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宁 张凯竣 黄涛
小微企业是促进就业、激发创业、推动创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基础力量。浙江是全国小微企业最为活跃的地方之一,目前全省共有小微企业19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7%,2017年贡献了全省GDP的65%、税收的54%、出口的76%。为小微企业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并不断改善,是浙江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浙江经济充满活力的一大法宝。促进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浙江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好小微企业集聚协同共享发展的平台。针对一些小微企业面临的产业层次低、布局分散、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浙江着力打造小微企业园区,为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平台。小微企业园,不是数量上的简单集聚,而是质量效益、业态模式、公共服务、发展环境和小微企业竞争力的综合提升,本质上是打造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推动小微企业加快走上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小微企业园将产业链上下游或相近产业的小微企业集聚在一个园区,共享设施、高效沟通、互相学习,降低了成本,增强了活力,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截至2018年6月底,浙江全省已建成各类小微企业园590个,入驻企业4万余家。浙江提出,到2020年,每年还将整治和淘汰无证无照、无安全保障、无合法场所、无环保措施的“低散乱”企业1万家以上、新改扩建标准厂房100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小微企业园100个以上。小微企业园正成为浙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加快市场主体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在小微企业园建设中,浙江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探索出政府主导开发、工业地产开发、龙头企业开发、企业联合开发、专业机构开发、村集体联合开发等六种主要模式。对小微企业园区,政府给予用地支持和税收优惠,统筹安排增量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等支持小微企业园建设,建成运营3年内按第一档享受分类分档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优惠。
二是构建“三位一体”“三级联动”“云服务平台+创新券”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体系。针对一些小微企业不熟悉政策、技术研发能力弱、掌握资源少等状况,浙江着力建设中小微企业服务中心、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中小微企业示范服务机构“三位一体”以及省枢纽服务平台、市综合服务平台、县窗口服务平台“三级联动”的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培育专业化服务机构等,不断完善政策咨询、创新创业、知识产权、投资融资、管理诊断、计量校准、检验检测、人才培训、市场开发、财务指导、权益维护、信息化服务等各类服务。浙江还建立“云服务平台+创新券”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推动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向科技型小微企业开放,小微企业通过使用政府发放的创新券能够享受到有针对性的科技服务。截至2018年上半年,云平台共集聚省内各级各类创新载体近8500家,整合了科学仪器设备超过17万台,可提供各类科技服务超过5万项。全省累计发放创新券14亿元,使用8.2亿元,提供服务22.5万次,推动了科技资源开放共享,降低了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成本。(www.daowen.com)
三是瞄准“专精特新”目标,促进小微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提质。针对一些小微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产品中大路货居多的状况,浙江引导制造业小微企业走专业化、精品化、特色化、创新型发展之路。专业化,即专注核心业务,增强专业化生产能力,集聚要素资源,选准主攻方向,深耕于产业链中某个环节或某个产品,与大企业、大项目建立稳定的生产、研发等专业化协作配套关系。精品化,即对品质精益求精,增强精品制造能力,弘扬工匠精神,用精良的产品和精准的服务赢得市场。特色化,即聚焦特色优势,增强以“特”取胜的经营能力,培育自主商标品牌,重视知识产权,采用独特工艺、技术、配方或原材料,生产特色产品,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型,即瞄准市场需求持续创新,增强快速响应、快速更新能力,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建立创新机制、培养创新团队、推进创新成果转化。一方面,从资金、标准、技术、合作机制等方面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建立一批产业急需的高能级计量标准和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计量服务体系,支持小微企业加快应用国内外先进节能、节水、节材和安全生产的工艺技术,定期举办“专精特新”培育企业与大中型企业配套合作项目洽谈活动,引导小微企业与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专业化协作配套关系。另一方面,推进“标准地”改革倒逼小微企业转型升级。通过使用能耗、环境、投资强度、亩产税收等一系列指标倒逼区域“腾笼换鸟”、企业升级技术,提高存量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效率。
四是促进小微企业不断拓展市场。针对一些小微企业缺乏稳定的产品销售渠道等状况,浙江通过搭建平台、推广电子商务、政采倾斜等方式促进小微企业产品销售。实施“品质浙货行销天下工程”,支持中小微企业参加国内外展览展销和产业对接交流活动,建设集中采购分销平台,支持中小微企业通过联合采购、集中配送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实施“浙江好产品”行动,与大型电商平台合作,支持“专精特新”培育企业通过网络渠道、鼓励小微企业依托第三方平台开展销售。政府采购注重向小微企业倾斜,浙江要求各预算单位预留本单位年度采购项目预算总额的30%以上,专门面向中小微企业采购,其中预留给小型和微型企业的比例不低于60%,通过建设推广“政采云”平台,拓展中小微企业的营销网络。
五是整合信用数据、搭建信用云服务平台、拓展直接融资等方式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针对一些小微企业可抵押资产少、信用信息分散、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等问题,浙江推动整合企业信用信息,创新开展“政银合作”,加强直接融资,促进小微企业获得更多融资支持。首先,整合企业信息,为银行评级授信提供支持。依托“信用浙江”平台,整合人行、工商、税务、用水、用电、环保、质检、海关、法院等方面的公共政务及其他信息,完善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每年对“专精特新”培育企业开展信用评级服务。其次,推进“政银合作”,构建基于信用数据的云服务平台,创新小微信贷发展模式。浙江工商、银监、人行等部门联合金融机构,合力打造“政银合作”平台,创新推出“一宝一卡一贷”小微信贷新模式。在该模式下,利用工商部门汇集的企业注册的原生性信用、企业经营的发生性信用和企业活动的派生性信用数据资源,基于数据挖掘,首创“浙江小微信用宝”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建立涵盖“合规、经营、财务、履约、社会”等5个维度的信用评分模型,对小微企业自动进行信用评分和排名,为银行开展融资授信等金融服务提供依据。与一家银行合作,发行集电子证照、结算、信贷、增值服务于一体的“小微成长卡”。与另一家银行合作,实现“小微信用宝”和小微企业贷款全面对接,2018年以来,已发放小微贷款1760亿元、服务小微企业7.9万户。再次,积极拓展直接融资。大力推进绿色债、创业创新债等新债券品种试点工作,积极引导创新型小微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省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对市县政府设立或投资的种子基金等进行配套支持和奖励,撬动市县财政投入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浙江全省各级科技、财政部门设立的创业投资、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超过60亿元,通过信贷风险补偿、科技担保、专利权质押等方式,引导银行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超1000亿元。
六是帮助小微企业做好管理人才、科技人才、技术工人等的培训和引入工作。针对一些小微企业面临的人才匮乏难题,浙江积极做好人力资源支持保障工作。这包括:开展管理培训,组织实施百万小微企业素质提升轮训工程,由企业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帮助提升小微企业财务、质量、安全、用工、风险等基础管理能力。设立“人才驿站”,为小微企业和各类人才提供服务,为“专精特新”培育企业聘请海外工程师创造便利条件。组织技能竞赛,开展“万企岗位技能练兵比武”等活动,促进技能拔尖的浙江工匠脱颖而出。实施志愿服务,建立由在职或退休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学者等组成的专家志愿服务团队,为小微企业开展管理咨询、技术诊断等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