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培养软件人才主要是在高等教育或职业教育阶段设立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工业软件人才极度缺乏,领军型人才、高技能人才急缺;产教融合不够深入,教育实践环节薄弱,重理论而轻应用;全社会对软件的重视程度不够,全员化人才培养生态尚未形成。
第一,我国软件人才培养缺乏顶层设计。一是政策制订滞后于发展需要。2003年教育部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软件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然而软件产业发展日新月异、软件应用日益广泛,对人才培养不断提出新要求,需要与时俱进地完善相关政策举措。相比,近两年韩国发布《软件革新战略》《软件中心社会实现战略》等,不断强化软件人才培养的重要地位和战略引导。二是配套政策不完善。一些发达国家在制订软件人才培养政策的同时,还通过移民、就业等政策吸引软件人才。而我国软件人才引进的重点领域、配套政策等还不完善。三是软件编程未纳入基础教育。英国、韩国等都已将软件编程规定为中小学必修课,并从数据与信息、计算设备与系统、编程与算法等方面制定了课程标准。我国2000年发布《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近17年未更新。目前我国中小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未涉及软件编程等内容,在目标任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都与现阶段发展不符。
第二,制造企业缺位成为制约产教融合的症结所在。2001年和2003年,我国先后批准建立37所示范性软件学院和35所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吸引了一批软件企业积极参与软件人才培养。然而,工业技术软件化将工业技术、知识、经验等以软件形式封装、承载、应用和迭代更新。工业软件的开发只依靠软件企业难以实现,关键在于对制造领域业务有深刻认识的工业企业。工业软件人才培养也不能仅靠软件企业与高校合作,制造企业的作用不容忽视。目前,一些企业通过联合招聘、共建团队等方式,培养具有跨领域融合能力的软件人才。在国家层面,应加快建立产教融合的工业软件人才培养机制。(www.daowen.com)
第三,开源生态短期难以形成。为促进先进制造技术与软件开发技术融合,有的跨国公司向社会开放平台,聚集上万软件人才,开发上百种工业APP,以巨大的工业APP应用市场聚集全球人才。现阶段,我国围绕工业软件的开源社区建设处于空白,软件开发群体规模和专业化能力差距显著。同时,我国在协议转换、协议兼容和数据标准等领域十分薄弱,加上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两化融合水平不高,专业的工业APP应用较少,数字化改造成本不低等因素,建立工业软件的开源社区、打造开发者队伍存在较大障碍,严重制约了工业软件人才的聚集和培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