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重庆两地作为我国“三线”建设的西南主战场,军工单位相对比较聚集。近年来,两地围绕军民融合开展“双创”,以“双创”促军民融合,取得了明显成效。比如,四川省绵阳市通过搭建“军民融合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在不改变原有体制的基础上,整合成都、绵阳等地4100多台特色仪器,依托“互联网+”将线上信息服务、线下专业对接相结合,实现了仪器持有方和需求方的精准对接。在运作方式上,引进四川一家公司参与平台建设运营,用户向运营方和设备提供方缴纳一定管理费和使用费,政府通过补助方式支持平台建设,实现了平台收支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自2017年运行以来,平台已累计服务超过3000次,服务用户超过1100家,节约企业研发成本上千万元,不仅促进了地方“双创”服务能力升级,也通过仪器设备共享增强了军民融合发展的动力。
调研中也有不少人反映了一些问题。一是设备开放面临一些政策障碍。比如,按照现行税法规定,以科教用品、科技创新方式进口的专业设备,可免征进口环节关税、增值税、消费税,但设备只能用于本单位科研教学,否则将撤销免税资格并予以高额罚款。二是军工单位人才资源与地方联系不紧密。比如,绵阳市有干部反映,由于军工单位工作性质、任务及岗位要求,地方出台的人才政策有时难以实施,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未能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军工单位与民企合作的动力不足。比如,有民营企业反映,有些军工企业由于对社会力量参与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放心、怕出事,在采购设备时通常优先选择国有企业,因为这样即使设备出现问题责任也较小,而采购民企产品出了问题就要面临问责。(www.daowen.com)
军工单位研发人才多、仪器设备丰富、覆盖领域广、技术水平先进,要通过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升服务“双创”的能力。建议:一是加大军工单位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借鉴绵阳市经验做法,引导军工单位在符合规定前提下,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支持相结合、公益服务和增值服务相结合,更大程度向社会开放仪器设备、实验室等。同时,建议加快研究解决针对进口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涉及的免税问题。事实上,除军工单位以外,高校和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也拥有大量检验检测、标准认定等仪器和技术资源,建议适度向社会开放。二是加快完善军地协同创新机制。鼓励军工单位与地方联合设立军民融合研发机构、中试基地等技术服务平台,建立科研人员激励办法,充分调动军工单位和科研人员服务地方经济的积极性。三是破除军民二元分割问题。比如,开展具有军用前景的民用技术成熟度评价,鼓励军工单位使用可靠的民用技术和产品,形成鼓励围绕军用开展“双创”的示范效应。实施一批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专项,促进军用技术成果再研发转民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