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愿景与现状的情感张力:解读差异与应对

愿景与现状的情感张力:解读差异与应对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拥有非同凡响的愿景的人们,实现了非同凡响的成就的故事数不胜数,其结果恰恰与他们原来的设想不一样。正如弗里茨所说:“关键不在于愿景是什么,而在于愿景起了什么作用。”对于学校中的许多人来说,愿景和现状之间的差异巨大,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消除。同时,愿景与现状之间的张力让人感到陌生,弗里茨将随之产生的感受称为“情感张力”:你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或者无能为力,无法实现自己最深层的热望。

愿景与现状的情感张力:解读差异与应对

学校里的大多数环境中,个人热望无法自然流露出来,必须要悉心培养。培养个人的热望——既有自己的也包括别人的,是这项修炼的中心。这项修炼中的许多有价值的概念,都是由作曲家兼教育家罗伯特·弗里茨(Robert Fritz)开发出来并加以规范化的。针对如何为个人生活确定“创造性导向”,他设计了一个由三个阶段组成的过程。

首先,你要清晰表达一个个体的愿景:是一幅十分明了的图景,表达出你希望在自己的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梦想——“这就是我想要去的地方”,描述得越丰富越好。

第二步,你要把注意力集中到看清当下的现实,包括在你的愿景中远未实现的那部分——“这就是我的当下,这就是我们作为一个组织的当下。”

“我想要去的地方”与“我的当下”之间的差距,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种张力——弗里茨称之为“结构性”张力(在《第五项修炼》系列丛书中则称为“创造性”张力)。张力的自然倾向就是寻求释放。这就像有一根橡皮筋,一头是你的愿景,另一头是你当下的现实,橡皮筋被拉开的时候,随着它回到正常状态,它也会把愿景和当下的现实拉到一起。这不是一个纯粹在意识层面发生的过程,但也并非完全是直觉过程,这个过程将意识和直觉融合到了一起。通过培养在自己心中同时保持自己的愿景和当下的现实的能力,你就把自己调整到了从现状走向愿景的状态之中。对于以往可能错失的机会,你现在有所察觉了;你与那些正向同一个方向前进的其他人,形成了伙伴关系;你了解要冷静客观地看待种种挑战,也学会如何寻找更好的方法克服挑战。

为了强化所有这些状态,自我超越的修炼列出了第三个步骤:对于创造出最希望达成的结果,做出自觉的承诺。有些人用“这就是我要采取的行动”来表达这个意思。然而,更为有效的说法是:“这就是我做出的选择。”你也许永远也不可能认识到你的愿景的所有具体细节,但是由于你保持着愿景,就会意识到某种力量。拥有非同凡响的愿景的人们,实现了非同凡响的成就的故事数不胜数,其结果恰恰与他们原来的设想不一样。正如弗里茨所说:“关键不在于愿景是什么,而在于愿景起了什么作用。”[4](www.daowen.com)

我们的经验是,当人们相信某一个特定的愿景或者结果是重要的,当他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必须改变自己的生活才能实现这个结果,同时他们又对实现这个结果做出了承诺时,他们就会真正地感受到难以遏制的驱动力。他们不仅在意识层面也在潜意识层面,接受了自己的愿景,这样就使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变化。他们对于自己和世界,更有耐心,对于周边发生的一切也更为关注。所有这一切产生了一种可持续的能量和热情,并由此产生了实际的成果,而后,这些成果又反过来使能量和热情进一步提升。其结果是,随着他们持续修炼这种思考方式,他们感到自己的功力日渐强大,自信心日渐提升,最终,创造性张力牵引着他们的人生一直向前。

对于学校中的许多人来说,愿景和现状之间的差异巨大,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消除。同时,愿景与现状之间的张力让人感到陌生(而且有时也令人不快),弗里茨将随之产生的感受称为“情感张力”:你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或者无能为力,无法实现自己最深层的热望。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会选择通过最方便、最迅速的方式减少差距,从而减轻这些情感,也就是渐渐放弃自己的目标。你没有去寻求实现自己的真正渴望,而是说服自己相信:只能退而求其次,因为永远不可能实现你想要的成果。另一种可能性是,你感到必须要等到一切变得更加糟糕时,你就会强迫自己站起来,走向自己的愿景。还有一种情况是,你决定全凭自己的意志力冲破所有障碍,无论代价有多么大。这些应对策略感觉上是对的,但它们无法以可持续的方式,让你接近自己的梦想。

“情感张力”在组织层面上也会对领导人产生影响。你没有把握住自己学校的完整愿景(“是每一个孩子都学习的地方”),而是换一种稍稍软化似乎更为实际的方式表达(“是让自我激励的孩子可以学习的地方”)。用这种方法,至少不会让你和你的同事冒失败的风险。另一种情况是,你可能决定不采取任何行动,直到情况变得令人无法忍受,因为只有一场危机才能触发变革。也许你会选择朝着“挑战目标”推进,对于这种努力要让你的同事、学生和你自己付出多大代价毫不在乎。

那么,一个人究竟应该如何才能有效地应对“情感张力”呢——不是否认其存在,而是尝试着将它认识得更加清楚,并且理解为什么它会成为现状的一部分。要做到这一点,只有当你愿意生活在持续学习的状态之中,才行得通——你永远无法达到终点,但你时刻了然。就如一句中国俗语所说:旅途收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