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校和科研院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扩大双创技术供给

高校和科研院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扩大双创技术供给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川省在20家高校院所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累计完成400余项成果分割确权,作价入股创办企业近60家。但从调研情况看,与其他主体尤其是龙头企业相比,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双创”还面临一些问题。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创新资源集聚的高地,要加快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在扩大有利于“双创”升级的技术供给上发挥更大作用。

高校和科研院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扩大双创技术供给

四川、重庆高校、科研院所数量多。近年来,两地不断深化科研体制等改革,激励科研人员投身创新创业。四川省在20家高校院所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累计完成400余项成果分割确权,作价入股创办企业近60家。重庆市遴选10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成果初始权益分配改革试点,让科研人员在立项前与所在单位明确股权收益分配,提高科研人员收益分配比例。但从调研情况看,与其他主体尤其是龙头企业相比,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双创”还面临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衔接不紧密。由于高校师生与市场联系渠道不畅,研发项目与企业需求存在较大差异。比如,四川某大学“双创”办负责人谈到,学校作为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获得1.98亿元财政资金扶持,但由于缺乏与市场充分对接,找不到更多能够孵化形成新经济增长点的项目,最后资金大多用于建设装修实验楼、购买仪器设备、开展比赛活动等。二是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制不畅。按照现行规定,高校和科研院所成果转化涉及科技、教育、财政、国资、审计等多个部门,由于缺乏统一操作细则,转化受限较多。比如,重庆某大学教师谈到,一项科研成果申请专利、确权和评估基本需要两年时间,如果学校权属估值超过800万元,还要上报财政部备案,三年后才能进行交易。又比如,四川某高校反映,学校推进科技成果“三权”改革时提出,发明人最高可分配91%的专利收益,但上级部门因未找到相应法规依据,认为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风险,挫伤了科研人员转化成果的积极性。三是成果转化的运作能力不强。比如,四川某高校谈到,校科产公司作为学校唯一成果转化机构,由于缺乏职业管理人才,市场开拓能力弱,导致许多成果“憋”在学校。

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创新资源集聚的高地,要加快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在扩大有利于“双创”升级的技术供给上发挥更大作用。建议:一是破除制约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广科技成果“三权”改革试点经验,修订《专利法》,对科技成果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将知识产权所有权由研发人员与单位共享,鼓励研发人员自行转化,单位享受收益权,同时取消转化中不必要的审批,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二是组建专门经营成果转化的市场主体。调研发现,有些高校通过组建专门经营成果转化的主体,取得了良好效果。比如,国内某知名高校在成都、重庆、深圳、苏州等地建立与当地产业紧密链接的成果转化机构,每家定位1—2个主导产业,聘用专业团队进行市场运作,做实风险投资、科技评估、创业指导、仲裁、审计等服务,教师把成果交给机构负责转化,提高了科研成果转化率。建议借鉴这一模式,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专门经营成果转化的市场主体,用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解决成果转化效率不高问题。三是支持与地方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等联合搭建创新合作平台。把创新和人才资源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合作共建园区等方式,依托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形成“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中间试验、产业化”的创新服务链条,解决研发与市场脱节问题。(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