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学校随处可见,至少在人们的想象中是这样的。本书的写作灵感源于这个简单的核心理念:各种各样以学习为目标的机构,都可以按照知行组织的思路来设计和运营——包括2000年本书的第一版和2012年的第二版,都是如此。也就是说,让学校持续充满生机、富有创造力是可以实现的,但是,这并不能凭借法规和命令,也不能依靠规章制度或者强制排名,而是要形成知行导向(learning orientation)。这就意味着要鼓励系统中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表达他们的热望,构建他们的认知,并共同发展他们的能力。过去,人们相互之间或多或少有些不信任、存在戒备心——父母与老师之间,教育工作者与本地企业家之间,学校管理人员与工会成员之间,校园内部和外部之间,学生与成年人之间,大都如此,而在一所知行学校里,所有人都认识到,在每个人的未来与社区的未来之中,大家都有着共同的利益。
时至今日,成百上千所学校中有成千上万人,已经在知行学校的实践方面积累了三十多年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在其他一些名目下形成的,比如“教学改革”“高效学校”“教育体制更新”“系统思考的课堂教学”等,甚至在“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运动中也有所体现。知行学校的实验一直在持续地进行着,对于教育工作者、学校、学习者和社区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也由此产生,并且在不断地深化。
以往大部分的实践行动,都是以第五项修炼系列丛书中探讨的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明确的工作任务为基础的。第五项修炼系列丛书的七本书[2](包括第一版和第二版以及本书)都基于一个简明的核心理念:持续不断地实践五项“知行修炼”,改变人们共同思考和共同行动的方式,就可以创建学习型组织。包括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应对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的这五项修炼,为那些希望建设更为优秀的组织和社区的人们,提供了巨大的杠杆支撑作用。
杠杆作用[3]
相对投入不大但力量集中的小行动,如果选对支点,有时候会带来可观的、可持续的改善效果。系统思考学者把这个原则叫作“杠杆作用”(leverage)。应对和解决有困难的问题,往往是一个发现“高杠杆作用”(high leverage)的过程。杠杆作用往往来自新的思考方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些微小的并非显而易见的变化,却很容易对人类的系统(比如学校)产生不小的影响,带来很大的变化——这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没能完全了解,这个系统为什么会以这样的方式运作。(www.daowen.com)
本书第一版源自我们的一个发现:知行学校的做法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共鸣。这是因为,这种做法把两个看似矛盾的目标结合在一起:一个目标是要实现人们内心深处最深切的渴望,另一个目标则是要帮助教育机构,使其获得更优秀的长期教育成绩。其成果自然包括测验分数和其他外部衡量指标方面的显著改善,但更为重要的成果,则是人们在心智上实现了突破。
无论你是一名教师,还是学校管理人员,或者是家长,乃至学生,这本书对你都会有所助益,让你在自己的学校里也能取得同样的成就。这本书包含了67位作者写的170篇文章,其中包括各种工具与方法、角度各异的故事与反思,以及一系列指导思想、为数不少的练习和其他参考资料的介绍——都是大家在把学习机构演化成为知行组织的过程中应用到的。其中许多文章相当务实,着重帮助教师、学校管理人员或者家长去解决许多具体问题,也有许多文章是深层的反思,目的是帮助大家以前所未有的视角,去观察学校这个世界,并由此以更有效的方式管理、变革学校。我们的本意是,书中的文章既不是“处方”,在应用上也没有限定条件——可以相当方便地应用在各种不同的情境,包括高等教育机构和终身学习领域。在这本书里,我们并没有列出“十大知行学校”,也没有提供典型案例的详细描述——比如一些明星教育家对于如何解决他们面对的所有问题,已全然了解,而我们其他人只要简单效仿就可以了。说到底,没有哪一所学校的经验,可以让其他学校完全照搬。学校各不相同,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在学习的理论、工具和方法上形成各具特色的组合。
我们将本书命名为《第五项修炼:知行学校》。然而,将学校或学院作为独立的个体加以改善,并非我们的全部愿景。这是因为学校并非孤立存在的,它们拥有成为其周边社区展开学习的支点的潜力。可持续的社区需要能够持续成长的学校,既是为了社区中的所有孩子,也是为了向社区中所有成年人提供开展学习的机会。在我们看来,与其把知行学校看作一个界限分明、自成一体的场所(因为学校也许并非一定处在一个固定的建筑物或场所之中),不如把知行学校看作一个以学习为宗旨的生命系统——它致力于这样一个理想:所有参与其中的人,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都会不断增强、扩展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容量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