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解决五大矛盾促制造业持续增长:工业经济调研报告

解决五大矛盾促制造业持续增长:工业经济调研报告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制造业增长放缓。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长8.8%,分别回落3.2和2.5个百分点。各方普遍认为,这已严重侵蚀制造业下游行业利润,是其效益下滑的首要因素。不少地方反映,2018年一季度制造业贷款比重仍在继续下降,这与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约29%的比重很不匹配。各方普遍表示,希望进一步明确制造业在实体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作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点要切实放在制造业上。

解决五大矛盾促制造业持续增长:工业经济调研报告

张泰 邢建武 胡成 刘若霞

2018年以来,我国工业开局良好,运行总体平稳,地区分化有所好转,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企业效益继续改善。但是,稳中也有忧。一是制造业增长放缓。1—3月,制造业同比增长7%,增速比上年同期和全年分别回落0.4和0.2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长8.8%,分别回落3.2和2.5个百分点。二是行业效益分化明显。1—2月,制造业利润增速比工业整体低3.6个百分点。特别是典型下游行业全部利润仅增长5%,装备制造8个分行业全部出现利润增速下滑。三是投资增速再次走低。1—3月,制造业投资增长3.8%,比上年同期和全年分别回落了2和1个百分点,仅比10年来增速最低的2016年第三季度高1个百分点。不少地方还反映,企业在建项目、新开工项目的计划投资增速也在下滑甚至负增长,这可能会影响后三季度乃至2019年的投资和发展。

调研中各方普遍认为,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必须保持必要的增长速度。但从目前情况看,制约平稳增长的因素不少,有些矛盾问题可能还会更加突出,需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综合各方面观点和我们的判断,这些矛盾问题主要包括:

第一,能源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各方普遍认为,这已严重侵蚀制造业下游行业利润,是其效益下滑的首要因素。从PPI数据看,这种情况上一年就已出现。2017年,采掘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0.7%、原材料工业上涨11.5%,但加工工业仅上涨6.1%,耐用消费品工业下降0.1%。2018年一季度虽然有所好转,上游行业价格涨幅降至6.1%,加工工业回落到4.3%,耐用消费品下降到0.2%,但上下游行业价格涨幅的“剪刀差”仍然过大,利润分布严重失衡。以最突出的电子设备行业为例,1—2月每百元收入中的成本从89.2元上升到90.1元,利润率降至2.1%,成本增加侵蚀利润率近1个百分点。汽车船舶电气机械等行业成本增加对利润率的影响,也分别达到0.6、0.7和0.3个百分点。

我们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既要把上游产品价格涨幅控制住,也要为下游行业开辟新需求特别是中高端需求,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加快改善行业效益,促进均衡发展。一是坚持用市场化、法制化手段去产能。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保持上游产品价格基本稳定。二是进一步扩大高附加值工业品市场。重点是:(1)持续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千兆家庭网关等政策支持。(2)督促地方落实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加大电动车充电设施建设支持。(3)完善农机具、船舶等报废更新政策,加大对中高端产品支持。三是加快培育新兴需求。抓紧明确5G频率规划和牌照政策,进一步完善装配式建筑、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政策,引导和稳定产业预期。

第二,发展后劲不足。突出表现在制造业投资信心减弱、意愿下降、增速低迷。2011年以来,我国制造业投资增速一路下滑,2017年仅为4.8%,比2011年回落27个百分点。2018年以来情况并未好转,一季度制造业投资增速回落,更需要注意的是,在全社会民间投资增速回升的情况下,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反而放缓0.8个百分点,降至4.6%。我们认为,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投资增长相对放缓是必然的,但当前投资增速过低,影响到了企业预期和发展后劲,则应引起高度重视。

另外,调研中还发现,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向纵深推进,目前企业投资构成也在发生变化,装备智能化升级、工业互联网建设及APP开发、购买云计算大数据服务等软投入快速增长,但其中很多不属于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以东部某市为例,2017年工业投资861亿元,增长0.5%,但软投入达490亿元,如将其纳入统计,投入总规模增长约3.6%。因此,使用固定资产投资来反映企业实际投资水平,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这种趋势今后还会继续发展。

我们建议:一是加大技术改造支持力度,推进企业“机器换人”和关键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更新改造。尽快启动工业互联网相关工作,支持企业扩大软投入,着力推进工厂网络升级、数字化改造、企业上云用云等先期可开展的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完善和扩大加速折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投资抵免等政策。二是抓紧启动新材料机器人科技重大专项,推动相关领域新技术工程化开发和产业化推广,培育新的增长点。三是推动鼓励民间投资相关政策加快落实落地,加强产权保护,优化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推动民间投资增长。四是改进投资统计制度,科学设置软投入指标体系,全面反映工业投入规模和结构,引导预期,增强信心。(www.daowen.com)

第三,融资难融资贵再度抬头。融资难融资贵是老问题,但2018年更趋突出。从货币供应看,2018年3月末M2同比增长8.2%,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处于历史低位。从贷款看,一季度末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增长了4.1%,但对制造业贷款仅增长1.8%,支持力度相对偏弱。融资环境趋紧,一是影响生产经营、加大金融风险。地方普遍反映,2018年企业财务负担已再次加重,现金流明显吃紧。比如东部某省,规上企业1—2月财务费用增长27.6%,同比提高26.4个百分点;一季度流动资金缺口超10%的企业占比达到20.4%,增加8.2个百分点。企业遭遇还旧不贷新、甚至抽贷压贷的情况明显增多,资金链断裂风险凸显。中部某省反映,2017年全省制造业应收账款高达4314亿元,较贷款余额高出855亿元,比2015年增长了12倍。二是制约扩大投资、不利长远发展。从近几年中长期贷款投向看,2013年制造业占比为11.2%,五年来一路下滑,2017年已降到7.4%。不少地方反映,2018年一季度制造业贷款比重仍在继续下降,这与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约29%的比重很不匹配。目前,制造业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内信贷比例不到7%,远低于全社会投资11%的平均水平。

各方普遍表示,希望进一步明确制造业在实体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作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点要切实放在制造业上。我们建议:一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适当调整监管要求,将制造业贷款规模列为引导性指标,加强相关数据发布,引导金融机构不仅要加快“脱虚向实”,更要向制造业倾斜。二是加大短板领域支持力度。适当加大抵押补充贷款(PSL)、中期借贷便利(MLF)等工具的定向投放,重点支持等战略性产业和领域。三是加大小微企业扶持力度。探索建立发展专业化商业银行、专业性融资平台和融资担保机制,完善政策体系,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

第四,各类负担依然偏重。地方和企业普遍反映,近年来降低实体经济负担取得了积极成果,但仍大有潜力可挖。比如减税降费,很多企业表示,目前与生产相关的各种税费如教育费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以及各种基金收费等还比较多,希望能进一步精简合并,适当降低税费率。比如清理中介收费,企业反映,目前审批事项大幅精简,但仍有不少中介服务与行政审批暗中挂钩,不仅垄断严重、收费高昂,服务质量也不高,特别是涉及能评、环评等的收费依据是投资总规模,但实际工作量却与投资规模关系不大。比如降低电价问题,一些省份呼吁进一步扩大直供电规模,降低企业用能成本。

我们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持续深入推进减税降费。减轻非税负担方面,重点抓好评估中介收费清理,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五险一金”缴费比例,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加大调整力度,缓解人工成本上涨压力;推进电力直接交易,扩大电力现货交易,降低电网环节收费和输配电价格,推进物流降本增效,进一步降低企业用能、物流等成本。减轻税收负担方面,继续推进结构性减税,对当前比较困难的农机、电工电器、机床等行业,在一段时期内实行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对铸造、锻压、热处理等行业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缓解企业成本压力。

第五,劳动力供给又趋紧张。调研中发现,前两年有所缓解的招工难,2018年又开始普遍出现,无论是东部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传统劳动力输出大省,都存在劳动力供给不足问题,技术人员和一线普工短缺,工资和“五险一金”等成本支出上涨较快。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还反映,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我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不相匹配、结构性失衡问题更加明显。有协会反映,目前新生代劳动者的求职取向发生了明显变化,铸造、锻压、热处理等基础行业,招工难问题最为突出,相关培训教育力量也在不断萎缩。

我们认为,人口老龄化带来劳动年龄人口加速减少,直接制约劳动力供给,影响范围广、解决周期长,必须及早谋划、统筹解决。当前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快研究确定延迟退休方案,多渠道提高适龄人口劳动参与率。二是积极推广“双元制”教育,在用地、财税、金融方面加大对企业兴办职业培训教育的支持。三是引导各地更新城市规划理念,完善工业园区、产业集中区内生活娱乐、服务配套设施,提高制造业对新生代劳动者的职业吸引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