读理解变得十分重要。如果你们利用的是报纸、杂志,以及学生自己进行的实验等课外资料,完成一个反馈循环所需要的信息往往不大容易获得。比如,在一个有关美国革命的教学单元中,乔治亚州不伦瑞克市(Brunswick,Georgia)的学生们花了好几个星期阅读材料、相互探讨、看录像片,以及动手实践之后,才在课上画出来一个因果循环图。

一个中学生组成的小组(乔治亚州不伦瑞克市的GIST项目的一部分)研究了美国革命的过程,对各方行动和反应的不断升级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们制作了一个因果循环图,显示出殖民地居民对于英国国会通过的法案的愤怒,是怎样刺激英国通过更多限制性法案,而别无其他选择的。

最后要说的是,虽然因果循环图看起来复杂,对于某一个具体事件却仍然是过于简化的描述,因此,不应该把它当作完整的分析。开发因果循环图的初衷是用来做沟通工具,是用一种简单的视觉方式展现系统的基本动态关系。因果循环图是启动讨论的一种不错的方法,但是却不一定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系统。当系统专家希望更具体地把握变化的速度以及一个变化对另一变化的影响时,他们就会采用存量—流量图进行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